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的第一作者熊昌友,长期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对历史大纲(课标)教材编写提出过系统建议,修订过全国统编历史教材,发明"新型记史法"<立体史纲>,从20年"史(死)学"打拼中悟出了新课改的极端重要性,所以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带动老师们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说课内容是人教(试验)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晚清时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战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合理整合教材、时政、社区、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教育为基本宗旨,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材中接触过一些零星的历史故事,但这不是作为"史"来学习的,而是作为"文"来学习的,青少年一代系统学习历史还是从中学开始的,所以,学生历史知识主要来源于历史教学,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历史教育应该关心人生,贴近人生,指导人生,激励人生,应该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高尚的人,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而扣住"教眼",恰到好处地设疑,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历史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那么,在教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而扣住"教眼",恰到好处地设疑,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历史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怎样才能让课堂提问达到有效的最佳状态呢?关键在于把握好几个"度".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钱媛(1995)曾指出,编写和选用符合某种课程需要的教材,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对现有教材进行评估。对如何选择、选用何种版本的教材,教材评价和选择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学生,极少有、甚至完全没有话语权。课改带来教材的多样化,作为"利益攸关者"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德琼 《科学咨询》2008,(20):91-91
<鸦片战争>说课内容是人教(试验)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晚清时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节<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9.
今年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担当了初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初一(1)班和初一(3)班的英语教师。接到任务之后,我原本打算大致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进行教学。顺便提一下,我们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验教科书 Go for it!尽管《教材说明》上说"为了使没有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更好地使用本套教材,我们编写了预备篇。预备篇包括了3个单元,内容为26个英文字母和基本日常用语,供教师和学生选用。"应该说这套教材实用性很强,教学内容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加上现在很  相似文献   

10.
一是历史教师成了"教参"、"教案"忠实的践行者。他们上课带着历史教材、"教参书"、"教案书"、备课本走进教室,照本讲授自己在课前从这类书上抄写的内容。更有甚者已到了无"教参"和"教案"就无法上课的地步。殊不知,"教案"、"教参"这  相似文献   

11.
柳琼 《科学咨询》2008,(24):63-63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数学第二册(下)教材分为A、B两种版本<简称"下(A)"和"下(B)">.与下(A)相比,下(B)在处理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夹角与距离等内容时多介绍了空间向量这一重要工具.笔者从教多年,多次同时使用下(A)和下(B)两种教材,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深切感受到应将空间向量和传统的综合推理相结合,并在教学实践中将下(B)内容进行适当优化,就能把立体几何学得更好、更轻松.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生与师、生与生、师生与文本或自然(包括人造自然)对话的过程.教材是实现对话的重要媒体.教师能否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并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是用好、用活教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了几个"数学文化"专题的连环画.这些"数学文化"专题是从宏观上、从数学史考察数学的进步成果.然而在<课程标准>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看到教材上的内容,我们应该深入到每个知识点和教材编写意图的内里,积极发掘数学与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过程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些数学文化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一、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课程结构和教材角度1、"模块+专题"的课程结构增加了难度。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教材体系,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的缺点也十分突出:首先,内容编排稍显凌乱;其次,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但叙述简略;第三,内容偏深,很难把握。2、学时少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到由于新教材内容多、涉及面广,新教材中一个课时包含的知识点是过去旧教材需要3-5个课时才能完成的内容,于是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必然导致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类历史就是从时间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存在,也就是研究某(些)人在某段时间做了某(些)事及其前因、经过和结果影响等等.这就构成了研究历史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时间、人物和事件.基于这种客观存在,史学家孔子、司马迁和袁枢分别创立了以三大要素之一为核心的三种史学体裁:(注明:以下引文摘自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册第193页).  相似文献   

16.
一是历史教师成了"教参"、"教案"忠实的践行者.他们上课带着历史教材、"教参书"、"教案书"、备课本走进教室,照本讲授自己在课前从这类书上抄写的内容.更有甚者已到了无"教参"和"教案"就尢法上课的地步.殊不知,"教案"、"教参"这类书是别人的实践结果,它有自己的教学对象和环境,怎能作为"万能钥匙"一用就灵呢?  相似文献   

17.
正"使功不如使过"是中国古代用人智慧的精髓之一。《论语》中讲:"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对于下属犯的错误,不能一概论之,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甄别引导。"使功不如使过"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后又在《唐书·李靖传》中出现,其本义指使用有功之人不如使用犯过错误的人。从历史上记载的事例来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遵循这种用人之道很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使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全一册)教材中以下两处内容的编写,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一、细胞免疫能将病毒彻底消灭吗?教材第21页,在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时列举了几个实例:"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  相似文献   

19.
所谓“乡土历史”,顾名思义,它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可大可小。大而言之,是指本市、本省以至邻省的地区。小而言之,可指本村、本乡(镇)、本县(区)的历史。简单地说乡土历史就是我们身边的历史,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它的氛围中,对自己周围的风土乡情和历史踪迹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它离我们很“近”,就像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架起的“超时空隧道”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利用乡土教材的这种特殊性和亲和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方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课程目标。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和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多少能知道一些,而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和挫折,却知之甚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相当普遍。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初中学生其实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英语了,这套新课程标准教材也是以小学英语为基础编写的。但由于小学英语在我国还属于刚试学阶段,因而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对幼儿的教法都还不成熟,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英语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门"豆芽科"。这样一来,相当部分学生上了中学就适应不了中学的英语学习。粗略的统计初中英语教材7年级(上)中的生词及习惯用语约700来个,还不包括预备篇中的生词。(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