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周益军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采用先进的免疫检测方法,近日对从华东地区采集的灰飞虱进行检测后发现,目前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各地灰飞虱带毒率最低为2%,高的达58%,平均为28.1%。由于今年灰飞虱虫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或有所增加,专家预测今年将是继2004年后的又一个水稻条纹叶桔病大发生年,病害的防治形势将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2.
一些地方玉米在1米高左右时,遭受带病毒昆虫灰飞虱危害,使杆萎缩变粗不挂玉米棒头,像长绿植物“万年青”一样,顶梢部莠的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重要的迁飞性水稻害虫,对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研究其迁入后田间的聚集与扩散的动态过程和空间分布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根据2009年在秀山县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建立了褐飞虱发生期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Surfer8.0软件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插值和模拟.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尺度下,褐飞虱各时间段均呈聚集分布,空间依赖范围约为49-132 m,变程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自水稻插秧开始,褐飞虱密度逐渐增大,8月20日达到最高峰,即该时段应是本地区防治褐飞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国文 《小康生活》2000,(1):18-18
(一)深耕:把地下害虫翻到地面冻死,还可破坏棉铃虫、粘虫、麦叶蜂等的巢穴,改其方位,阻止羽化或孵化。秋末冬初进行为宜。一般深耕9~13厘米。(二)洁园:清除杂草,破坏蚜虫、灰飞虱的越冬环境。其次,对果树落叶、  相似文献   

5.
李德 《小康生活》1998,(7):12-12
玉米粗缩病是对夏玉米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病害。该病一般在夏玉米5~6叶期显露症状。初期症状是在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有透明的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逐渐增多,叶背面的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僵直、宽且短厚,茎秆粗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这在植株9—10叶时最为明显。且顶叶簇生,状  相似文献   

6.
逸飞集团简介: 由画家陈逸飞先生创办,麾下聚集了上海逸飞文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逸飞环境艺术公司、上海逸飞模特文化有限公司、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YIFEI.COM网站、Layefe Home(逸飞之家)、《青年视觉》(Vision)杂志、《Tatler》杂志等诸多实体。这些实体围绕着陈逸飞先生的“大美术”、“大视觉”观点,把文化和美学观念注入公司的经营之中,在各自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农技员。今年,在养殖牛蛙方面,碰到了难题,就是牛蛙爱患红腿病,用其他方法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一些牛蛙患病后,很快死亡,死亡率很高。急情之下,想到有资料说“硫酸铜”溶液能防治红腿病,既然“硫酸铜”能防此病,那么“抗枯灵”就更能防治此病了,因为“抗枯灵”在农作物防治病害上优于“硫酸铜”。我就把“抗枯灵”配制溶液后,把病蛙浸在里面,约2~5小时左右(严重病蛙时间浸长些),捞出在清水中浸洗。后来犯红腿病蛙全都好  相似文献   

8.
落叶病、烂根病是苹果树每年夏季易发生的两大病害。尤其是在高温高湿、阴雨寡照的月份。发病更为普遍。落叶病是苹果树褐斑病、灰斑病、园斑病及轮纹病的总称。而烂根病则包括白绢病、紫纹羽病。当果树感染落叶病后,可引起叶片早衰、早落、树势衰弱。落叶较多的果树常使后期果实不能正常成熟,有时还会造成早期落果,致使果实产量、品质下降。而烂根病还会影响到次年长势及产量。因而,须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粉锈宁又叫三唑酮、百里通,是近十几年来推广的一种高效内吸性杀菌剂。由于它防效非常显著,故倍受农户欢迎。大面积应用表明,采用粉锈宁拌种与早春喷雾,能防治小麦多种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白穗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灰疸病)、腥黑穗病等,达到“一药兼防,一药多治”的目的。粉锈宁剂型较多,常用剂型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和20%  相似文献   

10.
摘要:通过对以“舌尖上的X”为标题的新闻的整理归纳,分析“舌尖上的X”在传播中产生的语义和句法构成的演变,发现其在 模仿复制传播过程中的局限性,揭示语言模因传播中造成的词义固化、语义不明等问题,同时还注意到了指称名词成为模因之 后造成的以偏概全的标签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田父绐项王”,有悖于司马迁的情感指归;不是因为西北有高楼,孔雀才东南飞;形象塑造如同磨玉一般,要玉带一点灰。  相似文献   

