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关于我国休闲产业及其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休闲消费需求市场的出现以及休闲产业的发展机遇,从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两方面,探讨促进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巴蜀休闲好赌风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6)
巴蜀好游嗜赌,自古风尚相沿。早在《隋书》就记载蜀中士人悠闲聚会喜欢意钱等博戏。清代"湖广填四川"后,大量南北移民入四川,各种博戏入巴蜀,赌戏更是南北兼融。在巴蜀地区来看,清代赌风最盛,当为成都平原一带。古今巴蜀地区赌风尤盛,但经济意义上豪赌大博并不明显,民间博戏的休闲娱乐功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占休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休闲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业占休闲产业的比重也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其中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分别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的原因。这一结论对预测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制定正确的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2):105-107
“凤”缘起于我国古代先民对鸟的图腾崇拜,在拥有数千年渊源的中华文明中,“凤”成为了“文化图腾”的标志和“祥瑞形象”的象征。凤鸟信仰在形成、发展和维系民族共同心理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美德的象征,象征着爱情及美好的姻缘,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城市休闲产业组成体系与休闲经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人类消费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休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从休闲、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概念体系和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入手,论述了休闲产业的构成并提出了休闲产业的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休闲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城市休闲经济的发展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略论休闲经济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3):13-16
文章在论述了经济休闲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休闲经济”的概念,对休闲经济的基本特征、轮廓和所覆盖的范围进行了分析,对休闲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文章主张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并呼吁结合中国的“小康”实际,加强对休闲经济和休闲营销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马惠娣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文章初步探讨了休闲的本质 ,考察了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休闲传统 ,介绍了休闲学缘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8.
9.
王志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19-124
介绍中国古代休闲、现代休闲的要素、发展、特征、意义,以及休闲学研究的概况。休闲是人类生活最终的目的,而工作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工作本身不是目的,工作也是为休闲做好准备。文化的发展是依赖文化在休闲之中扩展,一定程度上可见发展休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马永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156-158
休闲文学的提出曾一度引起争议,这是西方休闲学引入中国后产生于文学界的新名词。休闲学源于西方的休闲传统,它承继了一种自古希腊以来的休闲哲学观,其核心是人心灵的自由。文学是人类劳动后在闲暇时间产生的一种特殊游戏方式,具有休闲特质。休闲和文学都是人类内心的要求。休闲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休闲学的新视角和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43-147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齐民要术>虽为农书,然亦蕴含了不少词源研究的成份,其研究表现在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语源研究与连绵词的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珑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3):87-91
语源的研究可以使我们通过音与义的关系寻找字源、词源 ,揭示一部分连绵词的成因和特点 ,同时语源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训释古籍文献中的连绵词语意 ,明确一词多形的一组连绵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或文字假借关系 ,进而准确训释今天已经成为双音节单纯词的现代汉语连绵词词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各国 porcelain的拼写大同小异,学界普遍认同著名汉学家伯希和的研究 :porcelain的 语源与汉语无关,它源于法语 porcelaine(子安贝),而后者又源于拉丁词 porcellana(子安贝),该拉丁词又 由 porcus(猪)及 pucelage(处女状态)派生。但跨文化研究表明,porcelain是汉语“波斯蓝”的对音,得名源 于中国古代制瓷所用从伊朗进口的色料。历史上,西方人先认识瓷器,后认识子安贝。因而,在西方语言 中,该词先有“瓷器”义,然后再分两个方向演变 :一从外貌、形状的角度,衍生出“子安贝”、“贝壳”、“货 币”、“牙齿”等含义 ;另一从颜色(“青花”)的角度,产生“马齿苋”等词汇。这一研究成果还证实,至少在元 代,我国制瓷用的上等色料确实来自伊朗。 相似文献
14.
语源和字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4):41-44,47
语言与文字都是符号系统,都有自身的能记与所记,汉字与汉字所记录的语词处于不同层次,所以语源与字源是不同的,而它们的区分应以各自的能记与所记为基础,不可混淆.但同时,由于汉语与汉字的特殊性,字源与语源又紧密相关,理清其关系对科学地进行语源学的研究有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如何?这一切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罗傑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为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上述说法在汉藏语言学界似乎已成定谳.然而,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历史事实.梅祖麟和桥本万太郎都声称汉语中的"河"借自于蒙古语,这种假设主要建立在上古汉语中"河"的语音形式gal和蒙古语中"河"的语音形式rool的联系上,以及"河"所呈现的地理分布上.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来自汉语词源的证据,来自蒙古语的反证,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十三经>、<国语>、<庄子>、<楚辞>、<战国策>等)的证明,以及"河"在中国历史地志中的分布以黄河为中心、分别向南和向北两边扩散的史实,证明"河"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它的词源不是蒙古语,至于"河"在别的语言中的相对应的形式,很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另外,区别本民族固有基本词和外来借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语言的固有基本词的命名过程,必定具有某种共同点,并且是在一个完全同词源的系统中形成的;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孟盛彬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6-110
达斡尔语言中的一些词汇与萨满信仰相关联,对之进行词源学探究,有助于了解萨满教的早期形态和信仰方式,也可以窥知达斡尔族萨满教术语从具体实物逐渐被抽象化、神圣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光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78-81
二维度词源学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方法.它由语义原则和语音原则所组成,语义原则可分为核义原则和类义原则,语音原则可分为声母原则和韵母原则.只要采用这四条高度抽象的原则,就可以推阐任一语言的语源系统. 相似文献
18.
曾昭聪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3)
词源学(或称语源学)作为研究词的形式和意义的来源的学科,是语言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方法问题的探讨尚欠深入.汉语词源学史的研究要注意研究方法,从材料出发,充分注意古人词源研究方法以及古人词源探讨方式的多样性,才能得出正确全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章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37-139
古代典籍中有关医学方面的词语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从《辞源》所收瘧病这个词目入手,对瘧病、瘧疾的含义进行考辨,纠正了辞书的失误。另外,中医学的专科类词典均未收瘧病,此词条的考辨也可以为古代医学研究和辞书编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英语修辞中的词汇修辞格至今很少人专文论及,即使有也是片段的,尚未有较详细、完整的论述.英语的词汇修辞格可分为21类23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用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