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北京流通文化底蕴和基础出发,北京流通软实力建设离不开北京老字号。北京老字号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三个基本特征:可体验的文化,可传承的文化,可创新的文化。文章以西城区老字号为例,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层级老字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文化体验、传承、创新的角度,研究提振北京老字号文化软实力的相关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产业视野下,老字号文化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老字号文化的整体性保护和保护性开发也将获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给予老字号宽松、科学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创新和转变思想观念、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为老字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和服务保障;必须加强老字号文化资源基本情况的梳理和系统分析,为保护和发展老字号提供政策性依据;必须积极引导老字号企业进行集成创新和文化创意,将老字号文化价值尽可能转化为经济价值,为老字号走向复兴提供关键性支持。  相似文献   

3.
京城老字号有许多共同特点,如历史悠久,生存能力强;适应环境,借势兴商;诚信为本,仁德至上;有传世的"绝活"绝技等.老字号文化是京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滞后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华老字号”的发展问题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滞后的原因,即缺乏品牌 运作、品牌文化创新、品牌保护和有效的品牌传播,探讨了“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北京西城区老字号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西城区老字号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确立有效的品牌战略,打造特色品牌产品和确立合理品牌定位;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品牌保护工作;积极创新和运作品牌;通过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以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等措施优化老字号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就是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可视化、艺术化处理并融入新时代元素的过程。本文基于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对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重要性,从如何“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模式:扬弃固有元素,传承品牌文化;立足时代特点,重塑品牌形象;建立“老字号”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7.
青年文明号自1994年以来,历经22年的辉煌发展,已经成为团建工作的金字招牌,也是促进广大青年快速成才的"抓手"。然而,在新形势下,青年文明号作为老字号招牌,面临着种种挑战,亟待创新改革以谋发展。各级共青团组织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为理论指导,在发展理念、培训方式、活动范围、评审和管理模式、活动内容、宣传途径、创建领域等方面探索广西青年文明号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老字号是长寿的企业和企业名称品牌,是体现中国文化特质的企业形态。以北京西城老字号为研究对象,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老字号的分级认定条件和分级标准体系,对于确立和提升老字号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发挥老字号在提供行业示范、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地区形象、充实城市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扩大老字号的社会影响,以及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字号是长寿的企业和企业名称品牌,是体现中国文化特质的企业形态。以北京西城老字号为研究对象,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老字号的分级认定条件和分级标准体系,对于确立和提升老字号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发挥老字号在提供行业示范、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地区形象、充实城市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扩大老字号的社会影响,以及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8月25日,学院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华老字号文化子库建设项目启动大会。该项目由我院主持,联合全国商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北京老字号协会,部分全国高职院校、全国著名老字号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旨在梳理中华老字号历史文脉、凝练中华商业道德、促进财经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推进中华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两个城市的人口普查数据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表面上看,两个城市在关联社会阶层结构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及职业结构三个层面存在相似形态,但实质上存在结构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与东京相比,北京的人口结构处于不稳定的变动期,且在就业年龄结构上更具年轻化特征;第三产业发展仍较滞后,中低端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较大,且行业间的分层化较为明显;"白领"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中低端"蓝领"职业者相对较多。由此可以推测,北京与世界城市东京相比,在社会阶层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北京的社会阶层结构仍处于变动期,且距"橄榄型"社会形态还有一定差距,北京的社会阶层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亮点,使得中国体育经济在促进投资、吸纳就业、带动消费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给中国体育的产业带来了机遇与风险,但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促使体育产业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有效率地发展,加快了其内部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其产业化的进程.针对奥运经济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正负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使体育产业在奥运契机下完善政策及法制建设,完善体育产业运行机制,加快体育人才、体育企业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运用1993年以来的我国流通产业增加值和流通业微观经济主体的数据,分四大经济板块对我国流通业的空间结构变迁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空间视角讨论了流通和生产的关系。得到了以下结论:这一期间,我国流通业无论是增加值还是微观经营主体的数量,其在空间的分布都与该经济板块在全国的经济份额基本一致;流通业的绝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的变化呈倒U型,与宏观经济变化方向一致,但时间明显滞后;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和流通的关系更像是经济增长推动流通成长,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4.
流通技术结构变迁与流通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流通技术的理解偏重于科学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忽视了流通领域的理念、惯例、规则、操作经验等内生技术的自发积累。事实上,流通产业的发展与以各种文化、观念和制度等所构成的无形技术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流通产业发展。为此,必须提高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度,加快流通技术,尤其是无形技术的扩散和吸收,通过技术进步来带动流通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推动和加速我国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能源强度分析的完全因素分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北京市三次产业角度出发,分析能源强度变化情况,并进而分析强度变化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利用完全因素分解方法对1998—2006年间北京市的能源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动力来自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未来北京市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是继续加强技术创新,以及深入优化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6.
以传承历史文脉、创新现代流通为主题,从历史文化基因与现代流通创新的融合、海纳百川,开放融通的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现代京商的认识,探讨了深蕴京商历史文化基因的现代京商在承载首都城市功能、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促进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消费高地的发展、弘扬现代商业文明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先导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在日益成为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源泉.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2004—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域和局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本省份流通产业TFP具有促进作用,但二者均会对邻域省份的流通业TFP增长产生抑制效应;研发强度的加大和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流通产业TFP增长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而产业政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很小,未能显著促进流通产业TFP增长.因而,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促进流通产业TFP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首都零售业发展迅速、大型零售企业聚集、行业耗能巨大。对首都零售业"低碳"问题进行研究,符合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更是首都零售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需要。研究发现,环保观念淡薄、制度建设缺失、资金不足是制约首都零售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零售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参与,齐抓共管、多方推进,方能有效促进首都零售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采购业在我国的兴起。北京构建国际采购中心,符合北京在国际区域合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符合北京市外贸工作的整体思路,能够带动北京及周边地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趋势是:生产者、消费者服务业占整体服务业的比重趋于上升,且代表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其中,生产者服务业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流通服务业,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广东服务业对外开放,能促进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生产消费双重效用性服务业比重上升,能促进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因此,亟需高度重视并着力提高广东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度,使之成为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发展的加速器,并加快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