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源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干预.这一认识值得商榷.通过对西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史的考察,可以发现事实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采用了各种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由此可以认为经济法源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构成了经济法的一大源头.而在20世纪晚期第三部门兴起、"第三之手"作用于经济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经济法的另一源头.二者均反映了法的社会化趋势.本文亦对我国经济法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第三部门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从垄断的角度来分析不正当竞争,意指由垄断引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多种多样,有的并不因垄断而引起.如欺诈行为等,此类行为不作为经济法调整的重点,较为常见的由民法和刑法来规范.同时,经济法不调整一般的垄断行为,而是调整由垄断引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故在此将二者并列提出.诚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有本质区别的,适当的垄断和特定条件下的垄断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只有当该垄断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有效竞争,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时,才成为反垄断法所调整的范围,以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不正当竞争行为种类繁多、范围比较广.但总体上讲,虽然它对市场竞争、价值规律起到扭曲的作用,但并不能左右国民经济大局,在法律调整上需要民法规、行政法规范等.所以,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既有《反垄断法》,又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是反垄断法,并且在近期内出台《反垄断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是西方现代经济法的核心.常被冠以“市场的经济宪法”.日本学者丹宗昭信认为“经济法是反垄断法”.说明它不仅在经济法中,在世界整个法律体系中,而且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领域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巨大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经济法是国家直接干预(或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手段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接受,但在经济法的历史过程乃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典作家告诫说:“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  相似文献   

4.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法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 ,西方与中国经济法的任务正好相反 ,西方试图突破国家对市场不干预的传统 ,而中国则要解决国家干预过多的问题。这种观点忽视了中国市场发育的“路径依赖”所决定的政府培育和完善市场的必然性 ,以及“政府失灵”与国家干预过多的区别。在转轨时期 ,市场不完善和中国政府的相应职能决定了中国经济法任务的五大基本内容。明确转轨时期中国经济法的任务对于目前的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法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喻红粉  喻晓 《南都学坛》1999,19(2):73-76
自从1755 年“经济法”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出,关于经济法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是整个经济法研究的起点,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经济立法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我国经济法的产生、调整对象、地位及与相关部门法的区别方面谈一些看法。观点是:经济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于19 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今天已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形成独立的部门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地位日渐确立。它是以“因国家经济调节而引起的经济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它与民法、行政法一样同属我国法律体系内的一部门法,它们之间既有一定联系,但作为不同类型的部门法,又有着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正确估量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独立战争前夕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是分析独立战争性质的一个基本依据。要探讨西班牙美洲的独立战争,就不能不首先注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有种种不同的估计,意见极不一致。有的认为直到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是“微不足道”的,几乎无法查明它们;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已在“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并已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早在十六世纪,即西班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法的本质和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任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客观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发展历史,认为经济法是国民经济一体化形成后产生的。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与资本主义经济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经济法的本质在于在垄断和市场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以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和经济延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本质在于兼顾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并保障两种调节手段充分实现。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任务是反对国内行政性垄断,反对外国资本垄断中国行业、部门,扶助民族垄断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于经济法的产生,学者们往往拘泥于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二者矛盾的演化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立足点要么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要么是"具体的经济法律的出现",都认为当国家开始借助于政府职能通过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之时经济法就诞生了,然而,这些理论观点忽视了国家干预的不同内涵,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干预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垄断的产生、大危机的爆发、战后的百废待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的批判为国家干预提供了契机,而国家干预的宏观性则奠定了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问题颇为关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笔者仅就国内学者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福利国家”的缘起与发展“福利园家”的缘起学术界较一致地认为,尽管“早在中世纪,西欧天主教就办一点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慈善事业”,或“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有过‘济贫法’”,但真正称得上“福利”二字的却始自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时期。其理由是:德国的福利设施,是通过政府的各种计划为经济生活提供基本保证,并以各方面的立法形式来体现,从  相似文献   

