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9.
10.
一批来自湖南省桃江县的乡村妇女,十年前开始到广州,给洋人当起了保姆。她们平均学历不过小学毕业,现在却能和老外流利对话,甚至习得韩语、德语、法语,做得一手好洋菜式,有幸运者游览美国、澳洲、泰国,还请这些外国朋友回湖南老家参观。现在,最早的“吃蟹者”已经在番禺购房。虽然菲佣、大学生保姆等强劲对手不断加入这个行业,“湘保姆”们却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她们决心把家安在广州。桃江县妇联副主席称赞她们是家乡父老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刘益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4)
目前主要的工具书对“侃”字的训释与现实生活脱节.《说文解字》对“侃”字的解释属于误训.“侃”字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其本义为喜乐、愉悦.裘锡圭先生认为“侃”字最初是一个表示“衍”的假借义的分化字.现代汉语口语和方言中把带吹牛意味的闲谈叫作“侃”,这种用法在元代就有,它属于“永”、“衍”和“侃”三字的共同引申.“侃”字的刚直一义很可能是假借义. 相似文献
15.
16.
张玉庭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10)
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意即:与皇上相伴时,必须有一万个理由小心谨慎。为什么?因为只要皇上一怒,陪伴者就很可能脑袋搬家。比如,古代曾有个小太监陪皇上下棋,下着下着,小太监一时兴起居然说了一句:“皇上,我杀您的马。”皇上闻言大怒,立刻骂了句:“我杀你全家!”至于结果,便是棋盘上的“马”安然不动,小太监却活活地掉了脑袋。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八大菜系各树一帜,经典菜肴层出不穷。不少美食更是漂洋过海,受到异国人的借鉴和改造,闯出了自己的名堂。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者马可·波罗仰慕东方古国的文化,一路跋涉来到中国,—住就是17年。在此期间,他游学中国各地,返意后不但积极传播中华文明,而目许多和他相关的美食故事也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9.
四月的乡村田野麦浪翻滚,金黄色的油菜花笑破了面颊,特惹人喜爱。她似一年丰收的报春花,来得早、开得盛。正是这美好的时节,江苏省60多名外籍文教专家要到靖江新桥镇农户家作客,和农民共进午餐。“洋人”到农户家作客,靖江建县528年还是头一回,孝化村的农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成了开放的农户,担心的是拿不出什么好菜招待这些洋专家。有接待任务的8家农户就凑在一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最后决定各户拿出绝招,出一道平时生活中最拿手的如:芋艿烧肉、韭菜炒螺蛳、大烧饼、锅贴、麦(米见)粥等家常菜。农户张大伯说:菜虽“土”,但要“土”出特色来,“土”出中国农民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