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毒马铃薯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具有结薯早、膨大块、早熟、无病毒感染、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现将其种植技术简介如下:(一)施足底肥。在冬耕时,亩铺施优质腐熟土杂肥2000公斤,栽前把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西瓜、辣椒、莴苣间套种,每亩可产马铃薯1750公斤,辣椒1250公斤,第一茬西瓜3600公斤、第二茬西瓜2550公斤,莴苣8000株左右,亩产值可达7000元,亩效益在5000元以上。种植带宽195厘米,每个种植带上做两个75厘米宽的马铃薯垄和一个45厘米宽的西瓜、辣椒垄。马铃薯单垄双行栽植,西瓜、辣椒同垄栽植。西瓜、辣椒收获后栽植莴苣。马铃薯、西瓜、辣椒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选用早大白、鲁引1号、克新4号等早熟品种。1月上中旬,将种薯切块后用多菌灵浸种催芽育苗。2月中下旬单垄双行栽植,行距25厘米、株距30厘米。栽后覆盖地膜,出苗后及时破膜放…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喜凉爽怕炎热,怕干旱,不耐涝,不耐寒,忌连作,最适宜生长温度15—20℃。种植马铃薯宜选地势稍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一次性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硫酸钾25公斤。适量增施钾肥可增强抗病抗寒能力,提高其淀粉含量,增加产量。马铃薯的产量随着耕作层的加深而提高。深耕,能增强土壤疏松透气性,根块快速膨大。一般应深耕25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可深达30厘米。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各地均有种植。除人们作为口粮、蔬菜食用外,尚有大量资源可供综合利用,能进一步提高其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加工利用马铃薯除提取淀粉、粉条的传统工艺外,主要途径有:一、作饲料。马铃薯的块茎和薯渣都可饲喂畜禽。据试验,用50公斤马铃薯喂猪,可增肉2.5公斤;喂奶牛可产乳40公斤或奶油3.5公斤。每只鸡日平均饲喂切碎煮熟的马铃薯和混合饲料各71克,年产蛋可增加30~50个,且可节省精饲料20公斤。二、加工熟食。如马铃薯片、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以及油炸的各种包装食品和膨化食品。其中…  相似文献   

5.
红薯切块直播比传统栽秧提前种植20—30天,增产30—100%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种植,采用保护剂浸种,克服了切块薯母直栽易烂种的弊端,并利于生根、发芽,在苗高20厘米清棵,是该技术成败的关键。其技术规程如下:(1)选种。选用早熟高产新品种“SQ52—7”或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夏薯作种薯,剔除受病、冻、虫害的薯块,亩用种50—70公斤。(2)切块。200克左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育芽栽植既可解决老式种块栽植薯块腐烂,缺窝的缺陷,又可提早10-15天出苗,做到增产早上市。其方法: (一)育芽时间栽植前10-15天育芽.春播催芽在头一年12月中旬,秋播催芽在8月上旬。(二)薯块削选马铃薯种块,小薯种以20—30克为宜,直接进入床内催芽;过大的要从顶部至脐部纵向切块,每块要留有凹陷的顶芽眼,切后摊晾24小时,切口上拌抹陈草木灰,以防切口感染,再进入苗床催芽。(三)苗床催芽法床底垫10厘米的湿润沙土,手捏成团,张手能散,上摆一层薯块, 盖一层6厘米的沙土,再盖上稻草,用薄膜起拱覆盖。育芽期间保持床内  相似文献   

7.
一、马铃薯出口价攀升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7000万亩,总产超过70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5%。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俄罗斯以及欧洲、美洲等国都大量从我国进口,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年需求量在30-40万吨,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50%;港澳台市场也连年从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1-2014)提供的数据资料,采用成本收益分析,研究认为:同样一亩土地上,种植马铃薯的产值要高于其他三大主粮,并且相对稳定;近10余年间,种植马铃薯成本利润率与三大主粮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如果销路顺畅,价格稳定,马铃薯在"镰刀弯"地区替代玉米,具有可行性;但近年来马铃薯生产面临人工成本、种薯成本上升,成本利润率下降等问题,急需建立健全产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1990年在川中丘陵地区科技示范乡——三台县西平镇推广水稻东西向,宽窄行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01.6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1.3%;南北厢、东西向、宽窄行水稻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29.1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6.4%;长芽谷摆播插双株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15.3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3.8%。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的块头有山芋大,亩产量高达3500公斤左右。两年前倪守飞从农业科学院的哥哥那里带回来一斤全国仅20多家栽培点的薯种,种在棉花茬口,仅三分自留地里,一季竟收获800公斤,硕大透明光滑的马铃薯,最大个的为0.75公斤,亩产比当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马铃薯替代小麦生产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紧缺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谷物生产耗水量大,而马铃薯具节水特性,使得以马铃薯替代传统谷物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研究马铃薯替代谷物生产的可能性,以粮食生产大省——河北省为例,对其近5年来的小麦和马铃薯生产的用水量进行比较,并测算了以马铃薯替代小麦之后的用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保持当前降雨水平和麦薯总用地量不变的情况下,将这些耕地全部种植马铃薯的总需水量为6.83亿吨,比当前麦薯同种的总需水量减少了94.63%;而全部种植小麦的总需水量达136.13亿吨,比当前麦薯同种的总需水量增加了6.96%。换句话说,以马铃薯替代小麦生产之后,总需水量可减少95%。  相似文献   

