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类药材的加工。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去种皮或果皮,如薏苡、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核,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五味子的特殊医疗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但五味子的育种育苗却是一个难题,辽宁省宽甸县五味子良种繁育基地利用野生五味子培育出了优良的五味子新品种。其方法为:首先根据葡萄、梨等果树优良品种(系)间杂交(近交)易出现“后代超亲”的规律,对野生五味子进行品种优选提纯和驯化改良。主要做法是:在山上选一片野生五味子,当果实成熟时挑选果穗长、整齐、果粒大、紧凑、均匀,综合性状优良的柏株做为育种亲本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3.
北五味子以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药用成分高而著称,颇受国内外商家和药厂青睐,需求缺口极大。从1999年起,收购价与市场价逐年攀升,而且居高不下,有价无市。长白县地处长白山森林腹地,气候冷凉湿润,土壤肥沃,十分适宜大面积发展北五味子生产。从1997年起,他们就开始进行北五味子人工栽培试验,成功摸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其产量、质量远远高于野生五味子。近年,县委、县政府将北五味子确定为后继支柱产业,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要求退耕还林地或参后还林地,凡是适合北五味子生长的地块,全部套栽北五味子。还成立了北五味子研究发展中心,制…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又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山花椒、南五味子等。南五味子多产于四川。野生五味子生长在杂木林、山谷或溪流两岸的乔木或灌木丛中。近年来,随着山区综合开发步伐的加快。野生五味子数量逐渐减少。各地亦开始人工栽培。用扦插或压条无性繁殖方法,成活率较有性繁殖法低。因此,人工栽培五味子主要采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方法。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五味子与人参相似,具有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五大品种之一,其富含木脂素、多糖、挥发油及其他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保肝益肾、保护心脑血管、镇静、催眠等多种功能,近年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薛勇 《小康生活》2003,(6):51-51
1、种子类药材的加工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而薏苡、决明子等需去种皮和果皮;杏仁、酸枣仁等要击碎果核,取出种仁;五味子、女贞子需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2、花类药材的加工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杭白菊等则需先蒸再进行干燥3、果实类药材的加工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宣木瓜等应切开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栝楼、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瓤、核或剥皮后干燥,此外,乌梅等  相似文献   

7.
刺梨果实体积可用公式表示(x为纵径);刺梨果实纵横径有交替生长特点;果实体积与鲜重的迅速增长不同步;对果实本育中的单果果肉均重、单果种子均重的变化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瓜蒌别名栝菱、杜瓜,药瓜、天瓜等,为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雌雄异株,果实圆形或椭圆形。果实幼时青色、瓜熟时桔黄色。瓜蒌全身部可入药,果实为全瓜萎,果壳为瓜蒌皮、种子为瓜蒌仁,根为天花粉。瓜蒌主要功能有润肺化痰、宽中利气、清热散结、通便,止渴、消肿等功效。瓜萎多属野生,过量采集,造成资源贫乏,可人工栽培以缓解供需矛盾。现将其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采种 8月初,牡丹种子陆续成熟。最初种子为白色,接近成熟时为咖啡色,老熟时呈现黑色。当果实呈蟹黄色时摘下,放室内阴凉潮湿地方,使种子在壳内后熟,经常翻动,以免发热,待果实开裂,种子脱出。切忌在阳光下晒干。  相似文献   

10.
丁乡 《小康生活》2002,(7):12-12
(一)繁殖技术。(1)土质:五味子适应性很强,对土质要求不太严格,凡山区、平原、丘陵、平地、坡地、荒山、杂林等均可栽培。(2)整地:按一般药材和粮食作物种植要求整地即可,无特殊要求。(3)浸种:五味子种皮坚硬光滑而有油层,透水性弱,不易出苗,因此果实采收后应用水浸泡3-4昼夜,去除秕粒和杂物,晾干后与湿润的细河砂混合贮藏后催芽,但河砂湿度不可过大或过小,  相似文献   

