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法要达到的目的看,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随其所要达到的立法目的和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法价值取向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及时地调整为“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经济法价值取向的变动对于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经济法学界,效益价值作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的观点比较流行,但这种现点缺乏严谨的论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本文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和"效益价值"的概念出发,以论证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法的效益价值理论已不适应经济法的发展,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经济法以其公平、有效的竞争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公平价值是经济法根本的价值取向,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应遵循的方向,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是经济法整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应服从经济法公平价值的目标。尽管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很多制度设计都体现出对税收公平的考虑,但由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模式以及存在征管漏洞等的缺憾,致使经济法公平价值在个人所得税法的静态和动态层面都被弱化了,个人所得税法的价值追求应遵从于经济法公平价值,应完善费用扣除方法、调整税率等来矫正经济法公平价值被弱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法的价值是有不同层次的,因此就存在着一个法的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其他部门法一样,经济法也有不同层次的价值。研究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问题对经济法的发展以及立法司法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增强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性而非增加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价值取向,是指法律应向着社会人某种需要的方向运作和发展。经济法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是经济法理论体系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封闭体系。经济法在价值取向上与其客观存在部门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也是由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和调整手段的多样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法的价值问题是所有部门法研究都不能规避的问题。从法的价值方面入手,将经济法与民法进行比较,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价值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加明确地了解经济法与民法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创制、评价和完善法律。民法强调机会公平、交易自由,着眼于增进个体效益,维护微观交易秩序;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强调竞争和发展的公平、自由,着眼于增进社会整体的效益,维护宏观秩序。二者价值取向的差异源于他们调整对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经济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和横向经济关系彼此孤立到相互融合,是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根源。经济法既保证国家调节手段的适当运用,又同样保证市场调节作用的正常发挥。为此,经济法必须调整给向经济关系和部分横向经济关系以及重要的内部经济关系;必须要有综合、系统调整的方法,以及以“长期的、整体的效益”为最高目的,以其亚部门法、具体法律、法规的各种手段性价值为实现保障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价值问题,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对之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和表达,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别来观察,经济法的价值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就本质而言,讨论经济法的民生价值似乎更能体现经济法的特有属性。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政治及法哲学思潮来看,民生显然应当是经济法的本真价值。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强弱差异、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是经济法民生价值的三大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观实际上是他对古典自由主义学者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且建立在“进化论的理性主义”和“无知”的知识观的基础上的。自发秩序独立于任何特定的目的,自发秩序具有“理性不及”的特点。经济法是市场自发秩序赖以形成的规则系统,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观使我们对经济法有关国家的功能与定位,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有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以利益共同体为其价值本位,以实现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立足社会本位观,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两者对照,不难发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与马克思主义利益问题的价值本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耦合,因此,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不仅能正确认识转型期中国的利益矛盾问题,加深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的认识,而且能正确解决转型期中国利益的矛盾问题,实现经济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整体利益本位,从法学理论的体系构建上看法律有实体和程序两种形态.经济法追求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是协调政府公共权力与个人基本人权,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而经济法程序理念追求什么?对公益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价值又何在?如何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益的法律保护?现从公益诉讼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旭 《南都学坛》2006,26(5):88-90
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来看,经济法是基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失灵、以私权为本位的市民社会的局限和私法调节功能的先天不足,而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国家之公权介入市民社会之私权、公法融入私法,彼此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透过对市场与政府、市民社会与国家、私法与公法这三对矛盾的分析,展示出经济法自诞生之时就以平衡个体私利与社会公益为己任,这注定了经济法的追求社会正义与社会效益平衡统一的价值取向。这一探究对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及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根本特征:是指在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外在的征象和标志;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对大多数人利益的保护;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市场主体与本人的利益可能或已经受市场主体行为影响的一类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发展观作为研究视角,揭示了经济法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核,论证了经济法的价值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指出经济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经济法的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对法制领域的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从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方面对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调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和有效保障,两者存在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分析经济法价值与和谐社会内涵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完善经济法以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经济法的理念产生了巨大冲击,直面变革,转换视角应当成为经济法的时代使命。为此,经济法必须以科技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完善科技法制,推动科技创新,同时导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经济调控法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理念是经济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经济法中的"人"是作为整体概念而存在的"社会人",经济法中的"本",则指向权利、义务。"经济法的人本主义"就是以维护"社会人"的权利为核心,以促进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认知形态。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和价值本位都体现人本化的特征,而这些体征在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中有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哲学的核心。文章从经济法的产生背景,经济效益是经济法应有之义,经济法治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经济守法四位一体的良性运作来实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经济法治的其他价值如经济民主、经济秩序、经济公平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经济效益是经济法治的最高价值的观点,这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价值范畴的构成和属性,阐述了经济法的价值属性在于一般和特殊、客观和主观、静态和动态的辨证统一,论述了应从经济安全、效率与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构经济法的价值,指出适度干预是实现经济法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基本价值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与别的法律理论一样,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它必须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首先介绍了研究经济法价值的必要性和曲折性;接着阐明了确立经济法价值的理论预设确立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的经济法价值理论;最后指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