12.
据河北省物价局成本队对美国抗虫棉主要试种县威县、南宫市的调查表明:1997年全省推广美国“保铃 R”抗虫棉新33B 达7.1万亩,其中威县种植3472.85亩,南宫市种植10250亩,两县、市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0%,平均亩产皮棉160.18斤,纯效益达1285.66元,威县后凌头村冯志诚种植的3.045亩美国“保铃 R”抗虫棉平均亩产皮棉170.22公斤,创河北省棉花单产最高纪录。该品种具有抗虫能力强、产量、收益高等特性。  相似文献   

13.
许驰 《小康生活》2000,(4):10-11
甘蔗历来是长江以南地区种植.在北方种植可否成功?菏泽地区高新农业科研所经数年的试验和推广证明,南方甘蔗在北方种植只要栽培方法和管理技术得当,一般亩产75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10000公斤。其外观、色泽及含糖量都可和南方甘蔗相媲美,而且可同马铃薯、春白菜、西瓜、草莓等间作套种,亩纯收入高达5000—10000元。  相似文献   

14.
红薯在我国种植分布广,产量高。以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绿豆粉生产精白粉丝,成本低,经济收入可观。100公斤鲜红薯可制取淀粉13~14公斤,加工粉丝11~12公斤,其经济效益可观。加工淀粉后的薯渣,是生产平菇、蘑菇和凤尾菇的好原料。食用菌产后,再将薯渣晒干后粉碎一下,又是喂猪的好饲料。现将加工制作粉丝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首家推出亩产750公斤大豆品种:株千克、攀吨金豆2000、世纪1号,亩用种0.5公斤。亩产500公斤大豆种:稳千1号、美国矮早蜜、东大2号、亩用种1.5公斤。汇款100元寄一亩种子附资料,另供亩产超万斤德国黑薯,双方短蔓高淀粉等50余种红薯种苗。  相似文献   

16.
今年冬种马铃薯每亩将增加400元投入。广东恩平市牛江镇种植大户冯振强直观感受到,物价不断上涨,农产品种植成本相应增加许多。目前,惠东、恩平等地冬种马铃薯计划种植面积已基本完成八成。种薯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冬种马铃薯成本大增,但并没有阻挡农户的种植热情。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马铃薯连续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病毒逐年积累.造成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脱毒马铃薯是将农业生物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通过茎尖组织培养培育出的无病毒种薯。通过近年在全国试验表明,脱毒后的马铃薯。能排除病毒对植株代谢的干扰和破坏,促使植株生育健壮,叶片肥大,叶绿素含量高,主茎数,结薯数,薯重三个产量因素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宣威市四个种薯基地之一的热水镇吉科、色卡两村农户采用就地贮藏法,将种植的大春马铃薯推迟收获时期,巧打时间战,获得较好效益,种薯产地销售价达540元/吨,菜薯达650元/吨,亩产值达120元,比正季上市马铃薯每亩增400余元。吉科、色卡两村位于梨山片区,气候冷凉,地域广阔,土质疏松,马铃薯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产品远销国内外。为提高经济效益,宣威市农业局将两村列为脱毒马铃薯“合作88”的种薯繁育基地给予培育,投资1252320051万元对基地进行田间配水和道路修缮,并加大马铃薯种植、贮藏、营销等环节的培训,动员农户推迟到次年—月才收获…  相似文献   

19.
岗优725由四川省绵阳农科所以《岗46A“ד绵恢725”选育而成。1997年我县种植近5亩,1998年种植35亩。1997~1998年连续2年示范种植,岗优725创我县水稻产量历史最高水平,一般亩产600—700公斤,高产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尿素50—8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左右,硫酸锌1—2公斤。作为底肥提前一次施入,沟施更好。可使苗势强壮,产量提高。品种宜选茎秆较矮,株型紧凑,适合当地种植的中熟强优势杂交种。主要有:单大2号、苏玉1号、丹玉18、高油6号、登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