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5月5日和1945年9月2日,是全世界人民举杯同庆的日子。当然,人们就不会忘记对这两个日子的到来起过重大影响的《日苏中立条约》。《日苏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于1941年4月23日签订,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条约”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的热点,见仁见智,歧说并存。笔者认为要达到某种共识,就应从签约双方的目的及所处的历史背境出发,去具体分析“条约”的产生以及对欧亚两个战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条约入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约入宪,是指我国在宪法中就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关于条约被接受为国内法的方式,“条约入宪”等同于纳入式,而现有的“自动临时纳入”应提升为“自动永久纳入”。此外,需要正视“自动永久纳入”之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并运用区分自执行与非执行条约、国内法在国内效力最高等一系列方法,使立法机关仍然切实掌握条约在国内适用的自主决定权。  相似文献   

3.
《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五十多年来,《苏日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一直是国际史学界争论的热点。在我国,关于“条约”的研究,长期是个禁区,专门研究它的文章一直较少。《苏日中立条约》究竟是怎样一个条约?它的签订对苏日两国各自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对远东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本文拟就这些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作粗略的探讨。(一)“条约”是苏日两国对抗与妥协的产物。苏日两国原有日俄战争的宿怨,又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矛盾是尖锐的,对抗是必然的。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4.
“吴界翰,快超线了。”王吉对我说。本来,本人可以为所欲为地超出“三八线”,可是,同桌王吉的好姐姐——“班花”翁凡宜看我一直超线,为王吉打抱不平,让王吉写一份《三八线条约》。双方势不两立,由此展开了“三八线”三部曲。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属于“不平等条约”已是定论,但这一系列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尚未被充分了解。这些条约的背景是明清时期国家与沿海边缘社会的紧张关系和由此造成的沿海边缘社会发育不良、身份含糊,以及开放广州对外贸易的同时严格限制中外接触。所以,条约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中外之间社会经济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流问题,由此形成中外之间的纽带———沿海边缘社会。中外条约谈判过程中围绕“誊黄公布释放汉奸”和天主教传教自由展开激烈的争执,与我们今天的关注点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一史实有助于全面认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外之间和中国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战后历史变动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1856年至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60年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根据该条约的规定,将我国新安县(现深圳市、宝安县及香港地区)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对“九龙司地方一区”如何理解,是指九龙司的一部分呢?还是即九龙司?具体包括哪些范围?解放后有关的著述,多说是九龙司,也有说是南九龙半岛或尖沙嘴。这些说法,皆不准确,长期以来,以讹传讹。本文根据笔者所见的资料,对“九龙司地方一区”重新进行考订,可能有助于澄清种种混乱的、不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为苏联“赢得”一段喘息时间的传统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缔结条约未能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不缔结条约,苏联其实也不存在着首先陷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从条约的缔结至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存在的一年半和平时间并非因条约的缔结而“赢得”,而是苏联自身固有的和平时间总量中剩下的;相反,如不缔结条约,希特勒就极害怕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世界大战也就不至于提前爆发,这样苏联拥有的和平时间就不仅仅是一年半  相似文献   

8.
2013 年以降, 从顶层设计到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在实践中前进, 在发展中完善, 在合 作中成长。 然而, 为了缓释沿线经贸高风险, 降低文化法律差异导致的高制度成本, 回应美国所谓的 “以规则 为基础的国际体系”, 需借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治理的成功经验 (缘于政治动议, 成于条约治理), 全面推动 “一带一路” 倡议从 “政治驱动” 向 “法治驱动” 升维, 实现倡议的法治化与机制化。 概而言之, 进路有三: 一是构建协同、 完善的条约网络体系, 为倡议的法治化奠定条约基础; 二是形成多元、 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为条约实施和区域治理装上 “牙齿”; 三是创建 “一带一路” 常设协调机构, 为法治化进程提供平台依托。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4,(8):54-55
“对于核武器,人类经历了3个阶段。”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说。“从核武器研制并用于实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第一阶段,没有国际条约约束,有能力的国家竞相发展;从196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始有条约约束,限制发展核武器;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就是苏联的后期,开始裁减核武器。”  相似文献   

