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瞿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58-161
以合肥市城市建设为例,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思考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与生态资源、城市与人三个方面问题,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多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生态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城市景观建设以人为本,探索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2.
3.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生态位理论在村落景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村落景观的形成、构成、演化、发展等研究中,可得到以下结论:村落与生物界物种一样也有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位;村落景观在村落生态位的扩充与重叠的作用下,实现村落景观在地理层面的扩大和村落景观类型的丰富;生态位适宜度可以为村落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提供评价依据;生态位重叠理论对村落旅游的差异发展和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位于太湖平原水网地区的水乡城市景观,因河湖与道路、建筑物相交织而著称,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乡城市景观生态保护已成为突出而紧迫的问题,它关系到区域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分析指出,城市水系宜兴不宜废。当前,净化城镇水系,使其免遭污染,已很紧迫。笔者提出了综合治理水乡城市环境,采用生态工程和生物净化技术等初步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景观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对话的历史见证。唐崖土司城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景观空间营造不足、文化遗产景观与生活空间不断疏离、人造景观与原生景观之间紧密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通过文化遗产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因地制宜地促进文化遗产景观与特色村寨景观共生、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以及多样性的保护与综合开发,来促进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人类学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环境设计中景观与生态、文化的整合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24-128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经济的优点在整个公路网中起着突出作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历史,并通过对现状景观组成部分的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探讨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景观与生态、文化进行整合的设计理念及一些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林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75-77
蕨类植物的形态体现了形式美法则。从基于生物法则的三大景观美学理论出发可研究人们潜意识中对蕨类植物具备复杂而特殊的情感。蕨类植物在景观园林绿化运用中的独特形态魅力和良好的感官效果,为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植物选用和配置提供美学上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1):10-13
三峡的风景之美、人文景观之美举世公认。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历代三峡诗文中三峡景物的美学特征——雄伟奇险、缥渺神奇、阔大高远、高峻清秀、以及久远丰富的人文之美;进一步就三峡大坝建成后的新景观建设,如何继承和发扬历代三峡诗文中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反映,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赵慧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40-146
城市环境中,对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判断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美感。文章研究各历史阶段社会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认为这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及世界观相呼应。既然环境是文化的,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同时也必然是所称作的城市独特景观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体现新价值观主导下的审美,在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同时当代艺术的介入又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美学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干扰理论,对大明湖2003年的换水工程从景观生态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明湖景观功能改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保护一直是公路建设的重点问题。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景观环境的分析评价上。以京新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依托,借助GIS技术和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法,定量分析了京新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景观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高速公路建设对周围景观生态影响受到空间大小的制约,为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具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星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81-83
对我国与西方在城市景观建设的艺术风格与城市功能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式园林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具有自我的、私有的和封闭的基本属性。分析了西方城市景观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的社会功能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冲击和影响,以及生态恢复性设计、公众自助景观环境和城市绿道网络系统等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意义,进而提出中国城市景观应具有西方式的社会功能和中国式园林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与先进理念的指引,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观建设出现了低水平重复与无序化现象。文章从视觉生态观入手,全面盘点了当前乡村景观中视觉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视觉生态功能发挥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并提出了乡村景观视觉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影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因素很多 ,通过对影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因素的详细分析 ,对如何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学视角的文化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文化景观研究所面临的复杂性问题及总结我国文化景观研究保护的现状,从文化生态学的突起对文化景观研究方法的再定义,到通过分析文化生态学的立场与方法模式,尝试寻找出深化文化景观研究的方向,并进行论证,即文化景观的时空性、环境响应模式、生态演替与拓展适应以及文化景观的“力场”分析,为未来文化景观及其发展与保护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黄意武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4
网络文化生态是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文化共融共生、和谐发展的体现,它使网络文化呈现出一种健康、和谐的发展状态。通过对现代传媒及虚拟社会的审视,发现网络文化生态呈现出人本性、多样性、平衡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让网络文化生态发展面临多种内生发展障碍。此外,网络文化生态发展还面临一些外在障碍,包括社会主体的非理性、制度建设的缺失等等。目前网络文化生态呈现非健康的状态,内在规律和特征是其本身的特性,很难通过外力解决。对管理者而言,只有不断提高社会主体的意识,建立相关制度,才能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生态的有效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工程领域投标报价过程中,如何确定建筑产品报价直接关系到投标商能否以合理的价格中标,以及施工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针对目前在建设工程报价决策研究中忽略了招标人对建筑产品可能存在偏好的缺点,提出应该将建筑产品的差异纳入建设工程报价决策之中。利用豪泰林线性模型来研究两投标商在建筑产品异质条件下的报价决策纳什均衡,得出:投标商建筑产品质量差异化程度越大,招标人对建筑产品的质量偏好越高,投标商的均衡期望收益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视觉景观评估有助于考察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将视觉景观评估纳入一个更加宽广的城市化景观的语境中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规划。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的视觉评估方法以及威尔士乡村委员会评估公众景观感知的“土地图”方法等能够为景观评估提供详细的原理和观念,对三者的综合有助于我们构建景观评估的理论框架。这种扩展性的规划过程框架旨在将视觉景观评估合并进来,使之作为评估一个区域自然与人建/文化维度的基本成分,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中的视觉景观评估需要包括公众的景观感知,考虑公众如何感受某些景观特征和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9.
陈慧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65-6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基建项目逐年增加,基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强化和完善建设项目审计管理体制,施工前严格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签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施工结束后,建设项目结算审计是重点。 相似文献
20.
孙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1):17-20;5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文化背景、文化传承、文化载体和文化内涵的系统性工程。将城市文化植入农村的现实举措在一定层面上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却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引发其根本性的变革,农村文化发展保持了其自身的传统生活空间和姿态。对于该现象的理解需要重新认识农村文化景观,在文化生态体系中分析文化植入手段,以期高度自信的城市文化与相对自觉的农村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和共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