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区别     
《北方人》2007,(4)
一个美国人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你们与人接触,首先是拉开距离,然后选择;我们是先混在一起,然后区别。我们的麻烦是往往绞成一团,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烦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只英俊的小公鸡。小公鸡长得很美丽,可是它很骄傲,看不起别人。有一天,小公鸡出来散步,看到一群小鸡在做游戏。“公鸡哥哥,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公鸡傲慢地说“:我才不和你们这些小不点玩呢!”小公鸡又看见了一些小兔子,小兔子们说“:小公鸡来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吧!”小公鸡说“:你看你们一天蹦蹦跳跳的,真烦!”小公鸡走到半路又看到了小鸭子们,小鸭子们说“:小公鸡来和我们一起玩丢手绢吧!”小公鸡骄傲地说“:你们一天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才不和你们玩呢!”小公鸡又看到了小山羊,小山羊说“:小公鸡你一个人不觉…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10)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相似文献   

4.
训练新兵开始第一天的训练,排长站在队伍前大喊:“现在开始训练项目,第一组去杀鸡,二组去偷蛋,我去给你们做稀饭!”新兵们你看我我看你:“这叫什么训练项目呀?”其中一名新兵突然大喊:“他是在说,一组去射击,二组去投弹,我给你们做示范!”二百五某天,黄君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从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任意选一个数,加9再减8,然后再  相似文献   

5.
老不离伴     
大儿子、儿媳从国外来信,一定要我和老伴去探亲,而且怕一起去不放心这个家,建议我们轮流去。这可使我们老俩发了愁。不去吧,儿子、儿媳盼着,两人一块去吧,还真放心不下这个家。轮流去,每人半年,那就意味着两人要分开一年多,这对花甲老人来说简直太长了。 老伴说:“我出去,留你一人在家怎么办?”我说:“我把你的大照片放在写字台前,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个样。”老伴回敬说:“我是怕你得了‘空巢综合症’,等我半年回来,你又呆又傻的连我也认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所谓“树大分杈,儿大分家”。有了自己的营垒,精力便全部倾注于小家庭;虽然和母亲同城而居,相隔不远,却很少回家看望母亲。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像个长者。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相似文献   

7.
有位结婚近两年的朋友打来电话,向我咨询一个问题:怎样对待喜欢斤斤计较的妻子?我说:“你说说你妻子是如何斤斤计较的。”他诉苦道:“她的生日,我没买花给她,她就说我不在乎她;她做的菜我不夸上几句好吃,她就会说我不喜欢她做的菜,不尊重她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9,(8):60-60
星期六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白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 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你们回来,妈煮顿大餐请你们,不是受累,是欢喜呀!”我便说:“我陪您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相似文献   

