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人的价值的二重性马克思曾经指出:“(1)每个人只有作为另外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的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这点来说,人当然是目  相似文献   

2.
略谈人的发展的整体图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发展包含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作为类的人的发展两个层次。但不管哪一种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历史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发展的社会背景 ,在目前和今后 ,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必然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背景。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 ,包括人的身体的发展 (可分为发育成长、成熟、衰老三个阶段 )、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 (其核心即实践能力 ,是一个由价值标准、指导思想和操作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概念 )和人的精神活动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两种 )三个方面 ;作为类的人的发展 ,同样也包括作为类的人的身体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猿、猿人、智人、现代人四个阶段 )、作为类的人的实践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造社会的实践 ,即人的交往实践 )和作为类的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 (主要的也是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 )。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作为类的人的发展 ,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 ,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约1/4的人(25.1%)认为,美容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混饭吃(职业需要)。 ●1/10的人是看到周围的人美容才去美容,其目的可称之为“从众心理”。 ●相对而言,“三资”企业的员工进行美容的比例较高,而机关干部、医生、教师比例较低。 ●35岁以下的人是“美容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69.6%)。  相似文献   

4.
从佛经材料看中古汉语人己代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人称代词,根据说话者对涉及到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区分,形成各自相对又彼此相关的两组。一是三身身代词,这是从说话人(第一人称)、对话人(第二人称)、交谈双方之外的人(第三人称)这一角度区分而形成的;另一组是人已代词,这是从话题所强调的中心人物(己称,如“自己”)和非话题强凋的人物(旁称,如“人家、别人”)这一角度区分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讨论利益调和学说在米撤斯思想中的地位,他给“调和”一辞所明白规定或暗示的意义,以及他为表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对一切人(或几乎一切人)一致有利而提出的论证的一般性质。但主要是探讨了米撤斯著作中“利益调和”的意义。米撤斯给“利益调和“下的定义是:(一)每个人都从分工和维持文明社会当中获得利益。(二)象社会阶级或民族这样大的集团,不可能靠牺牲其他同样大的集团而得到好处。(三)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乃是一种自然秩序,因而依据定义,凡是建立、维持或符合这种秩序的行为,都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损害。如果有人在这种自然秩序中受到削弱的话,那必然是由于他本身的弱点所致。(四)如果自由放任政策得到贯彻并不发生偏差的话,就没有一个人(或极少数人)能够损人以利己。(五)当幸福总量的计算,只涉及阶级内的个人比较而不同样涉及阶级间的个人比较时,利益调和就算是普遍达到了。(六)如果绝大多数人有着共同的利害得失,那末利益调和也就算是普遍达到了。(七)没有一个人(或权少数人)能够损人以利己。  相似文献   

6.
话语重述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说话人(或作者)在以一种方式提供信息之后,又以另一种方式对之进行说明.作为一种话语组织方式,话语重述体现了说话人(或作者)的语用策略,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听话人(或读者)激活更多或更具体的语境假设,以对其试图表达的观点或想法进行充分的理解.重述也是一种语用修辞方式,重述话语能传达额外的认知效果,是说话人(或作者)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此外,重述话语标记语可以提示前后话语具有阐释相似性,可以引导听话人(或读者)寻找关联,减少其理解重述话语时所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人是在特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进而能动地表现其独特个性的存在物。作为类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为社会(群体)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个性。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来关于《水浒》作者施耐庵的说法有十余种:(一)施为元末明初钱塘人(高儒、郎瑛、马成生等);(二)施为《幽闺记》作者施惠字君美(吴梅、王利器等);(三)施为“乌有先生”,“亡是公”(胡适);(四)怀疑施为演为繁本者之托名(鲁迅);(五)施为元末明初钱塘人,但身世无考(刘世德);(六)怀疑施为郭勋(戴不凡);(七)施为郭勋门客的托名(张国光);(八)施为宋末元初钱塘人,是《靖康稗史》编者耐庵(黄霖);(九)施即罗  相似文献   

9.
1963年8月20日到26日在华盛顿召开了第1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3个国家的2,044位心理学家。会议历时一星期之久。与会者探讨了当前和今后心理学工作的情况。他们绝大多数是北美洲人(加拿大148,美国1,480),有很多英国人(80)和法国人(52),也有相当数目的荷兰人(28),意大利人(24)和波兰人(18),以及较少的德国人(16)。大多数会议是在“五月之花”举行。在33个讨论会上,发表了140篇论文报告(并不是每篇都当众宣读的)。那些作为大会上公开宣读  相似文献   

