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词大概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第一次使用的.此书由我与霍克海默(Horkheimet)①合作,1947年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在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后来我们用"文化工业"取代了这个用语,旨在从一开始就把那种让文化工业的倡导者们乐于接受的解释排除在外:也即,它相当于某种从大众当中自发产生的文化,乃是民众艺术(Volkskunst)的当代形式.但是"文化工业"与民众艺术截然不同,必须严格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2.
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理论"集中体现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逻辑,即一种以文化救赎主义为核心的"批判理论"。这种理论将"文化工业"界定为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娱乐工业体系,界定为现代极权主义的统治工具和操纵模式。凭借着商品化、同质化、标准化和强制化等手段,"文化工业"在大量制造娱乐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促使消费者变得没有思想。现代社会表现出来的野蛮性和稳定性,都与"文化工业"的操纵和欺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就在于文化的救赎,即用艺术的批判力量去唤醒和推动社会大众的革命意识。尽管今天看来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理论不仅过于偏激而且还有些过时,但是面对当今文化的现状及其社会效应,重新审视他的理论观点仍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工业述要>凝聚着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并与<启蒙辩证法>等前文本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既渗透着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思考与批判,也融入了一个"流亡知识分子"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负面看法.而在<述要>中,阿多诺通过对文化工业的商品属性、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特征、祛魅与返魅效果、操纵大众的手段等进行分析,既呼应了他以往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了现代型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4.
"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原本就是同一个概念,但汉语在使用中习惯成自然地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套话语系统。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命运有关,这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曾一度受到追捧但旋即遭到冷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本身是有缺陷的。它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往往是出于历史的惨痛记忆而做出的过激反应和过度阐释,妨碍了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公允评价。这就导致其理论存在明显的盲点和缺环,也使得对其进行"症候解读"成为必要。从对其所做的"症候解读"可以得到感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批判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镜,但用以匡范现实问题则已不足为训,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对其正能量,我们理应突破以往的一些思想局限和理论误区,给予充分的估量和积极的倡扬。  相似文献   

5.
“文化工业”与“消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资本与科技联姻,催生出一种以工业生产方式和复制技术制造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工业",文化开始了它的自我异化进程.20世纪后半叶,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这一进程大大加快,文化最终被资本所控制,成为其获取利润的重要工具.20世纪50-6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了"消费时代",消费成了社会的最高利益和最终目的,人成了商品消费和无限膨胀的物欲追求的奴隶.事实上,每一种文明都包含两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物质性生产和精神性创造,"文化"便是超越物质性的思想性、精神性、艺术性的创造.当一种文明仅重视物质增长而忽视精神创造,甚至容忍精神性资源被物质欲望和需要所侵蚀,那么,这种文明将变得越来越粗俗,它的前途和命运也就值得忧虑了.  相似文献   

6.
"文化工业"一词最早出现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一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因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而呈现出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等特征。时过境迁,当今社会的现实语境早已不同于七十年前,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标准化问题需要放在一个不同的历史和理论框架中重新加以讨论。本文回溯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创作的历史背景,比较文化工业理论与目前文化产业现状的语境变迁,明确标准化建设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时尚是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内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非常规行为模式和社会心理现象。其内容纷繁多样,具有流行性、新奇性、科技性、消费性与异质性等特征。青年时尚是一种追求品味的时尚。青年时尚品味是青年在时尚中共同追求的意义或价值,具有"概念先行"特征、群体区隔功能与差异化建构逻辑。青年时尚及其品味具有社会正功能,同时也因缺乏反思与批判功能而陷入单向度的泥淖。因此,在青年时尚的引导上,应着眼于青年时尚本身,以时尚的方式解决时尚的问题,加强时尚的"自身引导",纠正青年时尚的偏失。  相似文献   