9.
吹泡泡     
某国有一位学者,应邀去邻国讲学。他的一位做生意的朋友知道了,赶来央求他说:“请你替我带一个雇员去吧,他在旅途中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而且,你旅行的费用,也由我们公司供给。”学者怕这太优惠的条件藏着什么阴谋.他问道:“你们的雇员跟我去做什么呢,不会是搞特务活动的吧?”朋友拍拍胸脯保证说:“绝对不是,这和政治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他只是去替我们公司做广告,推销商品。”于是那位学者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
@的传奇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来电话问:“你有伊妹儿吗?”我说:“这年头了,谁没有伊妹儿。”朋友说:“那你告诉我你的伊妹儿地址吧。”我说:“我拼,你记一下。zhaihua,然后,然后,就是那个小a加圈。哎,你怎么念那个小a加圈呢?”老同学支吾说:“我嘛,我也一直说a圈,人人都懂。”虽然俺是中国人,虽然我们有四大发明,不过必须承认,这个小a加圈:@——并不是中国人的首创。据法国学者的记述,@最初出现于欧洲的中世纪。那时候当然没有电脑,连打字机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后退两步     
亦夫 《社区》2005,(8):58-59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当母亲对你说“:孩子,外面再好,也没有家好!”我们总是拿“出门靠朋友”这句话用以理由。古人说“: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见《孟子·梁惠王上》)家是一个彼此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有很多时候,离开家的游子常会产生“鱼离开水”的感觉,我想,大抵如是这般吧。家,让浪迹天涯的游子梦绕魂牵,家里有亲人的爱,无论你走多远,都走不出亲人那双期盼你的眼睛。家,是一个人点着一盏灯在等你的地方。这是作家“三毛”曾说过的一句话。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也是每个人走完一生的地方。家,是我们每天下班后都想急匆匆赶回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留学荷兰的朋友来信告诉我说,“荷兰有一种国菜”——我乍一看,倘若不再看信里下文,准以为这“国菜”是国宴上的上品菜肴。殊不知乃是土豆、胡萝卜、洋葱之类极普通的菜。而这个被称为“国菜”的菜,还一定得在每年10月3日这一天吃,全国许多人家自觉地吃,大约像我们中国人在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只美丽的小孔雀,一心想找几个好朋友。一天,她展开五彩的尾巴,说:“看我多漂亮,谁来做我的朋友?”一只乌鸦飞来了,对小孔雀说“:小孔雀,我来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全身乌黑,像煤球似的,谁要和你做朋友啊!”一只百灵鸟飞过来了,说“:小孔雀,我会唱歌,会跳舞,我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你成天吵吵闹闹,烦死人了,我才不愿给你做朋友呢!”孔雀妈妈看到了,说“: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别人的长处,不然怎么做朋友呢?”(指导教师王晓红)点评:小作者能结合孔雀、乌鸦、百灵鸟的特点来叙写,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特别是孔雀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4.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贵刊在2006年第一期所载《奉献更好的精神食粮——新年献辞》一文中说:“我们注意到,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不容乐观,各种错误思潮可谓层出不穷。”接下去所举的一个例子便是把毛泽东思想说成是“既排外又反智的游民造反文化”。像我这样的青年学子平常阅览的书报不多,不知道这篇文章刊登在哪里,前前后后是怎么说的。希望贵刊能就此比较详细地谈一谈,以便我从分析比较中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麻烦你们了,让我在这里先向你们表示感谢。顺致崇高的敬礼!青年学生柳嘉复信柳嘉同学:《中华魂》编辑部把你的来信交…  相似文献   

15.
童年趣事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又有趣的回忆。它们大多像天上的星星,在记忆中,闪闪烁烁,并不清晰;但有的却像刚才发生的一样。领“报告单”这件事,我一想起它,便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那时我刚6岁,在幼儿园大班。一天下午,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暑假快要到了,现在我发糖果给你们,你们喜欢吗?”“喜欢!”我们一齐回答。老师发好了糖果,又郑重地说:“小朋友们,再过七天,老师还要给你们发‘报告单’。现在你们可以回家了。”我拿着糖果,边吃边走向家里,还想:“奶油糖又甜又香真好吃,七天后还要发‘报告单’,这‘报告单’比糖果还要晚发,而且老师讲的语气更重,它一定比糖还要好吃!”不知  相似文献   

16.
一个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广西山村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不索取任何报酬,没有任何功利企图。孩子们拿他当最好的朋友和亲爱的爸爸,一个学生对他说:“我觉得你一方面像大人,另一方面又像小孩。”他与孩子们一起写歌,每人一句,其中有个孩子这样为他写:“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意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爱满圣诞     
圣诞节那天,我和丈夫一起到商场给儿子挑选礼物,然后一家三口一起去看电影。晚上我们在麦当劳边吃鸡腿汉堡,边玩着词语接龙的游戏。又一轮游戏开始时,儿子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爸爸妈妈,这次要是我赢了,你们可不可以答应我一件事情?”丈夫说:“好哇。”说着偷偷地向我使了个眼色,我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8.
Moss  管锥 《可乐》2007,(9)
几天前,我与单位的几个同事到一家餐馆吃饭。点菜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什么菜都吃,但点多少菜却不那么容易。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所点的菜仍比我们能吃的多出一倍。可以说,这是中国饮食的一个谜。在美国,事情要简单得多。你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想吃多少,就点多少。只是结账时会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19.
提醒幸福     
我们从小就习惯在被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相似文献   

20.
最重要的人     
裘斯比和托尼是美国乡下的农民。一天,裘斯比问托尼:“托尼,你知道乔治·华盛顿是谁吗?”托尼回答道:“不知道。”裘斯比轻蔑地教训托尼道:“你真是个不学无术的文盲。我告诉你,华盛顿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任总统。”托尼问道:“华盛顿这个人对你很重要吗?”裘斯比说:“不是这个人对我重要不重要的问题,这是历史知识。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要到学校学习有关美国的所有知识,我要做一个文明的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