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辉英和他的抗战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怀念为中国抗战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东北爱国作家李辉英。 吉林省籍香港作家李辉英(1911—1991)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这位左联老战士,三十年代初崛起于文坛,始终把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旋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题材作品写得最早也最多的一位作家。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21岁的李辉英,以一个不甘心做亡国奴的爱国青年不可抑制的愤怒和仇恨,投身子抗日文学的创作。 五十多年来,李辉英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抗战烽火中,还是在灯红酒绿的烟花港岛,他都以反映抗日斗争为自己文学创作的母题。他先后出版了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集9部,散文集3部。  相似文献   

2.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前,香港作家陈娟以长篇小说《昙花梦》轰动香港文坛,风靡大陆,为香港文学史留下一段佳话。在此前后,又陆续有作品问世,诸如中篇小说《玫瑰泪》、短篇小说集《香港女人》以及近年出版的《陈娟文集》等,都可以说是水准以上的佳构。以此之故,评论界众口交誉,推...  相似文献   

4.
刘涛 《中州学刊》2006,4(1):236-240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是和短篇小说文体理论的成熟同步进行的,本文探讨了现代作家、理论家对现代短篇小说文体的认识。在短篇小说的界定上,出现了“横截面”“单纯感效”“已成性格”几种理论。以此为基础,现代作家对短篇小说的文体特质、短篇小说与其他文体之关系、短篇小说文体的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试图对他们的探讨做一系统的整合、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加深对现代短篇小说文体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林斤澜的短篇小说艺术谈是留给文坛重要的文化遗产。他认为小说作家必须细致地观察生活,敏锐地捕捉生活,深刻地感受生活。他强调截取断面的方式,强调对于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升华,指出小说必须寻找好的角度,描写作家自身最感动的人与事。他从虚与实、空白与落实、单纯与丰富、想象与虚构等方面,细致深入地探究了短篇小说创作的技巧问题。他强调创作灵感中对于灵魂的捕捉,注重短篇小说中画龙点睛之笔,强调经过作家感悟和提炼的焦点。他在短篇小说理论中赞赏探索精神,提出了诸多有关艺术探索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12):129-135
在民初短篇小说创作与理论的热潮中,通俗作家做出丰富贡献。他们的创作量极其可观;除此之外,在小说理论译介方面,也有所作为。这一点,在现代文学史中,一直被忽略。藉由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和引申,围绕“短篇小说”这一蓬勃发展的文学形式,通俗作家确立了新的文类意识;另外,以同时代“五四”作家的理论探讨为参照,通俗作家的选择体现出文学观念的分化。而他们在理论上的特定取向,最终可以反过来在他们的写作实践中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7.
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文人和中国东北作家群均在日帝殖民统治之下进行了跨地域移居。在日帝殖民统治时期,朝鲜文人移居到中国东北,中国东北文人流散至关内。来到东北的朝鲜文人的代表作家有安寿吉和金昌杰等人。萧红、萧军和李辉英等人作为中国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以笔为武器,以日帝殖民统治的中国东北为对象进行了创作。两国离散作家的作品在抵抗意识和爱国情怀、生存和死亡体验、现实的对应等主题方面体现出了相似性。通过比较,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文人与中国东北作家群对日帝殖民统治时期的中国东北的不同描述,这对于丰富东北亚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专家、学者对"香港文学"和"香港作家"作了明确的界定,但都不同程度存在些问题.笔者认为,"香港文学"是具有华人血统的香港作家用华文所从事的各种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包括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学因素;"香港作家"是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不管现在或以前居住在香港还是国外)最后的落脚点在香港、具有华人血统并用中文进行写作、曾出版过文学作品或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包括文学评论和翻译著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正>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在艺术上必然有新的创造与革新。蒲松龄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与他在短篇小说领域内的创造、革新分不开的。其中,典型环境的创造,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的古典短篇小说,从魏晋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到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形成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和独特的风格,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但也应当承认,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发展,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关于短篇小说中典型环境的创造,在蒲松龄之前的短篇小说作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提供比较成熟的经验。以志人小说的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九年全国各地报刊介绍和发表的台湾港澳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是建国三十年来所从未有过的。 台湾作家白先勇,现旅居美国,《当代》第一期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收获》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小说《游园惊梦》,《作品》第九期发表了短篇小说《思旧赋》。他的小说大多写台湾上层社会的生活,表现了思乡怀旧的主  相似文献   

