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世致用与史学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世致用与史学研究的误区武吉庆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中国史学和社会现实──尤其是现实政治之间的那种如胶似漆、难解难分的关系,是史学经世传统的重要表征。在这种传统的浸染下,“以史为鉴”成了圣君贤相们自我做戒的规条,“史学所以经世”则被有为...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曾经创造过《左传》、《史记》这样卓越历史文本的国度,深厚的编史传统和悠久的历史文明,无疑促使中国知识分子更加关注历史本身。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魏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整套记述历史的基本框架与编纂方法,从而体现出独特的史学态度与叙事原则。当然,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看来,无论是记录史实还是讲说演义,主要不是以英雄传奇的叙述方式,而是以道德褒贬的叙述原则构成。在伦理评判的前提下,历史不再是单纯的“事实”或“根据”的信史,而是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3.
直书与曲笔是传统叙事史学的核心问题,两者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修史原则的一体两翼。君主制度既要以曲笔讳饰观念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又要在“长治久安”和“以史为鉴”观念的驱使下以直书思想约束自身及属臣行为。由此使直书在君主高压的现实环境里,仍获得合法的地位,成为正直史巨修史时高扬的旗帜,基本确保了古代史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的研究,对民族和国家的兴与衰关系极大,所谓“盛世修史”。反之,不修史则难称为盛世。这主要是史学和史学研究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增进,不仅是史学的主要功能之一,也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无庸讳言,史学研究近年来为社会所冷淡,似乎经济越发展,“史学危机”的呼声便越大。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很简单。一是在正常的情况下,社会对于史学研究的需求有一个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视当时大环境、大气候、大氛围而确定;二是一段时间里史学研究的功能被人为夸大,并渗入其他因素,使史学的地位过分抬高,因而产生一种虚幻感觉,从而…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建设是江泽民总书记“先进文化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如何把公民道德建设好,就要抓住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这个基础和前提就是讲诚信。为什么要把讲诚信看作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这是由当今社会道德的时代特征、当前道德失范中的诚信问题以及诚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一)当今社会是一个讲诚信、讲信誉的社会。有学者认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讲“信誉”的社会,“信誉”将成为人的重要资本。这一观点抓住了当代人际关系的根本和真谛。“信誉”是标志人们之…  相似文献   

6.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罗多德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约公元前485──424年)的古希腊,著有《历史》(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司马迁生活在公元前二世纪(公元前135年──?)的西汉武帝时期,著有《史记》(亦称《太白分书》)。他们均以自己毕牛的努力及不朽的著作,奠定了中西方史学的独立地位,都被后人誉为“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司马迁以前,不能说希腊、中国就没有史学,但那只能称之为史学的胚胎或萌芽。文学还与其它学科混合交溶在一起,还没有成熟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而恰恰是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总结了前人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集…  相似文献   

7.
一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史学转型过程中,重写史学史无疑是必要的。但“重写史学史”是一个大概念。对史学界来说,重写史学史则意味着必须要对三种史学史进行重写。这就是:自孔子以来的2000年中国史学史,20世纪的百年中国史学史,以及新时期至今的20年史学史。这三...  相似文献   

8.
“历史”一词的本义,本是历史学家耳熟能详的史学常识。故而,我也不打算对这个常识多加考辨。我的目的是:从中西方文化对“历史”一词的最早定义和解释入手,去探究和梳理中西方史学精神的基本差异。但这并不是说,史学精神是这种定义的产物,而是说,对“历史”的定义仅仅是史学精神的一般表现和我们理解史学精神的切入点。不过,在这里必须事先说明三点:第一,中西方史学精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区区一篇文章很难讲得清楚,我的目的只是想把我自认为最重要的一方面说清说透,而不是把每一方面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进行论述或重申。第二,西方史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但我却只能把范围和目标限定于古希腊史学。第三,中国史学肯定有它的长处,但在大多数时候,这些长处均难以得到正常发挥,甚至使长处变成了短处。而古希腊史学所具有的特质又恰恰为中国史学所缺乏。这样,借其之长补我之短.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前我国史学界多注意历史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史学理论即关于历史学本身的理论的研究,致使我国的史学理论研究长期是一个空白。这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把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相混淆,甚至以历史理论来代替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就是“史学理论”在许多人脑海里根深蒂固,已成为一种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史学理论”内含的认识,影响了我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加大了我们与国际史学理论界的差距。新时期以来学术空气的活跃和史学研究的深入,带来了史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  相似文献   

10.
宋元史学的正统之辨王晓清(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正统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传统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围绕正统的界说、区别以及内涵等问题,传统史家出现了长期争呜。宋元时期正统之辨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这既是当时民族矛盾激化在政治生活中的反映,也是史学...  相似文献   

