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有着五千年农业传统的乡土中国展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社会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甚至是城乡二元分裂。而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与分裂又是问题的核心,是城乡制度、经济、教育等二元分化的根由。构建城乡文化二元一体的生态中和之美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在精神诉求,是和谐社会"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和"哲学理论经历了从简单粗糙的感性认识到哲学的抽象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和成熟过程."和"哲学理论存在理论缺陷但具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经济学-哲学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看作“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但由于在传统上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解读失之于狭隘和偏颇,遂使这一理论在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因此,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外延和内涵需要被重新澄清,并赋予其狭义和广义的区别。通过市民社会理论在经济学-哲学领域中的奠基、具体和深化,马克思得以脱离黑格尔并超越费尔巴哈而“成为马克思”,实现了对近代形而上学建制的实质性摧毁。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经济学-哲学基地。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认为西方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危机,强调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破除那种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化的做法,把以变革社会现实为目的的“总体性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功能,培育成熟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卢卡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作为方法论,系统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功能,揭示了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特点、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特质,强调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基于这一认识,他提出了以“阶级意识理论”为核心的西方革命战略,并根据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关于革命策略的争论,提出了以“组织理论”为核心的西方革命策略,由此构成了其政治哲学的完整内容。不同于那种以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二分为基础,抽象探讨正义、自由和平等等主题的西方政治哲学,卢卡奇的政治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追求无产阶级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目的的解放政治学。卢卡奇的政治哲学无论是对于建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哲学,还是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渊源于马克思对西方自由主义将个人主义绝对化造成多重二元悖论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的以自由人联合体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民主理论。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民主在三个层面的创新发展,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实现了对物化逻辑和资本控制的超越;以“全过程”制度保障,实现了对民主周期性形式参与的制度超越;以“高效能”治理能力,实现了对民主“失灵”的质量超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在中国文化中更是有着深厚的传统。“中和位育”作为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其核心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研究和借鉴“中和位育”思想所包含的丰富的“和谐”思想,可以给我们今天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利用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和谐辩证法思维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和谐辩证法的整体性思维特征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推进整体发展的模式;和谐辩证法的主体反思性思维要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谐辩证法的辩证性思维指出和谐社会终极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具有东方落后国家的典型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各种矛盾尖锐复杂,革命更容易爆发和胜利。在革命酝酿和进行时,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须争取领导权,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努力把形势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能采取强攻资本主义的方式,须适度后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社会生产,迂回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须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营养。  相似文献   

9.
以思维的对象为分类依据,思维可以分为一元思维、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一元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服从、信仰和崇拜;二元思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和膨胀阶段,它的典型特征是对立、冲突、矛盾和斗争;多元思维是在反思二元思维后期阶段所带来的人类发展的困境基础上而产生的注重多元和谐发展的阶段,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交流性、兼容性、有机性、差异性、多样性、共生性和互补性。人类从一元思维到多元思维的转变,使得人类社会行为经历了从信仰状态进入冲突状态又到今天人们追求和谐共生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和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的整体把握 ,发掘出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两个维度 :一是其作为人之理想性目标的理想价值维度 ;二是从人的历史性生成和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维度。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理想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 ,对于促进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戏曲,融合了歌舞、文学、武术、杂技、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是一个别具特色、自成体系的综合艺术样式。中华民族注重和谐与平衡、追求统一与完美的审美取向,使中国传统戏曲长期展转流连于奇妙幽远的“中和之美”乐土,出现了众多探讨“以和为美”的戏曲理论文献,而以情与景完美统一的具象要求,来实现“中和之美”的美学精神规范下的和谐统一、均衡稳定,一直是古代戏曲导演领域历久弥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人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力求将自己塑造成完美的主宰,而理想的理论述求总是跟现实的实践体现发生着激烈的对抗,于是对现实的不满便由于反思性的思考而上升为理论上对完美人格的理论论证。以求在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中对如何塑造完美人格作一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左翼文学中文学评价标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建构与中国当代文学(1949-1979)文学评价标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形成,认为左翼文艺运动对中国当代文学(1949—1979)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向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战前及战后两大历史阶段。战前主要以哲学理论为主,战后主要以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为主。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嬗变是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等一系列明显的新变化同步发生的,是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与外部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新变化在理论方向、理论探讨等方面的说明。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切地关注和深入地研究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危机问题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嬗变,一方面说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研究与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对于推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的观点与见解  相似文献   

15.
结构与能动的二元对立问题是社会学理论界始终试图突破的重要问题。对此,吉登斯与布迪厄分别提出了结构化理论与实践理论,通过概念创新和实践视阈下的理论构建等途径,对打破这一对立做出了重要尝试。两人的理论在建构核心、理论倾向、理论外壳和理论色彩等方面均有所区别,但又统一于对社会实践的深切关注及打破二元对立的总体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正义似乎是具有历史性和永恒性的范畴。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起直至现在,都在哲学家探讨的话题之内,但因各理论都针对当时的时代境遇而展开,具体内容自然不尽相同。"马克思与正义"是当代的问题,同样源于时代背景,当国内社会改革呼唤公平、正义的浪潮遇到西方正义理论刺激,正义问题俨然成为不可回避之话题。那么问题在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缘何不同于其他正义理论,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的、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人所具有的实践的本性,能够为实现具体的人的自由解放这一终极目标提供论证。借此,希望能够对实现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的构建不仅包含了文学的自觉,还包含了时代中形成的社会性诉求。新文化运动是诸多激进知识分子立足个体性的理想主体探索新的社会结构的尝试,它以文学为阵地形成了一系列二元对立。新文化运动之后,文学所承载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有了冲突,二者也在“怎么写”和“怎么做”的问题中充当了各自不同的角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价值在于为这些二元对立找到了弥合的方法,融合二元所形成的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所在。其在回应“怎么写”问题的同时,也回应了 “怎么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就一般规律和人类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运行,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单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形态的更替则呈现出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9.
货币在当代现实的分析中占据重要位置。货币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与批判的重要环节。继马克思之后,帕森斯、吉登斯、科尔曼、波德里亚等现代社会理论家都将货币作为他们分析现代社会结构的重要参照系。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功能和效应,是马克思与当代社会理论对话的空间.但同时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的立场看.现代社会理论的货币研究忽视了货币的社会关系本质及其资本规定性,由此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译论工作者只是局限于引进、效仿西方译论。目前,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逐步推行,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中国译论学派在理论研究上的个性,注重从中国人特有的视角对翻译的基本问题进行审视,以便对西方译论进行补充。然而,由于任何一种传统译论总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要发挥好传统的优势,就必须对传统译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合理的现代转化,即将传统译论与现代译论及西方译论融会贯通,从而为中国翻译研究联接古今与会通中西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