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平均主义作为一种民众追逐的理想,有着整合社会统治秩序的功能,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大的空想性和幻想性,并因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而被时代所抛弃。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平均主义理念的分析,来探讨它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温锐在《福建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撰文认为:集体化运动不是所谓农民平均主义的产物,而是一场农民被平均主义全面改造的运动。从理论上讲,“私有”是农民的“天性”,这种“天性”则是“一大二公”及其平均主义的“克星”,总体上说,50年代中国农民主体的“发家致富”意识和现实  相似文献   

3.
"平等"的社会关系,"高尚"的人格理想,是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按劳分配由于包含着差别与毛泽东"平等"理想相矛盾,又存在着利益诱导不合于毛泽东人格理想的要求,而平均主义则既不与"平等"的理想对立,又不违背"高尚"的人格要求,因此,平均主义分配取代按劳分配成为传统经济分配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选择法治、践行法治的价值正当性已获得执政者的高度认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良善治理的方式,是提高治理能力、治理方式现代化的不二选择。对"法治是什么"这一恒久命题的追问与探索,使得法治理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形态。然而过度分歧繁复的法治认识,难以形成指引实践的有效合力,以致无法从容应对法治建设中的困窘与纠结。要推进法治中国的事业,惟有秉持开放、包容的立场和态度,凝聚法治共识,方能终有所成。  相似文献   

5.
个人消费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还严重地存在着,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影响了四化大业。造成这种顽疾久治不绝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是平均主义久存的物质基础.按劳分配作用不充分是平均主义泛滥的制度原因,均贫富思想是平均主义苟延残喘的温床,分配悬殊的反作用是平均主义加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几千的传统文化道德中,诚信观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之中,而且对当今的市场经济又具有直接的影响,而要解读传统的诚信观,又离不开历史,故而需要从历史发展角度来深入探讨,还原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本源。  相似文献   

7.
平均主义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获得广泛认同的观念和政治信仰。 平均主义不但是中国古代思想 家构想理想的社会生活的理论依据, 并且也为历代王朝所接受和认可, 成为秦汉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 经 济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深层意义上约束和规范着历代王朝的治理过程。 中国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始终没有 脱离平均主义的轨道。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共同富裕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共同关心的议题。 要实现新 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必须充分认识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的本质, 厘清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本质 差别。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生产和交往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使古老封闭的东方不得不融入资本主义经济圈,古老中国的崩溃在所难免,不久将迎来新世纪的曙光.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印证了马克思对中国的预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中国史学史上, 始终存在着一种如何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历史的思想要求。从20 世纪开始,这种思想要求以一种更加醒目的方式凸现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史学史上的一股最内在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0.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美苏两极格局下东西方冷战的必然产物。它不仅确立了亚洲的冷战格局,而且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的开始;2.中美两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长达20年的敌对局面,中国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有利机会;3.中国长期被联合国拒之门外,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销、包围与遏制,从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张社会史研究中的"通史论"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史研究对象的"纵横"说,即通过从纵横两方面研究社会史,把社会史研究雕琢成一"透明的立方体"并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其为人类服务所用。  相似文献   

12.
逻辑观是困扰当前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两千多年来,逻辑的名称虽几经变化,但对命题形式、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分析,始终是西方逻辑不变的主题.由于中国逻辑史研究是基于西方逻辑的传入而产生的,因此,西方逻辑的逻辑观应当成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是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探讨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既能深化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能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提供历史的论证和学理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探讨作为政治团体的政党组织对促进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和发展的作用;二是党的部分群体和个体成员的学术思想与中国现代学术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其他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研究界只有普遍具备了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才能真正开辟有效协调国内多民族文学关系的健康局面,才能真正走上亲近与尊重国内各个兄弟民族文学的康庄道路。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意义包括:完善知识结构,补充历史书写,提升学术基点,丰富科学理念;需要从科学和政治两个层面,讲清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完成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学术理念的转化,此任务业已历史性地落在当代学人们的肩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体现,是对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积淀和实践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着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中国近现代史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和文化危机的出现,既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进步必然经历的历史过程,必须深刻地洞悉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的积极因素和意义。由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落后腐朽的文化,也有合理性的部分。因此,在确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立场与方法,对各种各样的弘扬的立场、方向、目的进行辨别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肯定与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在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全盘否定论 ,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不利 ,需要用辩证法关于肯定、否定关系的观点予以评论 ,以分清是非 ,推动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语境下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一次学术创新活动.透过中国哲学史书写的总体演进过程,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三个话语系谱和三种叙述模式,以及书写者的哲学观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写作精神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著述精神和西方史学研究思想的影响,在叙述方法和艺术标准上以文学本位观念为出发点,他的文学史研究是带有史学精神影响痕迹的对文学发展进行自主叙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西逻辑各自发展背景的对比分析 ,说明中国逻辑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殊性 ,评述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有关争论 ,主张争论要以中国逻辑是有特色的为基点 ,两种见解分别不要走向极端 ,要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 ,共同促进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