11.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州立大学教授玛丽·罗尔伯格一九七九年编选了一本叫做《从小说到反小说》的书。在该书导论《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短篇小说》里,她沿用美国十九世纪作家布兰德·马修斯和爱伦·坡的观点。首先把短篇小说同“篇幅短小的故事”区别开来,认为作为一种新兴文体的短篇小说,在西方是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出现的,它的历史至今不过一百五十年左右。按照这样的见解,她把这一百五十年来西方短篇小说的发展变化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这就是:第一个阶段,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其代表性作家是美国的爱伦·坡和俄国的果戈里及其追随者;第二个阶段,又称“现代小说”,主要是指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创作,其代表作家有“现代前期的契诃夫”、新西兰的曼斯菲尔德、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安德森等;第三阶段,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创作,又称“当代短篇小说”,代表作家是奥地利的卡夫卡,阿根廷的巴吉士(又译为博尔赫斯、鲍赫时)、美籍俄裔作家那波科夫等。  相似文献   

12.
孙峻 《河北学刊》2002,22(3):118-120
本文简要叙述了英国短篇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主要作品,探讨了莫泊桑式和契诃夫式两类短篇小说的形成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影响。并将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道路与中国小说的萌芽和发展演变进行了比较,指出其异同。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创作极其鲜明地体现了现代主义特色,如意识流、象征主义的运用等。在此通过对《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分析,着重从创作主题、谋篇布局、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现其短篇小说中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其《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奠基者。两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作家,在身世遭际与小说创作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身世遭际方面,两位作家生前皆落寞孤独,身后却名声远播;在小说创作领域,两人都表现出对神秘恐怖题材的偏嗜,且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新世纪初2002年作家的心态是平和、沉静,以洞明世事的心态观照现实和历史.作家心态的这一转换,导致2002年中短篇小说作品新意的一现呈现.与20世纪90年代作家在市场经济下迷惑、浮躁的心态不同,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已经心平气和,恰如其份地作出估价.他们不只以平和、平静、平实对待现实生活,也以平和、平静、平实对待历史.在创作方法问题上,作家在2002年也以平和、平静、平实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从创作对象的特殊性出发,选择和采用最能反映和表现创作对象实际的某种创作方法,所有这一切,促使2002年中短篇小说佳作的问世.  相似文献   

16.
香港学院派作家创作的整体特色王剑丛在内地,大学教师都专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绝少进行文学创作,似乎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但在香港的学院中,却出现了一个作家群,被称为“学院派”。学院派作家最集中的是在香港沙田(中文大学所在地),其次是香港大学,如宋淇、思果、陈...  相似文献   

17.
香港南来作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文学界由来自四面八方的作家构成。若论对香港文学的产生、发展、繁荣出力最勤、贡献最大、影响最深广者,当首推南来作家群。一、南来作家的界定南来作家的界定,狭义而言,是指民主革命时期已在中国大陆从事创作并已有文名者,  相似文献   

18.
参照Leech&Short所提供的文体分析框架,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与衔接四个方面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布里尔小姐》与伍尔芙短篇小说《邱园记事》的开篇选段进行量化文体分析和对比,揭示了这两位女性作家在文体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玻璃山》是在看似荒谬的表象下反映了后现代社会真实现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从一九二九年底写作第一个短篇小说《房东太太》开始,巴金解放前后共写有八十多个短篇小说。在巴金的整个小说创作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量;与其他现代小说作家相比,他的短篇小说不但产量丰饶,且有独具的艺术特色。“我关心的是人物的命运”对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来说,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的描写与表现始终是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巴金的短篇小说正是以描写和表现人物命运见长的。他曾经说过:“作为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