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彭立勋《美学的现代思考》程文超彭立勋教授长期致力于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新时期以来,他陆续出版了《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等富有创意的力作,颇得学术界好评。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论文集《美学的现代思考》,更全面地反映了他对当代美学...  相似文献   

2.
<正> 由孔庆亮等同志编著的《审美经济》一书,已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这是经济美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 纵观美学的研究历程,已经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虽然各个阶段各自研究的重点不同、方法不同,但以艺术为中心,以纯审美性活动研究为中心这一点则都是相同的.马克思的审美经济思想的产生,为经济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而扬弃了传统的、古典的以纯审美性研究为中心的观点.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日益开阔,对经济美学的研究方法也日新月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有关审美心理学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三十年代有朱光潜先生《文艺心理学》,主要是以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为理论框架,对审美经验作了描述,它当然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但对深入探讨和论证审美心理的实质性问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滕守尧近著的《审美心理描述》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实践观点为主要依据,大胆地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派以及现代西方其他学派如苏珊·朗格、克莱夫·贝尔、桑塔耶纳等人的美学观点,并结合中国的传统的审美与艺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 ,在中国美学界 ,关于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似已陷入困境 ,美学研究者们的视野大多已转向语言本体、审美体验、审美文化之类新的领域。杨曾宪则以“在孤独中思辨 ,在宁静中感思”的学术精神 ,仍在基本理论园地里进行着新的探索 ,继《审美鉴赏系统模型》之后 ,又出版了《审美价值系统》一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方法与逻辑历史统一的原则为指导 ,从审美价值论出发 ,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美是怎样”的问题 ,建构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系统及其一套较完整的关于审美价值的评估体系 ,为人们认识美、创造美 ,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点。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美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曾是很热门的学科,但很快就归于沉寂,进入研究的低潮。在这片沉寂之中,杨曾宪研究员以其《审美价值系统》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试图开辟美学研究的新天地,寻找生机。这是作者继《审美鉴赏系统模型》之后的又一力作。这两...  相似文献   

6.
<正> 周来祥教授《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以下只注页码)一书,在认识文艺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的探索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关键就在于选择运用了适当的方法。周来祥教授认为:“方法并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方法,……应是内容本身必然的要求,……是做学问的生命线,搞科研的生命线。当某一时代的思维方法没有突破时,所有的科学都难于突破。”(第11页)“方法是科学的工具、内容,同时也是我们衡量一部著作,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焦勇勤 《东岳论丛》2003,24(1):143-144
近 2 0年来我国陆续出版了大量有关审美心理研究的论著 ,但对于民族审美心理的研究 ,特别是对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心理的研究却显得少之又少 ,由梁一儒先生及其博士生户晓辉、宫承波所著的《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一书的出版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是“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的终结成果。本书紧紧抓住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向内从理论层面审视其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向外则联系到中国文化史的各种现象 ,对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不囿于审美心理研究中单向思维的定式 ,以审美文化作为审美心理的表象甚至支柱 ,将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8.
杨眷时的《美学》在总体上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从学术演进上看,这本著作代表了美学从一种思想形态的整体话语回归到个体话语;二是在创立理论和体系化的过程中,显出不顾"史"的知识和"学"的内容的模式先行的方式;三是在结构上的后现代拼贴.杨春时的美学在内容上有两点、在主题上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讨论.美学内容上的两点:一是它的体系结构造就了一种概念为上的倾向,认为美的理想、意义,应该用概念和定义来表达,而且概念和定义表达是最高级的,这恰好是与美性质相违背的;二是为了解决主客体的对立,强调审美意象,但审美意象的存在方式,却遭到忽略,这样妨碍了对美的内容的深入研究.美学主题上的一点,是把一个崇高的理想的东西定为美的本质,并要美学理论和审美活动都服从这一本质.如果说,李泽厚美学(实践美学)是呈凡为圣的美学,那么,杨春时美学(反实践美学)则是逼凡为圣的美学.  相似文献   

9.
评《审美概论》陈咏芹南京艺术学院顾永芝先生的《审美概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方法论,吸收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美学的合理因素,对以人类的审美活动为中心的诸种审美实践和审美现象作出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释。《审美概论》着重突出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并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10.
于乃昌同志的《西藏审美文化》一书摆在案头,果真是先睹为快。因为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本集中论述少数民族地区审美文化的专著;而且一读之下,进而感到它有几个值得称道的突出特点——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审美现象描述和美学原理分析相统一;注重民族审美精魂的准确把握;专注于宗教与审美关系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西纯粹美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与杨春时的《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是各自的主要代表。马丁·泽尔把审美的核心放在显现,杨春时则认为其乃是存在。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由审美感知和审美对象组成的审美情境为主要构成,杨春时则提出了审美“现象”,以现象的显现凸显审美的独特性。马丁·泽尔虽然试图超越“存在美学”和“假象美学”的二元区分,但对审美感知的强调使其还停留在西方传统美学的感性学之内,杨春时则汲取了中华古典美学思想,以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创建了生存美学。马丁·泽尔虽然强调了审美乃是哲学的“校正”,突出了审美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中的作用,但审美的地位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定,杨春时则完全突出了审美之学的重要性,认为审美乃是第一哲学,是哲学的根基和源头。  相似文献   

