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历程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1998年5月起推行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供理论工作者和决策部门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资源短缺但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共同点,因而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十分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借鉴。本文从阐述日本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及干预粮食流通管理的政策入手,提出日本在粮食生产与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受省情、粮情、经营政策等因素影响,江苏省粮食流通中存在经营不畅、顺价不顺销、亏损挂账、库存庞大等现象。合理确定粮食企业转制切入点、构建平等竞争环境、改善粮食仓储设施、建立规模适当的粮食风险基金、调整粮食行业结构,以及规范相关政策等,是深化江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大体可以分为统购统销时期、双轨运行时期、初步市场化时期。虽然目前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引入了市场机制 ,但是仍然可以看得见第一、第二阶段的政策印记 :粮食始终无法摆脱“口粮”的范畴 ;粮食流通制度行政干预依然很强 ;粮食流通制度依然是以牺牲粮食生产者利益为前提来设计的 ;粮食体制始终无法走出“放—管—放”的环循 ;粮食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关键要处理好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粮食的经济性质和粮食的社会性质的关系、粮食的支持保护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系、粮食生产和粮食经济安全的关系 ,处理好粮食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主要内容 ,即粮食购销体制、粮食经营管理体制和粮食宏观调控体制 ,指出粮食流通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和矛盾 ,相应地提出 4条措施 :(1 )统一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粮改精神 ;(2 )完善粮食购销制度 ,把保护价建立在市场调节机制基础上 ;(3)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 ;(4)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 ,积极推进粮改  相似文献   

6.
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全面推行以“放开粮食购销、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为特征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黑龙江省农村粮食流通体系中各主体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仍较慢,发展层次仍较低。加强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界面管理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粮食流通体系良性运转的关键。论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流通体系界面构成之后,提出了界面管理中存在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中间环节冗余离散、中介组织不完善、信息交流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简化粮食流通界面、建设高水平中介组织、加强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是从粮食产品中引申出来的,只有在解读粮食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其实现问题。本文指出粮食生产具有产业缺陷,粮食消费处于基础地位,粮食流通具有滞后效应,然后从粮食产品的这些特征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两重目标、发生效果、外延确定、生产原因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这些理解对于制定粮食安全公共政策以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目前存在或引发的一些问题,如政府对粮食市场的不当干预、现行粮食流通体制造成的国有粮食企业垄断市场结构、不健全的国家粮食调控和粮食安全体系等;然后着重对粮食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粮食流通体制关系到社会各利益层面的基本利益.从社会微观层面,透过对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入分析,大胆提出了"市场准入"、"准央行模式管理"和第二土地(化肥、农机、农药等主要农资)与粮食价格链式链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粮食区域生产、流通等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实现粮食区域平衡的目标及有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发挥市场作用、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实现宏观调控的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粮食的应急保供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一手资料与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在应急保供能力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的粮食流通系统在总体上能满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求,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存在储备品种和加工转化能力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二是社会粮食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善;三是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硬件设施跨地区衔接度低和管理制度缺乏顶层设计的不足。为提高粮食流通体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从优化粮食储备结构、推进市场化改革、科学指导农户和城镇居民储粮、提高粮食物流设施跨区域衔接度和完善粮食物流顶层设计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粮食购销市场化使传统的粮食流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我国中心城市粮食流通的特点以及瓶颈问题,构筑城市粮食流通体系,提高流通能力,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问题。文章利用协同管理理论,探讨了我国中心城市粮食流通模式,以及我国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协同与管理。通过探索图求解出了支配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协同的序参量,分析了被组织策略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这一体系的协同管理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介绍了江苏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日本通过长期的发展,已建立起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其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扶植政策和各级政府的金融资金援助,其特点为金融体系既兼具有合作性与政策性,又具有不同的分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其农村金融体系产生诸多新问题,但是其通过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监管制度保证正常运行.中国的农业金融情况和其较为相似,研讨日本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对建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的粮食购销体制存在着经营亏损、资金挪用和难以实现顺价销售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粮食购销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实行粮食购销企业的公司化经营,引进竞争机制,才能使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与大部分商品一样,现实中的粮食市场往往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流通市场,其供求关系绝非一个简单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层级的市场关系,而是一个包含着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多层经销商在内的复杂的市场往来关系.基于我国现阶段粮食市场双层流通体制运作的现状与具体特征,为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现阶段一方面有必要打破国有粮食企业对粮食购销市场的垄断局面和以力争形成竞争、活跃的粮食流通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育全国性与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粮食资源,大力开展省际的产销协作,鼓励产区与销区建立起长期且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有奈件的企业从事粮食的进出口业务.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6个阶段,即1979-1984年的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1985-1990年的粮食流通双轨制阶段;1991-1996年的两条线运行阶段;1997-1999年的深化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阶段;2000-2003年的放开销区保护产区阶段和2004年以后的粮食购销市场化阶段。总结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现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偏低、物流成本较高、流通信息化薄弱、流通基础设施不足、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与组织体系、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产品流通政策调整的思路应注重四大转变:一是从"重生产、轻流通"向"兼顾生产与流通"转变,二是从"保障供给"向"兼顾供给与收入"转变,三是从"保障数量"向"兼顾数量与质量"转变,四是从"内外贸分割"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