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我们看到了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恰恰应该由学生去发现他们看到了什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过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发表他们自己见解的机会,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旧的学习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呢?  相似文献   

2.
查宁芳 《金陵瞭望》2011,(35):79-79
“我与企业共成长”是一个崭新而又古老的话题。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自己的国家做了什么。”对每个南京医药的员工来说,我们也应该经常问自己,我们为自己的企业贡献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梦境:探秘     
《阅读与作文》2014,(11):10-13
每个人都会做梦,而且梦总是与“奇异”和“不可思议”联系在一起的。有的梦让我们心旷神怡.有的梦却让我们担惊受怕。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在我们做梦时,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常常记不住梦中情节?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梦能帮助我们学习吗?我们能做自己想做的梦吗……梦现象令普通人和梦研究者都为之入迷。为了解开梦的奥秘。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如何解释奇异的梦现象的。  相似文献   

4.
一天在课堂上,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们问他一个问题:“怎样学习,学问才能够达到您那样博大精深?”苏格拉底没有做正面回答,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动作,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地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称,过去的三年是被疫情偷走的三年。因为新冠疫情的肆虐,当学习从面对面变成“屏对屏”,工作从“在场”变成“在线”……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不便与阻隔;同时,疫情带来的恐慌、迷茫心理,更给不少人的心底打上了深刻烙印,继而导致决策无力、行动迟缓。因为感觉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但又不甘时间悄然无情地流失,一个“偷”字展现了很多人的无奈与遗憾。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难前行时,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7.
课堂观察: 北师大版小语第一册《数字歌》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动物在做什么?接着学生四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堂上“唧唧喳喳”响声一片,教师微笑着忙着巡视指导,她在这个小组探一下身子,接着又转身在另一组探一下头,亲切地对学生说些什么,我们看到有些小组成员积极活跃,看着图自己说个不停;而有的学习小组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中,让学生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但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的一些老师是否也总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呢?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问题也是课堂的一种资源,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我们教师没有理由用自己简单而片面的解说把这种可贵的资源扼杀在课堂中,累了自己,又害了学生,而应该艺术性地看待它,处理它。  相似文献   

9.
江娇  王菊 《阅读与作文》2007,(10):43-43
人生在世,遗憾常与我们不期而遇。你没有学历,没有专长,看着人家本领过硬,受重用,得提拔,好不得意,便会为自己的无能而遗憾;你缺少“孔方兄”,手头拮据,囊中羞涩,看着款爷、腕姐开奔驰坐宝马,住五星级宾馆好不潇洒,便会为自己的穷酸而遗憾;你至今还过着“一人世界”,没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缘,看着邻家夫妻恩爱有加、形影相随、琴瑟合鸣好不幸福,便会为自己的孤单落寞而遗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成才与就业》2023,(3):52-55
<正>时隔三年,同学们终于迎来了正常的线下学习,不禁感慨万千,纷纷在本刊读者群里热议重返校园后自己的计划与期待。这里,仅汇集其中7名同学的所思所想——更有动力这学期,学校恢复线下教学,我一开始为无法睡懒觉而遗憾,后来意识到,疫情三年,从初中到中职,自己变懒散了,而线下学习能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从几十节语文常态课调研中发现,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造成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很被动,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殊不知,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体成长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我们认为,学生有预习习惯,学习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达到“教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一、把握预习特点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确,“有备斯可以无患矣。”但不是“有看书”就是预习了,预习有它的特点。1、时间性。即略提前于教学进度。哪一些内容先教学,先预习那一…  相似文献   

13.
Dora 《人力资本》2009,(9):74-75
无论你是职场新人,抑或在职场江湖闯荡多年,与人相处都是我们不断需要进修的功课。很多时候,一个“sorry”无法弥补你留下的遗憾,这个时候,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历史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我们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学习历史,人们常常提出“时、地、人、事”等历史要素,也有提出六个“W”的:When(什么时间)、Where(在什么地方)、Who(什么人)、What(做了什么事)、How(怎样做)和Why(为什么这样做)等。可见,这些历史“要素”是我们了解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现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这些“要素”从何“推导”而来呢?  相似文献   

15.
田艳 《新天地》2011,(11):288-288
一节语文课,要想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获得理想效果,就要深入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而对于“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工作做的好,可以引导他们逐步调整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工作做的好,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明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小贾村,有一位104岁高龄的老人叫刘二女,大家都说老太太能有如此高寿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儿女孝敬功不可没。特别是儿媳巧云伺候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老人爱吃什么她就做什么,擀面的薄厚软硬也只有她心中有数。至于平日生活的料理,洗衣叠被,端屎端尿,从不厌烦。当人们问她:“你这样尽心,老奶奶有没有责骂过你?”巧云笑言:“她现在是‘老小孩儿’,谁都得爱护她,让着她,只要她心里痛快,怎么都行。”巧云善待婆婆扬美名,去年被临汾市尧都区评为“十佳敬老好媳妇”。社会上的关爱也使老人心情舒畅。2…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社区》2009,(15):10-10
什么是公益?从字面上理解,“公”乃公众,“益”即利益,“公益”合为“公众利益”。那么,做“公益”事就是做“公众利益”的事吗?其实不尽然,或者说这只是公益的一个方面。“公益”的另一面应该是大家的利益,“公众”即“大家”,“大家”也包含自己在内,做公益的事就是做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是一条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的好途径,它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但目前小学的许多数学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我们认为合作学习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这个环境需要教师给以创设,而且需要相对稳定。因此,我们想通过创设一个稳定的环境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以下是笔者为有效的数学合作学习创设合适环境所做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题记:无论是“百家讲坛”,还是《阅读与作文》,我们希望做到的都是给观众或读者提供一份精神方面的营养大餐。一本书该怎么读,该选择什么角度去理解,对于那些对这本书已经有很深了解的人来说不难,但对于那些对这本书不了解的或者一知半解的人来说却无异于登天之难,适当地从别人那里学习经验是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百家讲坛”、《阅读与作文》等媒体都是这样平台中的一部分,我们所做的不是把已经“嚼过的馍”送到别人口中,而是像挑鱼那样,把一条鱼中最有营养、最有滋味的部分摘出来给广大读者品尝,让他们可以品尝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四面八方     
《成才与就业》2023,(2):100-101
观点“神十四”“神十五”在太空胜利会师,六名航天员拍下了一张可以载入历史史册的太空合影。这个我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画面,如今变成了现实。那么,是什么让“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敢于斗争,就是敢于直面困难,有“我想干”的责任和担当;善于斗争,就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有“我能干”的能力和素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行道路上的狂风巨浪,甚至是惊涛骇浪,我们要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在不断学习中掌握科学理论,在担苦、担责、担难中磨砺自己,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经受考验,不断战胜前行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