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印度大选产生了近30年来首个多数党政府。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的上台,意味着在更具"决断性"和"包容性"的政治领袖、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古吉拉特模式和以福利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的较量中,印度人选择了前者。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多数地位将在快速变革的全球化市场体系中为印度重建一个更加强大和更具决断性的中央政府,以改善民主制度的缓慢决策程序导致的巨大代价。但是,能否将古吉拉特模式复制到全印度,印度人民党政府还将依赖于与邦政府的合作;而在宗教和少数民族等问题上,印度人民党政府也无法回避穆斯林对于包容性政治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出于提升大国地位、实现经济增长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与联系海外印度人等因素的考虑,莫迪政府更趋重视非洲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印度人民党政府将在继承国大党政府时期印度与非洲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非外交的互动规模,拓展印非经贸合作的领域与空间,加快与环印度洋非洲国家防务与安全合作,重视通过向非洲推介其民主政治成功经验以及加大对非文化、科技援助等方式,提升印度在非洲的影响力。印非关系有望获得进一步深入,这不仅在于印度人民党政府在深化对非关系上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环境,还在于印度加强与非洲合作的农业、卫生等重要领域适应非洲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热面孔     
《东西南北》2014,(14):8-9
莫迪:新任印度总理上任印度人民党党魁莫迪5月26日在新德里宣誓就任成为印度共和国第15任总理,承诺将建立一个"强大和具包容性"的印度。莫迪组建了一个人数比前任少很多的精简内阁。现年63岁的莫迪在总统府举行的就职仪式上表明,将维护印度主权完整,并将忠诚地履行总理职责。  相似文献   

4.
谢超 《南亚研究》2023,(4):25-57+153-155
印度对“印太”概念的讨论和实践经历了初步接受、积极融入、回调构建和主动塑造等四个阶段的变化,以发展更贴合印度利益的“印太”愿景。当前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在于强调印度已成为世界大国,外交重点是与其他大国之间外交互动以及保持大国竞争的平衡等三个方面,其外交实践具备强调与中国战略竞争、加强印美战略合作、推动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化和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等四个主要特点。莫迪政府在发展和实践“印太”愿景方面的举措颇多并取得一定成果,不过莫迪政府外交政策仍受到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国内因素方面,国民志愿服务团等代表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制约印度改善国内投资和经商环境;印度自身实力不足,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却呈现萎缩态势,这些因素限制了印度参与“印太”地缘合作的成效。国际因素方面,拜登政府持续的“美国优先”实践和“印太”复杂地缘政治态势限制了印度的策略选择,使得印度在总体战略向美国靠拢的情况下,与美国的关系发展仍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两面性。当前印度是区域内主要国家中唯一同时参与多个有竞争关系的重要多边平台,中印之间发展理性务实合作将帮助域内国家在塑造地区秩序的进程中形成更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谢超 《南亚研究》2022,(4):1-26
莫迪政府执政后推动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新叙事并表现出比历届印度政府更有野心的历史改写企图,旨在服务于印度国族再造议程。莫迪政府推进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从历史观上系统呈现了隐瞒和掩盖历史事实、篡改和歪曲历史、美化历史等三个主要特点,在传播手段上具备重视国际层面的虚假信息传播等特点,不仅借助与国外力量的合作来混淆国际舆论,还利用印方主导的传播虚假信息国际网络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内国际叙事体系,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成为该网络重要的传播内容之一,形成了相关虚假信息叙事的国际和国内舆论合流与反哺。莫迪政府推出的边界战争新叙事深刻地影响了印度内政,扩大了右翼历史观在印度的影响,并引发外界对印度军队政治化的担忧。新叙事还产生了深层次的外交影响,在政府主导、社会舆论鼓吹等联合作用下,莫迪政府在较短时间内就为对华方向的冲突和对抗政策准备了基础舆论环境。新叙事操弄对抗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导致莫迪政府对华政策日益僵化,还配合右翼意识形态冲击印度对外经济政策,影响更大范围的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6.
谢超 《南亚研究》2022,(4):1-26+154
莫迪政府执政后推动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新叙事并表现出比历届印度政府更有野心的历史改写企图,旨在服务于印度国族再造议程。莫迪政府推进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从历史观上系统呈现了隐瞒和掩盖历史事实、篡改和歪曲历史、美化历史等三个主要特点,在传播手段上具备重视国际层面的虚假信息传播等特点,不仅借助与国外力量的合作来混淆国际舆论,还利用印方主导的传播虚假信息国际网络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内国际叙事体系,中印边界战争新叙事成为该网络重要的传播内容之一,形成了相关虚假信息叙事的国际和国内舆论合流与反哺。莫迪政府推出的边界战争新叙事深刻地影响了印度内政,扩大了右翼历史观在印度的影响,并引发外界对印度军队政治化的担忧。新叙事还产生了深层次的外交影响,在政府主导、社会舆论鼓吹等联合作用下,莫迪政府在较短时间内就为对华方向的冲突和对抗政策准备了基础舆论环境。新叙事操弄对抗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导致莫迪政府对华政策日益僵化,还配合右翼意识形态冲击印度对外经济政策,影响更大范围的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7.
