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全球战略眼光审视和谋划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和对策,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不仅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而且对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集体开放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内容综述及其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作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充分酝酿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关于地区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中国进入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国家的国际形象塑造也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结合建国以来中国国际形象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启示,充分分析了当今的国内外形势,展示了新时期和谐中国的国际形象。通过对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的辨析,以期能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塑造起到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构建的。但追根溯源,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尤其是毛泽东本人,对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作出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要理论观点。这些思想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执政理念是建立在对执政规律认识基础上的党的执政宗旨和指导思想.是用以指导党的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由于中共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执政理念也必然随着客观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文章总结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理念的探索、发展、深化和完善。笔者认为,贯穿其中的核心是实践、创新、人民。这三点.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它体现并保持着党的性质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周恩来对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现了毛泽东,促成了他们长达40多年的合作友谊;和平建设时期发现了邓小平,才有了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形成。由于国内学术界对周恩来在这两方面的贡献很少关注,因此,加强对周恩来在这方面贡献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周恩来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198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寻常的一年。这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相继召开了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从此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引向新的胜利。一、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党和国家处于又一个紧要关头。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巨变,国际共产主…  相似文献   

8.
偈觅 《老年世界》2011,(21):36-38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他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身体力行地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稳定起了关键作用。随着相关档案的解密,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21世纪的新的发展时期所制定的重要治国方略。所谓“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他身体力行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随着相关档案的解密,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三年来,我们党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体现了党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后还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还要按市场经济原则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一、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三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回顾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我国土地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农村土地制…  相似文献   

12.
张正兴 《现代妇女》2014,(10):73-74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并不是主观臆造的,在思想理论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及其他国家、民族的和谐社会思想,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肯定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的反思,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矛盾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民族精神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关于民族精神的问题,对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形成了系统的民族精神理论,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江泽民民族精神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邓小平做出了突出贡献。邓小平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为党的建设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和光辉思想,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本文对邓小平为党的这三大建设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包克发 《职业时空》2008,4(1):59-5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大局的战略高度考虑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全党要有忧患意识,要重视党建。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等。这些思想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闪烁着真知灼见,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20周年。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代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向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1982年2月,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对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推动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这是为确保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顺利实现所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今天…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执政伊始就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结合当今国情采取反腐倡廉、党政办公透明化等一系列执政策略,并延续前四代中央领导集体走群众路线的执政理念。追根溯源,群众路线虽然由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首次正式提出,但是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理论,甚至是中国古代各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上都有所论及。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对于稳固我党执政地位、加快社会主义事业良好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