10.
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H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and Northern Ireland)中,英语在英格兰(England)既是国语,又是本族语;在苏格兰(Scotland)和威尔士(wales),英语是国语,苏格兰人多数讲英语或苏格兰英语,少数人讲苏格兰盖尔语;北爱尔兰多数人讲爱尔兰英语或标准英语。  相似文献   

11.
“自然状态”理论是诺齐克政治哲学的基础:个人在自然状态中所拥有的权利,即“以人为目的,而不仅仅以人为工具”,这是人的基本要求,以此形成市场原则和确立政府才会具有合法性。诺齐克禀持康德的道德直觉,但他将康德的“人(Humanity)”改写为“个人(Individual)”,使“消极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原则(Libertarianism)走向极端。诺齐克的“自然状态”是意志自由的直觉假定、是人的自然权利、是一切社会规则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3.
"设计异化"(设计由造福人异化成祸害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陆贾思想涉及"设计异化"命题,揭示"以人为本"导向误区,"以仁为本"才是出路,故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要防止"设计异化"、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设计理念的伟大变革:从"以人为本"转为"以仁为本",即从当前以人为中心,仅关爱人及其需求,转为不仅"亲亲":关爱用户及其需求,还须兼顾并推及到"仁民爱物":关爱他人、人类,关爱万物、自然;最终实现人心(人内身)、人我(人与人)、人物(人与其它物种、人与产品)、天人(人与自然)四重合谐,即"设计和谐"。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是由博厄斯(Franz Boas)相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研究了北美洲的夸库特尔(Kwakiutl)印第安人交换礼物的宗教节日和特罗布里安群岛美拉尼亚人的岛问交易方式“库拉”(Kula)之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造成巨大危害的历史背景下 ,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认为 ,全面发展的人是 :能够从事各种劳动 (的人 ) ;能够通晓和参与整个生产系统活动 (的人 ) ;具有全面知识、受过全面训练 (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而且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准备各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的语源出发,探讨人的本质.汉字"人"的视像构型显示了面向未来,"向生而立"的人,蕴含着亲亲仁爱、血缘繁衍的时间性."大"是祈祷者(areter),是负有使命的祭司、贵族,是古代政治的整合者.在英语中,man的语源为思想、尺度(rule),因而与统治者(ruler)有关.Person是穿越神人关系的面具,与神沟通者,其意象与"大"相似.People的结构暗含着进入城邦的隐义,表征了人是政治(城邦)的动物的判断.通过中西语源的分析,可以说,人本质上是政治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育的精神向度与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人化世界 ,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世界的精神取向 ;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 ,大学科学 (求真 )精神与人文 (求善求美 )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拄 ;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人     
人的目的行为主体观认为:人是直立有文化的(样),在其整合力和需要推动下,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在环境制约下(因),进行自觉盲目-理性非理性、自由被动、品质各异的(样)价值目的行为的主体(质);是以动物和人之猿祖的进化为前提,伴随着口语等本体文化和工具等对象文化的创造(因)进化而来,并在竞争与协作中(样)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主体(质).  相似文献   

19.
冯东升 《社区》2002,(17):47-48
流动人口,是指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常住户口所在的市、乡(镇)以外滞留一昼夜以上的移动人口,它又称暂住人口。居委会应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一)规模大。流动人口数与本地常住人口数之比,一般是1/4到1/3,部分城市达到1/2,有的甚至超过本地常住居民数量。(二)增速快。据专家估计,1978年底全国流动人口不到到500万人,1982年为3000万人,1985年为5000万人,1990年为7000万人,目前超过了1亿人。今后还将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三)分散性。流动人口大部分是租赁私房,既分散又不固定,难以管理。(四)构成复杂。呈现“五个…  相似文献   

20.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在这里的确客观上是三项:(1)自然界;(2)人的认识=人脑(就是那同一个自然界的最高产物);(3)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哲学笔记》第194页)列宁的这一论述不仅是关于认识的定义,而且也大致回答了什么是客体和主体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主体问题.所谓主体就是人.作为现实的主体的人包含有两个要素:一是人脑(还应包括与人脑活动相联系的各种感觉反映器官);二是概念等反映形式(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这些反映形式不外是人类的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根据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