12.
王元骧 《云梦学刊》2007,28(1):158-159
金雅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专著对梁启超美学思想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把梁启超前后期的美学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潜心发掘其内在的思想脉络与逻辑联系,对于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许多重要成果作了深入的开掘与阐发,对于学界所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自己中肯、有创见、有说服力的见解,且文风严谨、见解独到、分析透彻、文字晓畅,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夏甜 《天府新论》2020,(3):78-84
姚斯在《审美经验论》中对阿多诺的"否定美学"作出批判,并在批判基础上重构接受美学视域中的"审美经验论"、恢复审美"快感"地位。然而,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提出所针对的是整个时代的弊病。阿多诺对审美经验的不信任感、对交流的拒绝,需要放在一个整体批判的格局中看待。"艺术自律"是持悲观主义的阿多诺对其所处的个体自由和艺术自主丧失、文化工业肆虐的时代作出的回应。接受美学及其视域下的"审美经验论"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显现出主观性过强和陷入相对主义的弊病,"以读者为中心"、在阐释中寻获"快感"也使得"意义"在接受者的各种阐释中泛滥,淹没作品本身甚至使作品成为"意义"输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山东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审美学》,是一部具有新意的美学专著。作者王世德,现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省美学学会会长。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王世德先生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积累了许多关于美学研究的宝贵意见。《审美学》就是这些意见的汇集和总结。在这本近四十万字的著作中,作者不追求一般美学概论面面俱到的完整体系,毅然舍去了许多人所共知的一般美学理论的论述,而把重点放在当前美学界和读者存有疑难和争论的问题上,致力于回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美学问题,这就使这本书具有了探讨性、论辩性、研究性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作者认为,对于美学上的许多重点和难点,不应当采取回避的态度,也不应当为了稳妥而人云亦云,而应当  相似文献   

15.
汪正龙的《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是对20世纪通常被称为“形式主义”的四个主要理论派别——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的一个总体研究。该书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以基本问题的方式发掘并清理了形式美学的概念谱系。但是,作者对形式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形式美学本身,他还关注形式美学得以形成和演变的历史渊源,关注形式美学与当代文学理论以及本土学术的关系。因此作者不仅以宏阔的学术背景为依托讨论了形式美学的“问题系”,还讨论了形式美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情况以及建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范本、美学的力作——评《新实践美学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卫星 《云梦学刊》2007,28(5):158-160
为了维护实践美学的话语权威,勇敢面对后实践美学的种种质疑和挑战,新实践美学家张玉能主持了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范畴体系》(01BZX044),经过几千个日夜的悉心研究,他和他的学生们完成了具有总结性和开拓性的实践美学力作《新实践美学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此书视野开阔、纵横捭阖,逻辑严密、论述深刻,研究方法科学丰富,让人大开眼界,受益良多。该书既有美学概念的言简意赅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治学者能对自己的学术思想来一番总结,未尝不是件乐事.回顾过去的肤浅和幼稚,再反观今天这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总结的工作便益发成为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形式.那在艰难的超越中所品尝的痛苦,已经被超越的实现所产生的愉悦感而取代,于是痛苦也变得很有滋味.相信孙绍振在写完他的《文学创作论》和《论变异》之后,着手从美学的高度来总结自己,最终成了这本《美的结构》,也会有类似的感情经历. 就我所知,孙绍振的研究方法是更倾向于归纳主义的.他从不盲目相  相似文献   

18.
审美空间的拓展——评李明泉《民俗审美学》殷晓敏在后现代语境中,有两个研究倾向:一是泛文化研究倾向,二是泛文本研究倾向。这两个研究倾向都源自20世纪初期,发展到20世纪末的今天,成为了后现代语境中的两个主要研究倾向。泛文化研究倾向肇始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吴九成同志的《聊斋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我仔细翻阅了一遍,觉得它是近年来《聊斋》研究的又一重要收获。何以这样说呢?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视角。新时期以来,研究《聊斋》出现了新的热潮,介绍和欣赏的文章大量刊出,不少人还出版了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