1996年 1 0月 ,逐渐衰落的国大党在人民院选举中惨败 ,印度政坛从此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一党执政局面。1 998年 3月 ,日渐成熟的印度人民党上台执政 ,开始着手改善内外环境 ,尤其是 1 999年 1 0月再度上台后 ,其内外环境进一步有所好转 ,印度开始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一、政局趋于稳定进入 90年代 ,随着国大党势力的衰退 ,印度在 1 996年出现了印度人民党、国大党和联合阵线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由于它们势均力敌 ,斗争激烈 ,致使政治危机不断。印度因此在 1 996年至 1 999年的 3年内被迫进行了两次大选 ,更迭五届政府。1 998年 3…  相似文献   

8.
郑华  任姗姗  张頔赟 《南亚研究》2022,(4):27-46+155
军购是关乎主权国家军力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直接影响国防安全和国家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南亚强国,印度始终将海外军购作为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及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重要路径。从2004年辛格主政到2019年莫迪第一任期结束的十五年间,印度在经济实力上升、安全威胁增加、领导人实现政治大国意愿更为强烈的背景下,海外军购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分析十五年来印度国防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三个维度的变化发现,印度军工产业的发展理念、军购数量及内容和来源国、执政党理念和领导人执政风格等是造成莫迪政府减少海外军购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综合构建了印度国防自主化发展的态势、官僚机构的腐败和军工复合体集团的利益纠结。此间,国际形势经历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以及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变化。伴随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莫迪政府拓展印度政治影响力的初衷与美国政府试图借助印度制衡中国崛起的图谋相呼应,印度将军购作为其重要外交工具选择的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大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大阵痛,甚至带来"内伤"。这些"内伤"一旦与国内宗教与民族矛盾交织,就会对推行改革形成根本性制约。当前"印度教至上主义"理念持续扩散,极端民族主义势头不断蔓延,莫迪政府推行内政外交新举措面临巨大压力。虽然这些内阁部长辞职的原因各异,且外界也无法确定这些新任部长未来能够多大程度上助力莫迪政府的内政外交,但可以肯定的是,"内阁改组"是莫迪政府在应对国内局势和经济改革遭遇瓶颈时的一个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0.
印度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新动向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涉入更深,表现得更为"大胆",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辛格政府时期的政策。论文将对莫迪政府的南海政策新动向进行阐述,这一动向是印度外交政策整体倾向"亲美日"的表现,也是印度"向东干"政策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与当前中印关系出现的"新问题"存在关联。2016年年初以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生过数次摇摆,间接地说明印度只是将南海问题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因此,只要管控并稳定好中印关系的发展大局,就能促使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有所克制,不至于同美日采取一致立场。  相似文献   

11.
要把握印度走向21世纪的态势,必须跟踪研究其政党制度的发展变化,亦即其主要政党及社会各种势力消长的进程。综观今日印度,一党优势不再,多党分享中央及邦政权的状况势难逆转。今年4、5月间举行的印度第11届大选,同上两届一样,结果都是“悬挂议会”,无一政党单独获得执政所需要的人民院过半数议席。第一大党印度人民党组织政府刚13天就辞职。由13个党派组成的联合阵线也只是靠国大党(英)的外部支持才得以上台。这是几十年尤其是80年代以来印度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也预示着印度走向21世纪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试论1988年以来印度与缅甸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缅甸军政府1988年9月上台执政以来,印缅关系经历了从批评对立到缓和接近、再到全面合作的过程。研究1988年以来印缅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比较深刻地反映出当前缅甸和印度对外政策的某些实质性变化,从中也可以管窥缅甸、印度、中国三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拉奥政府执政以来,利用外国资金的战略重点从外国经济援助转向外国私人投资,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外国投资的措施,使印度成为跨国公司关注的对象。印度有“世界上最后一个崛起的市场”之称。然而,大选前夕,印度企业界和政界就引进外资的得失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代表西部财团利益的印度工业联合会惊呼跨国公司要吃掉本国公司,提出要对跨国公司在合营企业中的持股率加以限制。印度人民党的竞选纲领宣称要遵循爱国主义的原则,保护本国公司的利益,反对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4.
