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元视野中幸福理论及其对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研究代表了当代幸福研究的重要取向,生活质量包括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个部分,与主观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主观幸福感。研究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测量问题。主观生活质量测量力图对主观幸福感调查建立起科学而严格的标准,使得幸福测量具有稳定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研究代表了当代幸福研究的重要取向,生活质量包括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个部分,与主观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主观幸福感。研究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测量问题。主观生活质量测量力图对主观幸福感调查建立起科学而严格的标准,使得幸福测量具有稳定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发展及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生活质量主要体现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包含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体验与满意度的主面指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生活质量主观指标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80年代以后逐渐趋于成熟。一些国际组织都采用了主观指标或建立了自己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观指标发源地的美国,在其研究与应用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一些国家紧随其后,亚洲也开始了对人全面关怀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生活质量主要体现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包含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体验与满意度的主面指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生活质量主观指标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80年代以后逐渐趋于成熟。一些国际组织都采用了主观指标或建立了自己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观指标发源地的美国,在其研究与应用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一些国家紧随其后,亚洲也开始了对人全面关怀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一切健康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期望水平,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人们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当今人们非常关注幸福问题,但对幸福的理解则歧义丛生。将拥有财富或快乐等同于幸福,视幸福为纯粹客观性活动,认为人能够"被幸福"或"幸福完全由自己决定",且幸福"与公正无关"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的认知误区。其实,财富只是幸福的物质基础,德行与健康才是构成幸福的更重要的因素;快乐不等同于幸福,将快乐提升为幸福是生活意义的根本要求;幸福并非纯粹客观的,而是一种体验和心理感受;人不能够"被幸福",真正的幸福源于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幸福也并非完全由自己决定,它也来自于主体参与的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环境的营造;幸福与公正密切相关,幸福蕴含着对公正的要求而公正又服务于幸福。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生活富裕,身体健康指数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焦于自身的幸福指数上。当前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性恋群体,他们的幸福指数同样需要人们关注。以往对大众人群所进行的相关研究结论显示,自尊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在女同性恋群体中,这种显著正相关同样存在,即自尊感可以很好地预测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生产型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生活型社会",人们开始进入到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生活样式"、"生活幸福感"的递进阶段.在这个物质生活得到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建构一种"幸福"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数据,考察分析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79.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大多数时候是"幸福"的,个体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婚姻家庭以及社会支持状况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4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有关幸福     
时下谈论幸福的话题兴盛了起来,前一阵子一些地方政府还把"如何让群众更幸福"作为重要议题展开讨论;老百姓也就什么是幸福、幸福感从何而来等问题进行琢磨。看来,有关幸福的话题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思索一番。一个人有无幸福感?各自的看法不尽相同,依笔者管见,幸福感要靠个人主观去感受。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企业家们和一些富人,有房、有车、有事业,可以说什么都有了。但是,不少人却被自己的健康问题折腾得不知如何是好,经常感到疲劳,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生出各种各样的"富贵病",影响了事业,也降低了生活质量。最近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前些日子查出了脂肪肝,血脂高了,尿酸也高了,吃了不少药和保健品也没见好,问我有什么好的办法或建议给他。这位朋友事业有成,而且成就越来越大,平时工作繁忙应酬多,每周都有很多饭局,似乎没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他说他吃得挺讲究的,想不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消费对幸福的影响引起了国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推进本土化研究,从消费者幸福感的概念及内涵、研究视角、影响因素等角度系统梳理了有关消费者幸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发展中国情境下的消费者幸福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居住情况、社会交往、家庭生活、休闲娱乐、工作收入、环境等6个方面研究安徽省宿州市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问题,以满意度作为量度来考察这些方面的生活质量。并分别对这6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和描述,居住情况方面:对周边环境除绿化和体育场所外满意度较高;社会交往方面:对邻里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满意度非常高;在家庭生活方面:对婚姻生活和家庭关系满意度极高;休闲娱乐方面:人们感觉自己的闲暇时间适中,对休闲娱乐的总体满意度偏高;工作收入方面:对工作满意度一般偏高,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一般;在环境方面:大多数人认为宿州的环境污染存在问题,对社会治安的总体评价较高,对医疗卫生服务也较满意。最终得出宿州市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是比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深夜,在我常去的那家论坛发现一个帖子,让我的心头,不禁一热,帖子是这样写的:发现一个问题,论坛里幸福的帖子很少很少,都是人们的伤心、郁闷、愤怒等等,所以我才发了这篇文章,咱们大家把自己记忆中或者刚刚体味到的幸福写下来,一起"攒"幸福吧!欢迎你的加入,写下自己的幸福。这个帖子的后面已经跟了长长的一串,我依次看去: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很幸福;我的亲人都健康快乐,好幸福;今天吃了最爱吃的烤串儿,真幸福呀;这个周末,美美地睡到自然醒,最幸福不过了;我暗恋着的那个他,今天主动找我说话了,好激动,好幸福;我家走失了两天的花猫回来了,高兴,幸福!  相似文献   

15.
张峰 《百姓生活》2010,(9):17-17
没有人不向往幸福的生活。一旦发现幸福的端倪,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蜂拥而上,展开旷日持久的追逐。当人们被这种追逐折腾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才蓦然发现幸福仍然像海市蜃楼,锁定在那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处。  相似文献   

16.
张兵鹏 《社区》2012,(12):24-2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婚姻的认识越来越开明。结婚是一种幸福,如果婚姻不幸,离婚也是一种幸福,成为了一种共识。本文旨在用案例对离婚中关于财产纠纷的问题说明一二。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和政府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国民福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国民生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2016~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主观生活质量。采用稳健性估计与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互联网使用对不同老年群体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社会网络是互联网影响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的中介变量,即互联网使用通过维系和扩大老年人社会网络提高了主观生活质量。因此,应加快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使用对老年群体的幸福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识论不应只顾在传统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视域中喋喋不休,纠缠于"可不可能"、"可不可修正"、"可不可怀疑"、"唯心与唯物"的问题,沉迷于"真理与谬误"、"证实或证伪"的追寻和辩护。在无穷无尽的逻辑论证和方法吵闹中,我们常常忽视了"求知"的人文关怀和终极价值。我们努力地求索,尽管攫取了"知识",接近了"真理",却时常让自己的生活陷入痛苦,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远离了幸福。其结果,又反作用于我们的"求知",导致对"知识"的热情和希望的丧失。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应认识到,幸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深夜,我在常去的一个论坛发现一个帖子,看后心头不禁一热,帖子是这样写的:发现一个问题,论坛里幸福的帖子很少,大部分是人们的伤心、郁闷、愤怒等,所以我才发了这个帖子。希望大家把自己记忆中或者刚刚体味到的幸福写下来,大家一起攒幸福吧!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而教育本然的“教育性”也即源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所以,教育作为一种饱含对儿童的生活意义以及生命价值以人文关怀的领域,本身就具有伦理意义。然而,由于受功利主义幸福生活观的影响,人们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产生错位理解,造成作为关涉儿童生活幸福的教育逆“幸福公理”行事,发生物化,进而导致儿童生活的异化,迫使儿童远离符合自己缪斯天性需要的生活,丧失滋养自身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