11.
依稀闻听有种说法,意思是史学不必强调包含什么“思想”的,只求“客观”地展示史实便可以了。想来想去,还总是觉得史学离不开“思想”,即所谓“道”者。用“史以载道”来表述这一观点,也许能算得比较贴切。 这“史以载道”,语式上是从“文以载道”套来的。“文以载道”,可以说不仅是古谚.也是今箴。如果说它是揭示文字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二者之间关系的话,那么“史以载道”却非如此。“史”,是指史实,它本身也属史学要展示的“内容”范畴的东西;“道”,则是指通过或借助史实进一步揭示和传达的“道理”,这当然也是史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李席 《学术探索》2009,(6):87-91
新时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有关史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上,从何兆武先生的史学“二分法”到张耕华教授的史学“四分层”,这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关于“史学本质”问题“分层思考”的研究模式,从而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分层”正是为了探究“历史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但这必然引出的问题是:史学各分层上的知识本质和认知形式的不同终究要依据什么判断标准来划分?因此,关于史学本质首先应探讨的是其判断标准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将史学本质问题说清楚。  相似文献   

13.
近代接受史学理论试说李洪岩一、接受史学与通俗史学、历史文学的关系“接受”是从当代西方显学“接受美学”借用来的概念,表示从“读者”角度出发形成的理论学说或知识形态。一般讲,历史学可以看作是史家、史书、读者三大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一种史学思想,既可以从史...  相似文献   

14.
我在吉林大学历史系讲中国史学史专题课,要贯彻阶级斗争理论。我讲这门新课有点为难,后来一想既叫“中国史学史”,当然不能离开史和学,于是大体依据金毓黻先生的《中国史学史》加入新的观点。初学乍练,上了几学期,自己并不满意。没想到1957年在教学批判中拿我当了靶子。那时批判者有教师,有学生,而以学生作主力,蒙头盖脸而来,主要批我罗列了许多古书,使批判观点不鲜明。有人甚至说:“噜苏这些干嘛?说明马列主义和阶级观点不就明白了!”当时不容辩驳,我心想,要这么简单写一篇文章就行了,何必还要开设史学史这门课呢?  相似文献   

15.
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似乎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现代汉语词典》说“表示限于某个范围①.《现代汉语八百词》说“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②.表述不同而已.这二种著作.其一是普及性的.规范性的词典.另一种是学术专著.都是权威的.应当有代表性。在这个意义上.“只”的作用(语义)和“仅仅”相当。如:(1)我去晚了.只看了最后的两幕。(2)屋子里只老王一个人。(3)他只会讲汉语.不会讲英语。(4)他只到过广州。(5)我只喜欢听语文课。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不止于斯.它还可以表示程度深,相当…  相似文献   

16.
史论作为晋代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展现了晋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层面。无论是其撰述形式方面“总论”和历史评论专书的首创 ,还是内容方面关注现实、历史观念上多方向探索的理性思维精神等 ,都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由史论所折射出的以史为鉴、具有浓厚儒学色彩的史学思想则增强了晋代史论的时代特征。因此 ,晋代史论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治史,意在为统治者“资治”,这是其史学思想的最大特点。他探讨历代治乱兴衰,主张古今之道不变,借此反对厌常革新的历史思想,要求君主取是而舍非;他重人而轻天,注重分析前朝人物品德,区分君之明暗、臣之贤恶,希图法善而戒恶;他编写史书,专供君主以史为鉴,要求君主懂得知人、立政之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史学最发达的国家,几千年连续不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使中国人常引以为骄傲,历史学家也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时过境迁,史学在当代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的无奈和失落感,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史学的冷淡,史学同仁也多次发出史学危机的呼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当然不否认历史学服务于现实的非直接性,但反躬自省,史学界本身也有责任。要想摆脱危机,走向现实,还要靠史学同仁的努力。这一点,在我认真读了瞿林东先生《历史·现实·人生——史学的沉思》一书后,更加坚信不移。  相似文献   

19.
生活 心灵 文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这命题不能说不对。但有的文艺评论家却太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作家心灵对于创作的作用,却是不尽妥当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精神分析心理史学的地位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蓓 《中州学刊》2002,(1):101-105
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自其产生之初就与精神分析学这一特殊的心理学分支密不可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精神分析心理史学几乎就意味着心理史学本身,并且由于沿用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思路和方法而形成异于其他史学流派与方法的鲜明特色。心理史学随着精神分析心理史学的兴起成为当代西方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于精神分析心理史学遭受质疑和抨击而趋于衰落。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神分析心理史学成长历程的回顾,讨论这一心理学主流在心理史学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其在当代史学中的地位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