10.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反共反华遏制战略的产物,是维系当时美台特殊关系的核心文件,也是对中国内政的公开干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基础是以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为依据,以“台湾中立化”为基准目标。该条约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较大的弹性、长期遏制性及美国的绝对主导性。  相似文献   

11.
1794年11月19日,美英两国在伦敦签订了《友好商业航行条约》。因参加该约谈判并签字的美方代表是约翰·杰伊,故该约通称《杰伊条约》。如何看待《杰伊条约》,当年在美国国内即曾引起严重分歧。民主共和党人认为这个条约对美国极为不利,用各种方式表示抗议和反对。而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则坚决支持这个条约,四出奔走呼号,竭力为该约辩护。时至今日,史学家们对《杰伊条约》的评价仍是见仁见智,看法各异。有的学者认为“《杰伊条约》实际上可能是当时条件下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条约”,它“在一个危急的时候拯救了美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杰伊条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考察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各种观点和流派,对历史上的“一元论”、“二元论”等观点进行了剖析;对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问题即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了“宪法型”与“转化型”国家对该问题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自己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顺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苏联与德国签订了震撼世界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至今日已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一条约签订的背景和由此而产生的影响都已成为历史,比较清楚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对这样一个条约,众说纷纭,西方往往诬蔑它是“背信弃义的邪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苏联则针锋相对,认为正是这一条约的签订,“打乱了侵略集团的最终形成,粉碎了德意日一致投入战争的可能性”,“创  相似文献   

14.
王晓秋 《中华魂》2014,(14):38-39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年“天朝大国”之梦,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15.
1939年8月23日缔结的苏德条约,“好象一个炸弹在全世界爆炸”,春天以来紧张的气氛,现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自条约缔结以后,一系列重大事件纷沓而至。如何评价该条约呢?史学界认为:德国订立该条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破坏当时英法苏三国的莫斯科谈判,是要“争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手段。史学界对此无异议。苏联为什么要缔结该条约呢?根据苏联史学界统一的口径,其观点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考察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各种观点和流派,对历史上的“一元论”、“二元论”等观点进行了剖析;对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问题即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了“宪法型”与“转化型”国家对该问题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自己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顺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继享有殊荣的煌煌巨著《中国废约史》面世后,李育民先生又推出新著《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其间相隔不过五年,这两部著作的问世,对学界以及读者产生广泛的影响。范忠程先生评价《中国废约史》乃“中华民族百多年来废约、反帝斗争的丰碑”。①《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是作者积几十年研究中外条约之功,一以贯之的从其首创“条约制度”概念,升华研究整个中国波澜壮阔的废约历程后,再次初创研究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最新成果。全书结构宏大,内容朴实,史料丰富,尤为重要的是提出不少新观点,引领着中外条约研究的前沿,实为一部富有思想与创新的力作。  相似文献   

18.
中英《烟台条约》是在非战争背景下,英国以马嘉理命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英国及列强在华的经济、政治、司法、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条约中关于洋商洋货在华享受“子口半税”等关键条款,直到1931年才被裁撤。这一条约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840年,英帝国主义对华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1月26日,英军在港岛登陆,正式宣布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英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条约第3款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英帝国先以武力占领然后又迫使清政府“永久割让”香港岛的所谓“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南极条约》有效维护了南极洲的和平,促进了国际南极科学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有争议问题的“南极模式”。但近年来现有的“南极秩序”正在面l艋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南极条约》的未来走向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存在三种未来走向:《南极条约》解体、南极“联合国化”而变为人类共同财产以及《南极条约》继续存在。由于《南极条约》高举和平与科学的旗帜,以及南极条约协商国家的强大政治经济实力,在可预见的未来,现行的《南极条约》仍是规划南极事务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