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领导权威及其形成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领导权威进行界定,探讨领导权威的特点、功能以及衡量领导权威的客观标准;通过对决定和影响领导权威的因素的分析,强调领导者个人素质的锻炼对形成领导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管理中传统的"权威权力"运作方式,忘却了管理中人的意义和自由,加速了人对管理的被动化、从属化和工具化,导致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权力主体际之间的决然对立,致使管理中的人被物化和异化而失去个性和创造力.一个"以人为本"时代的来临,重新审视"权威权力"的运作模式,在大学管理的权力运作中引入"对话权力".重视对话权力的运作方式,是大学管理场域中主体生命内涵及其价值的回归与再现.对话权力将为大学管理中权力的运用开启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权利和权力审视下的教师权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滥用权力、漠视权利导致教师权威的异化,使学生、教师奴性化。有效、理性的教师权威必须建立在权力的行使、利益的获得与权利所赋予的义务、责任相一致的前提下。新课程为教师权利和权力的实施提供了发展的时空,更需要教师确立以服务学生、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不断创新为基础的新权威。  相似文献   

4.
《论权威》中恩格斯认为权威是强加的意志并且以服从为前提;革命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权威与自治是辨证关系,绝对权威和绝对自治是不存在的。政党权威的存在关键是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服从。认可服从是权威长期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人民群众是权威存在和延续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加强政党权威需要从人民群众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所以,恩格斯的权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权威的存在是有组织的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与发展延续的必然。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权威应具有时代赋予的新内涵。通过对不同学科中权威内涵的分析,对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权威新内涵进行探究,指出以和谐性服从为基础,形式权威与实质权威兼具的个人权威才契合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尽管权威的形式各异,人类社会权威类型不外乎个人权威与法律权威。两种权威类型均为一定社会所必需,均具有外在强制性,但其性质、品质以及生成方式不同。中国社会实现个人权威向法律权威的转换,必须考虑中国传统和现实的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论法为研究工具,从辨证法视角分析了领导者的权威与领导者的权力的区别,以及领导权威运行规律。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权威是权力和威望的有机统一,领导者权威的运行包含矛盾、渐进和变动三个方面的规律。但是领导权威的运行规律,并不能作为教条来使用,必须合理运用权力,有效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并在实践基础上来丰富领导...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组织中的权力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组织中的权力既可以来源于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的规定,也可以来源于权力拥有者的人格魅力,以及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前者可称之为制度性权力,后者可称之为非制度性权力。对于制度性权力,权力拥有者应充分考虑命令接受者的个人利益要求,并提高自身对客观形势规律的认识。对于非制度性权力,企业一方面应发挥非制度性权力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好的共同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以限制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佩甫的"权力情结"指作者难以释怀的乡村社会权力记忆和由此形成的割舍不断的创作情怀,表现为其创作对乡村社会权力的反复摹写及相互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分三部分来论述:乡村权力的纠葛——李佩甫创作的永恒情结;数十年磨一剑——关于乡村权力主体确立方式的探索;权力的滋生物——腐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后发展实践中,优化配置权力资源,保证权力合理化运行,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权力监督之必然性:权力监督是权力本质属性的料学反映,是权力主体和行使权力主体相对分离的深刻体现,是权力运行成败得失的理性总结,是反官僚主义和惩治腐败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精辟论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权力监督之必然性的认识,而且为我们努力探索权力监督机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权力制约思想包括制度制约、法律制约、监督制约等诸多方面,深入学习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提高党的政治权威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提高党的政治权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典籍注释是注者运用书面语进行的单向性一度转换传意或二度转换传意的行为。此行为包括作者、注释者、注本读者三个基本构成单位,由典籍作者、典籍文本、注者、注释文本、注本读者、语言文字、传意的环境七个要素构成。典籍注释具有传意的异时性、沟通性、复杂性、传意转换性、所传信息多样性、语种单一性、行为主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检警关系是刑事诉讼关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定位准确、线条流畅的检警关系对于诉讼机制的协调运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配合制约原则指导下构建的检警配合制约模式,却导致了我国检警关系的错位。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处理检警关系的经验基础上,以侦诉一体化为目标模式,对我国检警关系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国家权力,但如果没有政治权威对国家权力的价值指引,国家权力促进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社会作用就无法实现。国家的制度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能够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并且能有效掌控国家权力的政治权威。国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国家制度权威的确立,都离不开政治权威和政治权威对国家权力的主导。同时,政治权威自身的制度建设也是整个国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制度相统一、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论授予WTO上诉机构发回重审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上诉机构的建立揭开了国际司法制度史上的崭新一页 ,对于整个争端解决机制的维护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 ,该上诉机构却缺乏通常上诉机构所拥有的一项重要权力———发回重审权。该权力的欠缺并非是无足轻重的 ,它已经引起了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混乱。为此 ,国际社会应对WTO上诉机制予以重新关注 ,并应尽快地赋予其发回重审权以切实维护所有WTO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目前的道德建设中,权力主体的道德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就权力道德建设的对策而言,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权力道德建设的根本措施;监督是权力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权力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加强自身修养是权力道德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释奠礼”是中国古代学礼制度的核心内容,唐代是其最终定型的阶段,此后“文庙”释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影响及于东亚诸国。何以始自先秦的“释奠礼”至唐朝方才定型?在众多先秦汉魏古礼之中,为什么“释奠礼”可以成为文化传统的标志?选择先圣、普及孔庙、推崇释奠、完善仪轨是唐朝文化权威构建系统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主体架构和核心内容。正因如此,“释奠礼”定型于唐,随后成为古代中国礼制史上最为隆重的盛典。  相似文献   

19.
政治义务和政治权成的证立一直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自然责任说明诉诸国家的德性和价值,社团论说明诉诸公民所处的角色或地位,交易论说明诉诸公民与国家之间互动或交易的本质,来证明政治义务和政治权威的合理性.但是,自然责任说明难以表明促进公正或幸福的一般责任如何仅仅或优先与我们自己的国家相联系,社团论说明难以将那些不公正的国家排除在公民的遵从范围之外,交易论的同意理论难以保证同意的自愿性和回报的对等性.针对各种理论的困境,产生了两种回应即多元主义说明和无政府主义说明,但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权威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体现了教学的重心所在。在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会引起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本文分析了自主学习中教师的特点,指出教师的权威地位和角色不仅没有改变,还有所增强;然而教师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增加对学生在策略上的指导来达到自己权威角色的树立。这一观点对于增强教师对自我角色的定位有重要的意义,它最终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