8.
文化工业,从法兰克福学派对它进行严厉的批判时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不过,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将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们是对它是完全否定的。在他们眼里,文化工业传播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它使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被文化工业所浸染,从而失去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45-251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才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雕刻艺术不仅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关联,也引领时尚文化的前沿潮流。传统雕刻艺术与现代技法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传统雕刻和现代时尚交融创新的问题。在社会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中,任何艺术的传承都必须要考虑到它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当它的创造深深地渗透了历史承传的精神烙印时,它才能很好的被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高钰婕 《兰州学刊》2010,(9):213-215
阿多诺创造"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在管理社会成为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的事实,但当步入网络时代,尤其是当掌握了技术、活跃于网络,并且代表"大众"话语作为自媒体的草根出现时,文化工业的魔咒被打破了。以能够代表草根活动的网络原创视频为例,与文化工业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草根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体制外思想的可能,是文化工业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是一种基于现代工业基础上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 ,是各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当落后 ,且存在着诸多问题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当有限 ,为了大力发展广东的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消除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化都市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都市"是都市文化学的一个新范畴。与传统的政治型、经济型城市不同,文化都市是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对象、以文化产业为先进生产力代表、以高文化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文明标志的新城市形态。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城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功能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文化"与"都市"在历史上一直密不可分。一方面,大城市聚集的人口与财富直接刺激了城市文化功能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度发达的文化功能又不断地扩展到城市生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各方面,使原本主要倾向于实用目的的古代城市在城市结构、功能上发生变化,由此形成文化都市的古典形态与模式。都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都市的形态、结构、功能与性质,使城市文化功能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尺度。以城市文化功能高度发达为基础和特征的文化都市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核心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视觉文化的独特之处告诉我们:探讨视觉文化的研究模式十分必要。视觉文化研究通常有四种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者)中心论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接受者的受众中心论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文本”自身特征的文本中心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的生产环境状况的文化情境研究模式。文化研究的极致,应是上述四种模式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邓胤 《学术探索》2013,(9):111-114
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和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战略,通过带领云南演艺集团,紧紧抓住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机遇,积极推动演艺“走出去”,与柬埔寨有关方面联合创作并推出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吴哥的微笑》,受到柬埔寨政府及世界各国游客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一条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闯市场及演艺“走出去”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反映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它以精神生产、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为核心概念,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非物质性、成本特殊性和文化、经济属性。发展文化经济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对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本山,这位扎根在农村的艺术家,靠着勤奋与艺术天赋,迈进了艺术的殿堂;又靠着其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在文化产业这条大道上又实现了跨越。在艺术和文化产业方面的成功,近年来他倍受人们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了他一个人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对本山现象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文化产品的运作机制有所认识,为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粱梦吕仙祠照壁"蓬莱仙境"石刻,确为明代遗物。自"蓬莱仙境"石刻产生后,其名声即随"仙"气播布遐迩。近至邻县,远到隔省,凡与吕祖有关之庙宇、景观,多有墨拓而仿镌者。可见此石刻作为古代艺术品和道教史料,具有相当之价值,宜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粱梦吕仙祠的单体重点文物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熊黎明 《学术探索》2003,46(7):81-84
在现代环境下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文化产业 ,越来越具有与经济规模相应的影响力 ,并且开启着文化生成、传播和扩展的新时代 ,从根本上导致精神生产和文化形态的革命性变革 ,推动文化有机体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发展和创新。本文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考察其对文化结构中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三个层面的变革和创新意义 ,进而探析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黎虎 《阴山学刊》2012,(2):63-66
《阴山文化史》是地域性文化史研究中一部值得关注的开拓创新学术著作。本书在学术界第一次以阴山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史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阴山文化"这一学术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构建了阴山文化史研究的崭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史实表明,文化产业对于经济总产出的增值力越来越大。对中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五省市长期形成的人文传统中主流价值观(V)、以市场体制为取向的制度创新进程(I)和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经济总产出的增值(P)的关联比较分析表明,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经济总产出增值机理的"V→I→P"分析框架具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社会主流价值观直接并通过决定社会制度决定文化供需,社会制度决定文化市场结构和文化企业制度,进而决定文化企业的行为选择,最终决定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经济总产出的增值态势。文化产业先天具有价值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和生态增值功能,在专利制度、产业创新扶持制度和新兴产业发展扶持制度等保护下,终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