11.
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let zucc)是一种在都江堰林区普遍分布的常绿乔木,其果实及种子为众多动物所取食.本实验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柳杉林4种生境的边缘和内部分别释放2种不同密度的种子,考察鼠类对种子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薯豆种子的命运以原地转移为主;(2)边缘因素、种子密度因素对鼠类捕食作用的影响并不显著;(3)总体上种子在4种生境的中位存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4)4种生境的种子存留数变化以及最终剩余种子数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五味子与南五味子。方法采用RP-HPLC,以五味子甲素峰为参考峰,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对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进行系统聚类与判别分析,提供了稳定可控的液相色谱图。结论能够满足鉴别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要求;采用系统聚类与判别分析和液相色谱技术鉴别五味子与南五味子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种子采收君子兰开花后,从最后一朵花人工授粉起,一般需3个月时间,种子才能成熟。果实呈赭红或鲜红色,用手轻捏有紧实感且发出响声,是完全成熟的标志。此时应将果实及箭从根部取下,剥出种子。对颗粒饱满,发育正常,并有芽眼(即小黑点)的种子,装入纱布袋内,以备播种;对无芽眼或瘪子,应予丢弃。播种技术由于种子含水份较大,采收后要迅速进行播种;否则出苗率低,甚至失去活力。容器选用排水透气性能好的瓦盆或木箱,经用高锰酸  相似文献   

14.
植物不会活动,但可以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每种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的方法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杨树、柳树、榆树、枫树、薄公英等都是依靠风力传播种子的。而椰子树则是靠水的帮助来传播种子,能漂洋过海的植物有1400多种,  相似文献   

15.
厚朴的壳     
纪广洋 《社区》2012,(8):25-25
有个人,知道厚朴的药用价值,所以就想种植厚朴发财。为此,他来到野外,找到野生的厚朴树。在果实成熟期.他选择健壮的母树,挑选出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地上种下。之后,他信心满怀地等待种子发芽、出土、长大。然而,种下的种子几乎全军覆没,绝大多数没有成活,甚至根本就没有发芽。  相似文献   

16.
花卉种子须在果实成熟期采收,并及时选优去劣、除杂,晒干贮藏,才能保证种子的发芽力。现将几种花卉种子的采收与贮藏方法作一介绍。(1)花菱草:种子球形或略呈椭圆形。见蒴果果皮已变淡土黄色时,就可采收。蒴果宜在清晨带湿采收,如在阳光强烈时采收,蒴果容易裂开,种子易散去,采收后,放在阳光下曝晒时,容器上应盖玻璃,以防果实开裂,种子被弹射  相似文献   

17.
五味者,五味咸备也。考五味子作为药用,早在二千多年前已被应用,直至今日仍为医学家所重视。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论述五味子时说:“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功,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柏,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了,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这说明五味子有敛肺止咳,益气生津,补肾固元,聪耳强心,健壮肌肉,益寿延年,焕发精神的作用。确实是一味较好的益寿抗衰老之药。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有南北五味之分,从功效看,后者优于前…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与信息     
家栽五味子前景看好五味子是药食兼用的野生果树,主产东北三省及河北、内蒙、山东、山西等地区,其中辽宁产品因其产量多、质量佳而著称“辽五味”。由于清林、割柴、放牧、抢秋等原因,使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产量下降,多年来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价格上涨,供不应求。辽宁宽甸县五味子良种繁育基地两名技术员,94年开始平地栽培五味子试验,通过人工授粉和对其野生进  相似文献   

19.
李胜江  李伟 《新天地》2011,(7):10-10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ga Chinensis Baill),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具有敛肺、涩精、止汗、止泻、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主要用于用于治疗肺虚喘嗽、盗汗、痢疾、神经衰弱、急慢性肝炎、视力减退等症。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三则     
丁乡 《小康生活》2001,(7):54-54
(一)黑龙江五味子价格暴涨。在黑龙江中药材市场上。五味子已由前期的收购价7—8元/公斤。猛涨至24元/公斤左右。目前黑龙江五味子价格走势坚挺。有价无货。五味子价格暴升的主要原因是:(1)货源不足。黑龙江为我国五味子主产区之一,去年由于受旱,低温等的影响,较正常年份减少50%左右。加之库存陈货不多,供不应求。(2)需求增加。五味子为滋补药材,是生产健脑安神、调节神经的首选药,大量收购需求量较往年增加25%以上,同时,日本、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市场也纷纷从我国进口,需求量较往年增加1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