10.
1.我们现在实行的究竟是什么主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许多人士,有的出于善意,有的出于恶意,都时不时地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质疑。 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论家认为,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搞资本主义”。美国之音最近还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资本主义式的改革路线”。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论者,一直认为中国是在“搞资本主义”,甚至说他们的社会主义解体后保留的“社会主义”比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还要多。至于那些一直坚持僵化观点的人和同志,更是认为中国在向姓“资”演变,资产阶级自由化精英们,也出来吆喝:你们反对的和平演变,实际上和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中,除了外国在华资本外,本国的资本主义又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近代史的教科书都把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划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氏族资本主义两种形态。与此相适应,中国的资产阶级也被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但自80年代以来。有的学者认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提法不科学,应根据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划分为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两种形态。有的教科书已用这两个名词来阐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  相似文献   

12.
利润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否还存在利润这个范畴,长期以来,理论界有很多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另一部分认为社会主义还有利润范畴的人,则是把利润作为从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经济范畴来使用的。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的研究,只限于说明它与资本主义利润的区别,认为只要说明了它与资本利润有本质区别,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就可以存在了。因而没有阐明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的必然性,没有阐明它的经济本质和它与其经济范畴的关系。在国内外的一些辞书中,有的把社会主义的利润直接等同于“纯收入”,“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的价值形式”等等。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经济法调整对象是个争论得较多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确实是经济法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的研究。现就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有关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得先弄清楚经济法的历史和它的经济基础。马克思说:“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①众所周知,经济法发祥于德国,最初它作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质法  相似文献   

14.
一要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首先必须考察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济法是以国家直接干顶经济活动的一种行政性的法律形式出现的。“经济法”的概念最初出现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供战时需要,制定了一些有关的经济法规。德国战败后,德国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和恢复国民经济,不得不对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干预,或者扶助或者限制,这样就突破了原先的“私有财产神圣原则”和“契约自由原则”,经济法成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强制性干预的重要法律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要用各种不同的法律形式对整个经济生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调整,所以作为国家干预和监督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法便得到广泛实施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曾有很多混乱的认识。有的认为强调依法办事,就是:“以法抗党”;还有的认为,强调党的领导,就是否定法律的作用。但实际上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从立法上看党的领导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列宁曾说:“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三○四页)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依靠法律来实行统治。当然无产阶级也不能例外。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法律。我国是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6.
一 1961年通过的苏共纲领提出的第三世界发展模式为: “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既不属于帝国主义国家系统,也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系统。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没有脱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在其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们是世界上仍受资本主义垄断集团剥削的部分。只要它们在经济上还附庸于帝国主义,它们就仍然是世界的乡村,仍然是半殖民地剥削的对象”。这种观点仍然指导着象尤利安诺夫斯基之流的老一辈学究式理论家。他们继续认为只有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消灭了资本主义体系,才能解决与不发达有关的全部问题。但许多较年轻的学者的观点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在讨论二十世纪后期的“附庸”和“发展”问题时,不仅不受约二十年前苏共纲领所提模式的约束,有时甚至不符合列宁约六十五年前所作关于帝国主义性质的论述。他们把马列主义看作一个可扩展的分析系统,而不是一个能给所有问题提供现成的正确答案的预定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法的主体——对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过去的经济法主体研究,对经济法主体在概念上表述不一,但深究起来,这种表述上的差异不能说明问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学者们对经济法主体的特质即经济法主体的特征的认识有异.经济法主体应该是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现存的社会主体.因而对于经济法主体特征的认识应该放在经济法律关系中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主体加以类型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人称“补课论”),这是长期以来在一些人中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的认识问题.主张“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的人,主要有以下两大理由:一是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属性,发展商品经济就是补资本主义的课”;二是认为“中国超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因而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可是,这两大理由都是错误认识.弄清这两大认识问题,对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社会主义否定资本主义,就是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它是生活资料所有制,有的认为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有的认为它既是生活资料所有制也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有的认为它是公有制,有的认为它是私有制.  相似文献   

20.
后起国家的经济是否能跳跃发展?如何实现跳跃发展?这是为世界后起各国瞩目的大问题,对我国尤关重要。被西方发展经济学列为研究经济发展必读书目的列宁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精辟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经济跳跃发展规律。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往往认为这一规律只适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我认为,列宁关于经济跳跃发展规律的三个要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一) 列宁在总结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跳跃式发展现象时,揭示了经济跳跃发展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跃进的。”“而且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也只能这样。”虽然,列宁所论述的经济跳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