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发在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著述甚多,主要内容是对基督教义进行中国化诠释,这种诠释的基本倾向是排斥佛、道、民间信仰和偶像崇拜,走与儒学相结合的道路,但也对佛、道两家的个别观念加以改造和利用。他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基督教义,具体体现在他的“罪恶观”、“救赎观”、“天国观”中。基督教的初步中国化为中华文化体系增添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2.
再洗礼运动与“激进派宗教改革”孙立新战后以来,在西方史学界,关于再洗礼运动的研究愈来愈引人注目。尤其是围绕着“激进派宗教改革”这一命题,神学教会史家和社会史家展开了广泛讨论。这种情况反映了欧美诸国宗教改革史研究的新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在西方传统的宗...  相似文献   

3.
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神学家。他所倡导的狱中神学指出,世界已经成年,基督教乃是非宗教的、此世的信仰方式。耶稣的受苦和遭弃彰显了上帝的苦弱,做门徒的代价正是要追随基督的典范,积极地参与生活。这样的基督教观把上帝视为不在之在,对后世重新理解基督教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对战后的基督教神学理论建设乃至整个西方思潮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宗教都力图回答人存在的终极性问题即关于死亡的问题,揭示死亡的意义。基督宗教对于死亡问题的答案,是建立在希腊哲学和希伯来信仰基础之上的。本文在论述基督宗教的死亡观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圣经对死亡的基本观点。新约圣经中,特别是福音书与保禄神学都认为,无论身体的死亡,还是灵性的死亡或永远的死亡,都是罪的必然结果;但耶稣基督以自己的死亡打破了死亡对人的权势。其次,传统的基督宗教神学的死亡观由于是在希腊语境中发展起来的,虽然相信末日肉体的复活,但是不免带有终末二元论的色彩。最后,在对当代基督宗教神学在探讨死亡问题时所提出的"立刻复活说"等理论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督宗教传统神学中的复活教义。  相似文献   

5.
以弥尔顿本人的“反三位一体”神学观为切入点,以史诗《复乐园》中不为学界关注的第二重诱惑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从两方面解读史诗英雄耶稣。首先,弥尔顿为全面展现耶稣的“内在精神”之品质,基于认知层面的第一重诱惑而设计了第二重诱惑,具体针对耶稣在物质、知识和意志另三个层面的需求;正是恶魔撒旦的持续诱惑使耶稣展示为“特选的完人,去拯救世人”。其次,弥尔顿设置耶稣抵御撒旦时的回应始终“简短”,而这是对抗邪恶最有效的回击策略。这两点共同构成弥尔顿将耶稣塑造为“基督式英雄之原型”的匠心。  相似文献   

6.
钖克教得名于“饧克”(sikha)一词,它在印地语的意思是“门徒”,系指锡克教徒是师尊纳那克等的门徒。 钖克教是印度的地区性政教合一组织,主要流行于旁遮普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加尔各达市。加尔各答的汽车司机多半是钖克教徒。印度有钖克教徒一千多万,约占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近年来还传播到东非、英国、加拿大、美国、泰国以及香港等地,形成在印度国内外一支值得注意的教派。  相似文献   