刘红良 《南亚研究》2023,(4):84-108+156
印度莫迪政府执政后,逐渐加大在西印度洋区域安全布局与关系拓展的力度。印度的安全布局与关系拓展以军力部署、安全关系拓展及构建区域安全架构为主要样态,通过印度海军的力量存在及任务部署,双边层次上安全关系的拓展及深化,多边层次上培育合力、塑造区域安全架构并逐渐凸显对小多边安全合作的偏好,印度着力构建区域净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基于对不同行为体的功能判断,印度主要凭借与选择性安全伙伴及重要战略攸关方的合作,以建设和提升海域感知能力为重点内容,共同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虽受制于经费预算、能力缺陷等多种因素,印度战略意图的实现面临各种阻滞,但依据其实施举措、方式、趋向,未来发展态势及动向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5.
自莫迪担任总理以来,印度明确以“领导大国”的角色定位推行“多向结盟”的外交实践:一方面作为新兴大国倡导“改革的多边主义”,另一方面作为“民主大国”与美西方国家开展价值观外交。莫迪政府的“多向结盟”外交体现了印度在外交中呈现的多重角色及行为取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角色适配的分析框架,即国家的内部角色定位与国际角色规范之间的相符程度,将决定国家外交行为的具体取向和策略。通过对印度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四方安全对话”中的角色适配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印度与所扮演的角色都具有一定的适配性,能在多个机制中保持有限度的参与,寻求合作的同时又持有犹疑的立场。因此,莫迪政府“多向结盟”外交的实质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穿梭于不同力量之间,采取平衡和灵活的参与策略来实现印度大国崛起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三、各邦及地方政府机构印度实行联邦制,联邦由各邦和中央直辖区(市)组成。印度宪法第十一编《联邦与诸邦间之关系》、第十二编《联邦与各邦间准备金之分配》以及宪法附表第七表,对联邦与各邦之间的立法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作了明确的划分,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各邦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宪法赋予各邦的权力是有限的。许多著名印度宪法学家都认为:“严格地说,印度并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是一个具有某些主要和重要单一制特征的国家”。印度官方出版物《印度——参考年鉴》也认为,印度的联邦制具有“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王宏军 《南亚研究》2011,(2):96-110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的外资制度变化不定。无论是法律和政策体系,还是外资制度的演变过程,印度的外资制度都显得极为复杂和零乱。总体而言,印度外资制度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初步限制、全面限制、初步开放以及全面开放四个阶段。未来趋势上,印度对外资的开放态势会在曲折中缓慢地进行下去。曲折缓行,将会是印度外资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印度国会人民院经两天辩论后于1999年4月17日对瓦杰帕伊总理提出的要求信任案进行了投票,结果以269票赞成和270票反对的一票之差而未获通过。印度人民党政府在执政13个月后即将辞职。瓦杰帕伊辞职后,总统将邀请其他政党组阁,如不成功,将被迫解散本届人民院而举行新的大选。按印度宪法的规定,每届人民院任期为五年。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院提前改选和总理易人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因此,从1952年第一届大选迄今的47年里,印度已举行了12次大选。总理人选更换得更多些,瓦杰帕伊是第14位担任印度总理的政治领导人和…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南亚地区呈现出政局动荡、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局面。印巴爆发的武装冲突 ,不仅使两国关系恶化 ,而且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均衡发展。一、党派斗争激烈 ,政局频现危机1 999年 ,是南亚各国政局十分动荡和混乱的一年 :印度在三年内进行第三次大选 ,印度人民党被迫下台又再度执政 ;尼泊尔政权更迭 ,被迫进行大选 ;巴基斯坦发生军事政变 ,引起国际社会严重关注 ;孟加拉国纷争四起 ,政府地位岌岌可危 ;斯里兰卡内战愈演愈烈 ,被迫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不丹和马尔代夫的民族矛盾呈难以调和的趋势。政局动荡首屈一指的印度 ,…  相似文献   

20.
"东向行动政策"彰显了莫迪政府对印度在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政策的重新规划,是印度寻求适应亚太地区与全球形势和遵循其国内发展与对外政策逻辑的结果。"东向行动政策"固然是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推动下出台,但根本上则是印度期望以更快的步伐实现其地区经济、政治与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东向行动政策"由"东向政策"强化而来,但其地缘政治内涵并未改变,南海依旧是印度实施该政策的首要地区。鉴于南海在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地缘战略、地缘经济与海上安全价值,印度未来势必进一步强化其在南海事务中的战略导向性角色,在经济、政治与战略层面表于言、施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