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华文诗人不断从西方现代派那里汲取营养,与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经验和表现手法(如意境、意象。比兴等)相结合,扩大了海外华文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在中西诗艺相通的基础上,海外华文诗歌表现了向中国诗学传统回归且与西方现代诗学精华融合贯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代表了苏联诗歌的两大传统,那么臧克家与艾青则代表了中国新诗的两种走向。在艺术渊源上,臧克家受中国传统影响颇深,融入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技艺;艾青受外国文艺影响明显,易于摆脱传统的羁绊。在美学特征上,臧克家反对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艾青则提倡散文化;臧克家追求诗歌意象的典雅,艾青则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汲取养分;在题材的选择上,两位诗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现代诗人,闻一多的诗作广泛汲取了中外诗歌的成功经验。《红烛》时代,给闻一多影响最显著、也是最为直接的外国诗人首推济慈。《红烛》集里的诗歌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理想、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执着追求,以及浓丽的艺术风格等都与济慈的诗歌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所独有的美学特质,受到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及中国古典美学精华的巨大影响,徐志摩自觉进行诗歌形式的实验和创新,对新诗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个切近时代发展的美学研究,是一个创新的美学课题.生态批评,作为西方悄然兴起的新的批评方法,可以看作是生态美学的实际应用,是生态美学理论扩展的有效手段.从当今的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发轫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垮掉派"诗歌作品实际上是生态美学价值观的倡导与建构."垮掉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金斯伯格、史耐德和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作品多次呈现出浓郁的东西方生态美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臧克家成名于30年代,在诗歌形式上,受“新月派”影响,讲求“建筑美”;在诗歌内容上,反映农村农民悲苦生活,与“中国诗歌会”主张基本一致;在诗歌表现手法上,借用了“现代派”诗歌的象征手法,提高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但又与上述三派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求真"与"求美"是闻一多古典诗学批评的两个重要尺度,"求真"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要素,而"求美"则是吸收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因子。闻一多从中国诗歌产生的源头论证了"诗缘情"一说的合理性,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抒诗人之真性情。但他又不囿于旧说,而是借鉴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学说,十分重视诗歌的形式美。另外,在诗学批评的方法上,他不仅运用了传统的训诂考据的方法,还引进了西方当时流行的文化学批评的方法。他力图通过还原古代诗歌产生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从产生文学艺术的生活场景来对文学艺术进行文学本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理论语境出发,论述了上园派诗歌观念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诗学观念对实现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实现西方诗学的本土化转换的现实性意义,突出了上园派诗学观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颠覆与重写──新时期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变异原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颠覆与重写”,重点分析了新时期小说中母亲形象变异的原因及意义,指出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现代派文学、女权主义批评以及反美学潮流对近期作家观念、心理结构以及美学理想的全面颠覆,带来了作家笔下母亲形象的变鼻。颠覆所引起的母亲形象变异的意义在于:[1]重写了文学史上的母亲形象;[2]为女性指出了一种模糊而渺远的福音;[3]使新的美学风尚的诞生成为一种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大致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五四”个性解放浪潮中,浪漫主义成为美学的主潮;在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解放浪潮中,现实主义则成为美学的主潮。闻一多诗歌美学观及其发展演变,也并未超越时代。以前学术界认为他前期的诗歌美学观或是唯美主义的,或是现实主义的,或是现代主义的,或是消极浪漫主义的,意见分歧较大。而关于他后期的诗歌美学观大都语焉不详,或干脆以政治观代替美学观。笔者认为,闻一多的诗歌美学观与其思想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演进相联系,经历了从积极浪漫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大致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五四”个性解放浪潮中,浪漫主义成为美学的主潮;在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解放浪潮中,现实主义则成为美学的主潮。闻一多诗歌美学观及其发展演变,也并未超越时代。以前学术界认为他前期的诗歌美学观或是唯美主义的,或是现实主义的,或是现代主义的,或是消极浪漫主义的,意见分歧较大。而关于他后期的诗歌美学观大都语焉不详,或干脆以政治观代替美学观。笔者认为,闻一多的诗歌美学观与其思想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演进相联系,经历了从积极浪漫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理论语境出发,论述了“上因派”诗歌观念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诗学观念对实现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实现西方诗学的本土化转换的现实性意义。突出了上园派诗学观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戴望舒对晚唐五代诗词的现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但他的诗歌却从博大的古代诗歌,特别是晚唐五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戴望舒诗歌中体现出对古典诗歌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中的健将和代表人物。他上承格律诗派的余绪,下开现代诗风的先河,以其富有卓识的诗歌理论很好地完成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他的主要贡献是在重视新诗格律的同时,对格律的要求提得更为宽泛;并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中界定诗歌美的本质;他强调诗的内在意蕴,从而对消极浪漫主义的卖弱诗风有所匡正;他还注意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创作经验,不断拓展中国新诗的表现手法,使新诗成为,个深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品种。虽然,他的某些理论未必尽会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但却合于那个时代的诗歌潮流。  相似文献   

16.
康德前近代西方美学的认识论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功导致了西方近代哲学包括美学的认识论倾向。西方近代美学的认识论倾向在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的双峰对峙的内在张力关系中推演和表现出来。首先,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具有强烈的知识取向。其次,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坚持理性的认识手段。再次,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提出了逻辑的认识范畴。最后,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确立了理性的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析现代西方哲学和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指出这种影响不只是为现代派文学提供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现代派文学独特的表现技巧和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代,我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个被称为“新现代派”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这派诗人,“艺术上,结合我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优良传统,并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某些手法,探索过自己的道路,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构成了有独特色彩的一章。”辛笛是其中的年长者,也是其中卓有成就,较有特色的一位。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吸收外国诗歌的养分,这是中国新诗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辛笛早在中学时期,就曾翻译过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华》片断;大学时代,“曾广泛吟味了西方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圣手穆时英,以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多层次的美学功能,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方法,同中国大都市社会生活相交融,描绘了一幅幅光怪陆离的时代图景,从而丰富了现代派小说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艺现象,表面看来,确有相当“矛盾”的地方.建国初年,李广田先生就指出:这个“矛盾”是他“一面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同时又在喊着我们的主张是‘艺术为艺术’”.李广田先生的文章旨在全面论述闻一多的政治思想、文艺思想的发展及其生活和创作道路的演变,因而未能对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矛盾”作进一步的探讨.遗憾的是,五十年代出版的几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研究,并没有将李广田先生提出的问题深入下去.著作者只是以现象的外观代替本质的分析,简单化地以“矛盾”二字作为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实质性概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张毕来编著的《新文学史纲》,著者认为:“闻一多的创作活动是充满了矛盾的”.“五四时期,他在政治感情上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在艺术思想上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丁易、刘绶松编撰的两种文学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闻一多既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又是一个极端唯美主义者.这种观点,延续至今,几成定论.但我对这些观点却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