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埃及文坛耆宿纳吉布·马赫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当代阿拉伯文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这无疑令阿拉伯人扬眉吐气,同时,人们会问,阿拉伯作家中,谁可能继马赫福兹之后第二个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文坛,众星闪烁,名家如云,其作家、作品虽不及欧美诸国享誉世界,亦不乏令人瞩目的佼佼者。其中,埃及作家更是不同凡响。像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尤素福·伊德里斯、萨尔瓦特·阿巴查等名家著作甚丰,不少篇章还颇获好评,有些人的资格和影响几乎能与马赫福兹相提并论。但当人们向马赫福兹问及阿拉伯作家中谁有可能继他之后成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哈纳·米纳。”此言乍听起来有些突兀,怎么不是大名鼎鼎的埃及作家,而是叙利亚作家?其实,研究一下米纳的生平和创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文化艺术中,文学是核心,是脊梁.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先后推出了国家文学荣誉奖,实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奖励基金会,定期评奖.在这方面,埃及起步较早.埃及——阿拉伯文学的沃土为鼓励文学创作和评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埃及语言学会就设立了小说创作奖,可惜后来中断了.1958年起,埃及正式设立国家文学荣誉奖,当年塔哈·侯赛因首先获得该奖,次年阿拔斯·迈哈穆德·阿嘎德得奖,1960年剧作家陶菲格·哈基姆获此殊荣,1968年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推上领奖台.此奖一年一度,从未中断,得奖者以诗人和小说家居多,也有少数剧作家和大学教授.按章程规定,得奖人一般应为健在者,但也授予过刚刚去世的作家,因为有的作家生前硕果累累,但错过了机会,对此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予以追认.埃及是阿拉伯文学的沃土,在阿拉伯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自当首推埃及人.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创设于1901年.多少年来,阿拉伯文化机构先后推荐过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阿拔斯·迈哈穆德·阿  相似文献   

3.
艾哈迈德·邵基是近代埃及和阿拉伯国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诗人,被誉为“阿拉伯诗王”。邵基的父亲曾在宫中任总督私人视察员。邵基于一八六八年出生在总督伊斯梅尔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他的祖籍并不是埃及,曾祖父艾哈迈德·阿里在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时,从土耳其迁居埃及。曾祖父通晓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曾任海关秘书之职。他生前豪富,死后给子孙留下万贯家财。  相似文献   

4.
当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于1981年10月接任埃及总统职位的时候,埃及国内外许多人都十分关注穆巴拉克将怎样治理他的国家,甚至纷纷议论他是一个具有何种办事风格的人.当时,笔者正在开罗,从埃及朋友那里听到过许多有趣的评论.有人说,穆巴拉克是一位“推土机式”的人物,指的是穆巴拉克不仅是空军驾驶员出身,有一个壮实  相似文献   

5.
萨尔瓦特·艾巴扎是位老作家,在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文坛享有盛名。他出生在埃及加格齐格市一个名门家庭里,父亲是前内阁部长。1950年,萨尔瓦特·艾巴扎毕业于开罗大学法学院,先后担任过律师、职员、《共和国报》、《小说杂志》编辑以及埃及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兼埃及作家协会主席。1956年他的代表作《遁世者》问世,轰  相似文献   

6.
穆罕默德·阿卜杜·哈利姆·阿卜杜拉(1913~1970)是埃及小说家中著名的“三骑士”之一,出身农村,从小受尼罗河文明的熏陶,喜吟古诗,酷爱文学。1946年,他参加埃及阿拉伯语言学会举办的文学创作比赛,他的参赛作品《弃婴》以其诗情交融的独特风格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位评委的心弦,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13日埃及《金字塔报》在网页上发表了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曼·贾拉勒博士致埃及实业家们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新世纪的巨人》,就在中国进行投资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月,埃及《半边天》杂志发表了他的另一篇题为《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8.
对埃及现代文学稍有了解的人没有不知道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但是知道这位大作家与埃及电影有着紧密联系的人却为数不多。马哈福兹不仅蜚声阿拉伯文坛,而且在埃及电影界也享有崇高威望。他对埃及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以用四个第一来说明。一,马哈福兹是埃及第一位从事电影文学创作的知名作家。从他创作的《天地之间》开始,电影故  相似文献   

9.
《鲁兹·尤素福》是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十分畅销的综合性周刊。“鲁兹·尤素福”原本是埃及戏剧舞台上一位名嗓一时的女演员的名字,她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时常能扮演妙龄女郎。但在话剧《牺牲品》中,剧团者板瓦哈比没有让她担任女主角——一位18岁的少女,而把角色给  相似文献   