12.
组织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本文立足于组织行为学与组织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组织在其自身生成发展历程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地会产生“惯性病”、“惰性病”、“臃肿病”、“特病权”、“推诿病”、“专权病”、“割据病”与“僵硬病”等诸多痼疾。这类“组织病”不获诊治,则会危害组织的生存。为防治“组织病”,不妨采用“动态平衡”,“合理错误”、“工作简化”、“政治透明”、“众谋独断”、“民主参与”、“总体整合”及“弹性调节”等要则,有针对性地诊治之。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三大病害之一,其病生理学和病细胞学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1)玉米丝黑穗病原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uhn·)chlint·var·zaae pass·]侵入寄主幼芽鞘内表皮组织;(2)菌丝对玉米幼芽鞘内表皮细胞的影响;(3)抗病能力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原菌侵入的反应。为在苗期(二叶——二叶一心期)鉴定玉米自交系的抗病能力初步地提供了一个简易、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生产过程中,其果穗顶部有一部分不能形成籽粒,群众称之为“秃顶”,对产量影响较大。玉米“秃顶”主要是籽粒败育造成的。形成败育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是:(1)中低产田,是由于脱肥早衰地块缺乏营养所致。预防方法是在玉米大喇叭期重施穗肥,合理浇水。追肥数量约占追肥总量的40%(2)播期偏晚的玉米因后期温度不足,导致灌浆速度减慢,籽粒败育增加。预防方法是适  相似文献   

15.
骆大兵 《小康生活》2002,(12):21-21
农村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用量超标,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给农作物果实留下残毒。为了更好地防治病害虫,推广土法配制农药,特介绍下面两种生产方法。 (一)八合汤:(1)防治对象:水稻二化螟、飞虱、稻瘟病、棉红蜘蛛、蚜虫、叶跳虫等。(2)配方:生石灰5公斤,硫磺粉7.5公斤,烟叶2公斤(或烟杆、烟茎4公斤)、硫酸铜0.5公斤(或枫柳叶、皮2公斤)食盐0.5公斤,肥皂1块,煤油0.5公  相似文献   

16.
小麦纹枯病俗称花杆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是由一种担子菌引起的。土壤中的菌核、病残体是病害的初次浸染源,同时小麦、水稻,玉米纹枯病菌能相互浸染,所以发病十分普遍,危害也日趋严重。其综合防治技术是: (一)农业防治。(1)选用良种。选用抗病相对较好的品种,如豫麦18、豫麦21、宿农8802等。(2)适期播种。播种不宜偏早,一般在霜降前后,并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拥有“玉米叶龄管理栽培方法”和“一种红蜘蛛防治方法”两项国家专利的地道农民;他种的玉米亩产达1326公斤;他带动周边3213户农民种植玉米12000亩,辐射区人均增收达400元;他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襄汾的袁隆平”,他就是山西襄汾县南贾镇南刘村的“玉米奇人”郭高升。.郭高升48年如一日致力于农作物高产规律与技术的研究摸索,先后搞过“卫东8号”小麦提纯复壮、玉米抽雄杂交育种、果树新品种引进、玉米小麦套种  相似文献   

18.
一、人参果病害:(1)日灼病:又叫日烧病。因天气干旱、缺水.果实受烈日照射,而引起的灼伤。病状:主要危害果实,病部初呈似透明的皮革状,后变黄褐色斑块,干缩变硬后凹陷,果肉呈褐色快状。防治措施,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夏季适当遮荫,减少阳光直射。  相似文献   

19.
百年中国英译小说向海外传播了多维的中国形象,但传播过程中“自塑”与“他塑”的中国形象因传播概念偏差、传播向度单一、传播内容与传播成效偏离形成错位或反差,给国家形象海外建构和传播带来困境,造成中国形象海外传播“国内佳、国外不佳”现状。国家形象海外传播要突破困境,改变中国形象海外传播现状,以及国家形象输出策略、内容和目的不协调窘境,一是要匡正传播理念,纠正“宣传”“灌输”观念为“传播”观念;二是要统筹协调双方意识,考虑双方审美意识和价值意识等因素;三是要赢得传播空间与时间,以空间换取时间;四是要倚重“他塑”成就“自塑”,树立“话语中国”中国自塑之话语自信。同时,在提升国家形象海外传播路径时,明确中国形象海外塑造和传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1、生长前期病害:(1)灰霉病是苗期主要病害,由于春季塑料大棚内,温度适宜,湿度大,灰霉病发生普遍而严重,造成烂花烂果。田间如植株生长茂密湿度大,也可发生病害,造成烂果,病花,病果上灰色霉是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蔓延很快应在防治前摘除病花病果,并及时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百菌通400倍液。(2)早疫病在番茄苗期和生长中后期都可发生。苗期主要发生在茎部或分枝处,易引起枝杆折断,可用浓缩的石灰硫酸铜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刷病部。早疫病在成株期可为害叶片、茎杆和果实,可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