7.
十诫是基督教各教派最古老、最基本、最有生命力的伦理诫条,作为神学伦理,它中间又包蕴着许多世俗的内容。十诫的前四条崇拜上帝、不可敬拜偶像、不可称上帝名字、须守安息日为圣日,涉及的是神学伦理,而后六条可概括为孝敬观、仁慈观、贞洁观、诫信观、生活观,则是在神学的框架下阐述世俗伦理。这种注重普世伦理的倾向,曾为基督教文化在时空中进行展拓作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思潮与神学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基督宗教神学理论所触及的热点之一。就其本有意向而言,后现代主义在社会运动、哲学反思诸领域表现出对宗教信仰及其神学理论的抨击和否定。但这种后现代思潮的反传统性和对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却出人意料地在当代神学中引起了积极反响,导致其神学发展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本文分析了当代新教神学和天主教神学对后现代思潮的正视、回应和重构,指出这种对后现代思潮的积极回应本身已说明,当代神学对重构西方精神及其价值体系仍有着巨大影响或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主要从世俗主义与公民宗教的进路来理解霍布斯政治哲学与基督宗教的关系,但这两种理解不能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霍布斯称利维坦为“必死的上帝”。相反,我们必须在霍布斯基督教神学描绘的历史图景中理解利维坦之死。霍布斯本质上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神学家,在他的理论图景中,宗教神学并非隶属世俗政治,世俗政治却是其神学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霍布斯对世俗政治与神学关系的处理难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藏族宗教各宗派在本质上无差别的思想观念藏语史称“瑞麦”,其历史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前后。17世纪,班禅洛桑曲吉坚赞明确提出了藏族宗教各宗派在本质上无差别的观点,并培养出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坚赞这样持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念的历史伟人。19世纪,先后出现了嘉央钦泽旺布、贡珠元丹嘉措、夏察扎西坚赞等主张践行“瑞麦”的藏传佛教大师。面对21世纪,随着藏传佛教走向世界,深刻理会“瑞麦”观,依法践行“瑞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夏末早商的商夷联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夏王朝晚期 ,夏与商族、东夷等东方诸部族关系恶化 ,导致商族与东夷诸部族被迫联合反夏。为了促成和加强商族与东夷的联合 ,商汤采取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与东夷联姻、施与恩惠等。从文献材料推知 ,夏代末年商夷联盟已经形成。商族与东夷诸部族曾多次举行会盟活动 ,其中以“景毫之会”和“泰卷之会”最为重要。参加商夷联盟的东夷“诸侯”当较多 ,主要有有施、有仍、有缗、有莘、薛、卞等 ,其中来自有莘、薛的伊尹、仲虺在联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夷联盟的主要活动包括离间夏王朝、消灭与商夷联盟为敌的夏方国、伐桀灭夏等。商代早期 ,商、夷关系仍然融洽 ,商夷联盟得以延续。仲丁之后 ,商、夷之间军事冲突不断 ,商夷联盟终结。考古材料为夏末早商存在商夷联盟的立论提供了佐证。豫东、郑州、偃师等地发掘表明 ,属于商族的下七垣文化与属于东夷的岳石文化 ,在夏末商初有共存和文化混合现象 ,说明此阶段商、夷关系融洽。商代早期 ,在商人国势强大的前提下 ,商文化范围存在着北、西、南扩展而惟独东方收缩或滞展的现象 ,这正是商、夷之间延续同盟关系的具体反映。但至白家庄期 ,商文化却东向大扩展 ,整个鲁西地区皆纳入商文化之分布范围 ,这种文化上的取代应与商、夷关系恶化及商夷联盟终结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荆益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益战略是诸葛亮至为重要的军事战略思想。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集团始则进取荆州,窥北控南。继而又占夺西川,卒成帝业。蜀汉基业成在荆州,败也在荆州。在中原逐鹿,三国纷争,蜀汉相对孱弱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当军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诸葛亮若能审时度势,事变策异,主动放弃荆州,退守西川,如此,既可与东吴修好,又能确保刘备集团的锐气,进而全力伐曹,克复中原,则汉室可兴,霸业定成。  相似文献   

13.
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夜郎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仡佬、土家、彝为原生态夜郎系民族 ;布依、侗、水、苗、瑶和未定态汉族为融合态夜郎系民族 ;遁水圣母为夜郎系各族共同的祖先。遵义赤水河流域为夜郎文化的核心辐射区域 ;黔、湘、桂、川、鄂、滇为强辐射区域 ;中原和越南为次辐射区域 ;东北亚、东南亚一线为远辐射区域。夜郎文化的历史长河长流至今 ,从民族语言的语族、语支分为四类 ,实际可复原夜郎祭祀、巴楚乐舞、竹筒古乐、八音古乐等中华古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张乐进求及其王室家族入手,通过其禅位于蒙细奴逻、俎豆本主、张氏后裔等分析,认为张乐进求家世是白子国与南诏国政治、军事交替中重大历史进程的推动者,云南和白族历史上有过自子国,南诏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揽辔录》是范成大使金途中记载沿途风物民俗的见闻实录。书中记载了河南境内大量的旅游文化资源,如雷万春墓、双王庙、伊尹墓、扁鹊墓和开封、安阳城市面貌以及风土人情。这些记载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作为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的佐证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既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大起义 ,同时也是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太平天国对中西文化交流虽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又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甚至障碍。那种认为如果太平天国能够获取“改朝换代”的胜利 ,中国将加速实现近代化的推断 ,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岭南开发史上,东吴的开发与治理开创了岭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岭南既是东吴财赋、兵源的重要供应地,也是东吴海外贸易的主要基地,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三国东吴徐整所记盘古神话起,探索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代学者所记,及全国南方、北方、东方、西南、中原以及台湾流传的盘古神话,批判了盘古即盘瓠论,盘古源于烛阴论,中国盘古源于印度论,批评了盘古发源于河南论,论述了徐整所记盘古,北传,传于中国各地,中国各地有了新创造,形成多姿多彩的盘古神话,值得中国人自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蜀汉冶金、交通运输、纺织等科技成就作了初步的探索。文章认为,蜀汉在天然气利用、蜀锦的振兴以及武器的制造等方面,都体现了积极的创新精神;诸葛亮积极的人才选拔制度,重视国力的整体提升,是蜀汉科技取得不俗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