10.
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和阿拉伯现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之一.他1919年1月1日生于开罗一个艺术、政治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1942年毕业于法学院,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60年代和70年代曾先后担任过《鲁兹·尤素夫》杂志、《消息报》、《金字塔报》的主编或管委会主席.他出版的作品共100多部,其中50多部已经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广播连续剧,堪称一位多产作家.由于对埃及和阿拉伯文学的巨大贡献和影响,他曾荣获埃及文艺一级勋章,并于1986年得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接见,握手留影.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埃及作家代表团应邀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文学交流。代表团除了大家熟悉的埃及作家协会主席、团长萨尔瓦特·阿巴札和另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学者侯赛因·纳萨尔先生外,还有一位中年人,这就是曾经获得1982年埃及国家文学鼓励奖和文学艺术一级勋章的小说家兼评论家阿卜杜勒·哈马米绥先生。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摩洛哥高级警官利用权势在两年内奸污518名妇女的丑闻暴露的同时,在埃及也有同样的丑闻——卢萨·阿娜婷一案被公布于众,该案件在新闻界公开的当天早上,总统穆巴拉克的助理穆罕默德·阿卜杜·哈利姆·艾布·盖扎来因此辞职,离开开罗到达日内瓦.于是街谈巷议骤起,他成了埃及人谈论的热门话题.几小时  相似文献   

13.
纳吉布·马哈福兹两千金替父领奖乌姆·库勒松和法蒂玛——埃及大文豪、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两位千金于1988年12月5日早晨由瑞典驻开罗大使陪同,飞赴斯德哥尔摩,代表父亲领取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奖奖状和证书。颁奖仪式在12月10日举行。马哈福兹的学生、英法语翻译家穆罕默德·苏莱曼作为他的私人代表,与埃及各广播  相似文献   

14.
伊本·白图泰出生在摩洛哥,全名叫艾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拉瓦迪·丹吉尔.伊本·白图泰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旅行家,也是一位感性知识丰富的地理学家.他一生中曾三次出游,足迹遍及亚洲许多国家.其中,以第一次出游时间最长,历时25年,行程最远,走了约7万5千哩.他的经历和声誉可与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相提并论. 根据阿拉伯历史资料记载,伊本·白图泰第一次离家的时间是在伊历725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目的是去麦加朝觐.他离开故乡——丹吉尔后,由西向东行走,穿过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到埃及亚历山  相似文献   

15.
在埃及现代史上,有一颗巨星熠熠生辉,这就是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埃及人民在本世纪中叶,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埃及共和国,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纳赛尔为埃及的自由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也为世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树立了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埃及杰出的小说家、阿拉伯短篇小说艺术的奠基人迈哈穆德·台木尔(1894~1973)诞辰100周年。提起台木尔,便想到“三台”,即父亲艾哈迈德·台木尔(1871~1930)(“老台”),哥哥穆罕默德·台木尔(1892~1921)(“大台”)。弟弟迈哈穆默德·(“小台”)。父子三人都成了后人仰慕的文坛巨人,天下并不多见。中国的宋代倒有一例,那就是“三苏”,即父亲苏洵(“老苏”),哥哥苏轼(“大苏”),弟弟苏辙(“小苏”),父子三人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书香门第佳话千古传颂,浮于民口。“三苏”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洵、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上成就巨大,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地位。以文学成就而论,“小台”更近于“大苏”。苏轼是做官的,因遭贬谪、被放逐而获得接近劳动人民丰富生活的机会,故在他诗篇里可以看到他许多同情人民的呼声和对贪官污吏的恶骂。台木尔自然也不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然而在他的小说里却能看到他同情劳动人民的呼声及对贵族阶级的无情嘲弄。时代不同,地域各异,国情有别,然而在这一点上,古代中国的“大苏”却与近代埃及的“小台”有着共通的思想脉络,足见文学艺术没有时空界限。  相似文献   

17.
利比亚“9.1”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是一个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却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殊人物.是他,年仅27岁就领导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封建王朝,建立了革命政权;还是他,创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众国制度,一个“没有政府、没有军队、没有警察,只有人民的国家”.按照卡扎菲的话说,“我既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  相似文献   

18.
埃及现代文学巨匠纳吉布·马哈福兹在埃及家喻户晓,只要你步入埃及社会,特别是走到稍具文化水平的人们中间,便会发现无人不以纳吉布·马福哈兹为荣.你同他们谈起他的作品时,便会发现,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谈的是银幕上的故事:电影《始与末》、《新开罗》、《海利利市场》……于是,你会得出一个印象:在最广大的埃及人民中间,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名字首先是和电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人权     
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是埃及资深外交家,现任埃及驻华大使,曾任阿拉伯联盟常驻代表,1997~1992年期间是联合国社会与人道主义委员会埃及代表团成员,其中1988年任该委员会副主席.《伊斯兰人权》是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所著《埃及和伊斯兰人权》一书的一个章节.在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人权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论什么国家,若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强加于人.都是徒劳的.本刊征得作者的同意,撷取其中的一部分,翻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3.二战前后的埃及电影(1939~1945) 这个时期是埃及电影的复苏期.年产量由大战初期的9部发展到1945年的20部,共拍摄了106部影片,这些成就完全归功于几位杰出的导演. 被国际电影界誉为现实主义先锋的卡玛勒·萨里姆努力改变电影的社会使命,为埃及电影走向世界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的代表作《意志》以及随后由卡米勒·梯勒姆萨尼导演的《黑市》在世界电影史上被视为埃及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先声. 《意志》描写30年代开岁贫民区里唯一的大学生穆罕默德·哈纳菲的经历.开理发店的父亲梦想儿子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官半职,但穆罕默德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到进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