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透过魏晋时期大文学家嵇康的悲剧命运,我们会发现政治对文学的干涉所导致的文化意义上的遗失,从而加深对魏晋文学时代氛围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从视觉经验的内在机制出发,考察庄子以寓言为主要手法的言述方式,可以揭示庄子反常规的思想视角所展示的精神场景,这与其致力于为人生意义揭蔽的立场密切相关。由此可知,庄子的哲学意义,不在于其是否提供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理论,而在于其观道对生命或生活的观点具有的超越世俗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4.
嵇康、郭璞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受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寄情仙境,向往自由,是其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他们显著的外相特征。而另一方面,两位诗人都关注现实,忧怀世事,这又成为他们重要的内在生命特征。这种对传统的叛逆和依恋,对现实的超越与忧患,济世弘道与走向世俗,构成了其双重的生命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庄子》神话的真正用意及与其思想主旨的关系,采取了文献解析方法,通过对神话思维和生命哲学的分析,指出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为充分而深刻地传递其生命思想,《庄子》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神话由此成为《庄子》文本的重要组成,借助于神话庄子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得以呈现,其中浑沌故事、鲲鹏神话、不死鸟神话等对生命原初本然之"道"、生命自由与永恒等生命哲学思想的彰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一直是魏晋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征,尚未形成共识。在诸多研究之中,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用对比研究法将其当时发现的所有向秀注佚文与郭象注文进行对比,以揭示二者关系。然王文以罗列材料为主,没有对所列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不能清晰地揭示出二者的关系,且其归类有不尽合理之处,实有继续研究的必要。通过对王文所列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向、郭所用《庄子》版本不同,注书体例稍异,且文字完全相同者所占比例不高,更有郭注纠正向注的例证,故郭注当是对向注"述而广之",而非"定点文句而已"。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美学思想渗透着对于当时人们争论的问题的深刻思索,也体现了当时美学思想的水平和高度,标志着魏晋美学的特色与成就。自20世纪初鲁迅所校《稽康集》刊行后,嵇康研究日渐升温。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嵇康美学思想的研究却很不够,一是系统、全面地研究稽康  相似文献   

8.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9.
颜翔林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庄子怀疑论美学》,以精湛的逻辑推导和理论思辨的能力,深刻阐释了庄子美学思想中的核心结构,并将其作为借鉴以关切现实。  相似文献   

10.
学《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之际社会政治、名士思想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嵇康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以及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在士人中的威望和影响。然而,嵇康却因此文被司马氏集团残忍杀害。那么,嵇康真的就因为可恶的政治或一己的任性而要与同游于竹林的有着相同旨趣的好友绝交吗?当然不是,而是好友之间通过所谓的绝交来表明自己的心智、向往。  相似文献   

11.
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问题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向注别本的存在与否可以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从史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的结果看,向注别本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在向、郭两家《庄子注》的关系上,所谓“述广”说和“盗窃”说是能够并存的,我们应把今本《庄子注》视为向、郭两人共同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嵇康的生平事迹及《嵇康集》的传播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嵇康是多才多艺的美男子,竹林七贤中的真名土。他尚奇任快,刚肠嫉恶,始终不买司马氏的账。本文从科康走出竹林,投身批判王甫(司马昭的妻父)的太学辩论活动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嵇康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历程。文章还探讨了《嵇康集》的传播源流。《嵇康集》十五卷录一卷,历经一千二百余年,到明代中叶仅存八卷左右,明人重组号称十卷。其中,吴宽(1435-1504)丛书堂抄本一部,源出来本,为世所重。周树人录辑校,历十余年始成,1956年影印出版,堪称当今之善本。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不信仰任何宗教 ,却信仰一切属于自然的事情。他尤其推崇与向往和谐、自然的两性关系 ,并用毕生精力在其全部作品中孜孜不倦地展示与探索两性关系的种种形式与可能 ,试图揭示出两性关系的全部复杂性及其本质。该文试图把劳伦斯的自然观与中国老庄思想作一系统比较 ,并从对二者所根植的不同文化体系的观察对照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老庄的生命价值观是以"道"为核心,以自然和自由为鹄,以对自然之体认及与自由的契合为圭臬.在老庄思想中,"自然"不是西方所谓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一形容词,意谓自己而然,此自己而然的持有即是自由的朗现.它们是真善美的圆融统一,由此,老庄建立起一套以"法天贵真"为生命价值原则,"为善无近名"为生命价值方法和"原天地之美"为生命价值理想的自然与自由的生命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竹林时期玄学思想重点围绕道家<庄子>展开,其思想追求和生活方式均源自对<庄子>的"体验式"理解,与"体验式"理解相互彰显的是竹林玄学的表达方式:诗."体验式"理解与诗的结合,张扬了文本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造就了竹林时期以精神体验为追求的文本诠释取向,统一了文本诠释与生命践履,由此开显出一个审美境界.同时,体验式理解对主体性的张扬和对经典文本的疏离,也为相对主义打开了缺口,对这种缺口的弥补,构成了郭象<庄子注>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就立学根本而言,老、庄皆宗道法自然,并进而皆主无为而治和反复之道,皆批判道德的坠落与观念、制度的异化。然而,由于在体用、本末关系上有着不同的侧重或取向,遂引发了二者在政治思想上的重大分歧:老子因重抱本、守虚,致使其无为有不为之嫌,其所谓天下之治也流于小国寡民式的虚无;庄子则尚致命、尽情,其政治思想既展现了体用一如、本末一贯的精神,也彰显了万物各尽其性、王者拢聚天下的充实性。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哲学的永恒主题。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家将思考的重点转向人的生存,并从本体的高度诠释了生存可能性。王弼、嵇康在会通儒道的原则上出现了分歧,但都将生存问题纳入各自视野,彰显出人的超越意识。郭象创造性地诠释了《庄子》文本中"自由"与"逍遥"的现实含义,将"道通为一"的精神境界含涉在世界之中,为人的生存可能性找到了新的形上依据。  相似文献   

18.
鲁迅和嵇康:越文化人格的同源性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用.鲁迅对先哲的有意追摹,使其得以承续先贤又超越先贤,成为现代中国最卓著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革命的斗士.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中塑造了大量的畸人形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上的残疾人;二类是心理变形的疯子。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有这两类畸人形象,可看作是对《庄子》中畸人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文化意义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