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六期,第九期《专业户》分别对遗传工程稻1号作了不同的报道。说法各异。我认为,应科学看待遗传工程稻一号。遗传工程稻一号,是湖南水稻育种专家万文举教授应用分子育种方法将玉米 DNA 片段(基因)导入水稻,培育成功的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遗传工程稻五号(简称 GER-5)是湖南农大万文举教授运用分子育种法将玉米 DNA 基因导入水稻培育出的遗传工程稻系列品种之一。我站95年春从万文举处引进该品种获成功。(1)特征特性:遗传工程稻五号为籼型常规稻。株高90—9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我地),(作双季晚稻125天左右。)穗型粗大,穗长24—26厘米,平均着粒280粒,半叶下禾,剑叶下  相似文献   

3.
遗传工程稻一号是我国遗传工程研究课题组万文举教授和他的助手等人,采用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用浸胚法将玉米外源 DNA 导入水稻经多代快速选育而成。这种玉米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穗大粒多,结实率很高和籽粒充实饱满。它的育成是科研上一次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遗传工程稻1号是万文举副教授领衔的遗传工程水稻研究课题组,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源玉米基因导入水稻湘早灿8号后,经过多代选育而成集大  相似文献   

5.
超丰早1号该品种是湖南农业大学伏军研究员等人应用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方法,经多代精心选育而成的早籼新品系。在由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任组长的“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研究现场评议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是世界育种的攻关课题,超丰早1号克  相似文献   

6.
贵刊今年第二期刊登的介绍高产水稻新品种——遗传工程稻的文章,本人认为不能盲目推广。据我所知,遗传工程稻是湖南农学院运用分子育种技术,采用浸胚法将玉米基因导入水稻的方法育成的水稻品系。去年湖南省农学院提供的遗传工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课题是三农中心运转的纽带和核心。2005年1月份,三农中心启动学校投入的20 万元“三农”问题研究基金,通过投招标方式,围绕统筹城乡、新阶段农村和山东农业发展等三个专题批准了25项课题。同年3月份,三农中心邀请已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的专家与研究人员交流课题申报的经验与体会,提高了我校申报省级及以上“三农”课题的命中率。目前已申请到6项与“三农”相关的高级别研究课题,它们是:孙世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  相似文献   

8.
10月9日,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组考察了零陵区邮亭圩镇前进大洞百亩 超级晚稻“丰优611”示范项目片。经测 产,高产丘块理论产量可达766.8公斤/ 亩,实现了预定目标,示范项目取得成功。 “丰优611”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 中心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野生稻高产  相似文献   

9.
科技让普通粮油变得“更加值钱”。江南大学一项名为“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一年内转化稻米100万吨,产生约50亿元产值。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此项成果荣获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是全球水稻王国,稻米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对稻米的有效利用率却只有65%,主要原因就是深加工技术落后。江南大学姚惠源教授是国家“十五”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他带领“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课题组,经过5年的攻关,研发出多孔淀粉、米糠健康食品等6项成果,均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获…  相似文献   

10.
杨守仁教授(1912~2005),江苏丹阳人,著名水稻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在水稻籼粳交育种理论、水稻理想株形研究,水稻超高产育种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重点科技攻关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杨守仁教授在沈阳农业大学素有严师风骨、良师风范和大师风采,他在水稻科学研究方面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大部分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公布,他对科研论文字词句章、段落结构和内容表述要求极为严谨、慎密和准确,体现了稻界泰斗事必求是、理必求真和辩证出新的科学精神。甚至在耄耋之年仍虚心学习,诲人不倦,辛勤耕耘,科教育人,较早地建立了国家超级稻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并指导团队在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杨守仁教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显示出来的管理智慧,值得后来者研究、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超丰早一号”由我国水稻育种专家伏军、徐庆国等研究员,用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通过5年时间,于94年育成,在全国推广。我站通过近两年在早稻、二晚上大面积种植表明该品系有如下特点:(1)株型适中,为105.1厘米,茎秆粗壮;(2)大穗,穗长21.6厘米,每穗平均190粒,大穗250粒;(3)  相似文献   

12.
由陈公水、徐文明、张英基等承担的山东省古籍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古典戏曲研究(山东古典戏曲全集)”,经过长达6年的攻关,于2008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委员会的评审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  相似文献   

13.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人,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01-01-101”专题重大责任专家,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袁隆平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4.
对 1994~ 1998年通过“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INGER)引进的 351份“灌溉稻极早熟、早熟观察圃”(IIRON -VE/E)稻种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 ,从中筛选出一批具有优异性状的基因型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5.
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证审委员会审定,1999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孙军两位教授通过了第二批特聘教授资格评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1998年8月由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及其领导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的。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受到了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聘教授制度”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聘教授可在聘期内每年享受人民币10万元的奖金,并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目前,西安交通…  相似文献   

16.
培育超高产水稻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许多国家的水稻研究所曾先后展开科研攻关,但因难度太大至今未能实现。自1996年以来,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经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为中国超级稻赢得"东方魔稻"的美誉。78岁的袁隆平因其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像所有成功人士一样,在他的背后,也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2月28日,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传出好消息:由该所科技工作者主持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离子束应用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中科院和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四个课题中的部分课题将对我国农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非常重视,还对此作出批示。据悉,该项目中的第三个攻关课题“离子束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目前已在种质创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课题组专家已经育成并通过审定和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达到15个,推广了110多万公顷,已创效益15亿元;另有10个品种,品系参加了国家、省级区域生产实验。同时,科研人员还经过7年14季攻关,用“离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虞城县城郊乡郑庄村养兔女李玉美,在当地养兔界小有名气。她在养兔专家、教授杜玉川的指导下,狠抓长毛兔的品种改良、选育,成功地培育出一个体型大、吃料省、兔毛生长速度快、单只成年兔年产毛量达到2500克、属国内一流水平的良种兔群。她被誉为“养兔女状元”“育种女能人”。  相似文献   

19.
“威优46—98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黄发松研究员从杂交稻“成优46”中,经17代纯合选育而成。经笔者97年试种,综合性状名列参试的18个高产水稻品种之首。现将该品种推荐给广大农友。(一)熟期适中:“威优46—989”全生育期作中稻125天左右,比“汕优63”早熟15天以上。作二晚于6月下旬播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二)优  相似文献   

20.
该品种由中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培育的,属特优米粳稻,是育种专家闵更生教授培育的早、中、晚兼用的水稻新品系。熟期、米质、抗性均有所突破。株高80厘米、株型松散适度,叶片挺而直立,分药力较强,后期成穆高,结实率高达96%以上,几乎无秕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