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阳光,蓝天,大海……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来说,无疑满了极至的诱惑。如果你渴望阳光,热爱大海,就请准备一分浪漫的心情,随我们踏上令人向往的“阳光旅程”。  相似文献   

2.
工程招标、政府采购被人们誉为“阳光工程”和“阳光采购”,普遍认为在“阳光工程”制度下,难以产生腐败。然而,“阳光”下也时常出现“阴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一帮贪官,就是在“阳光招标”中弄虚作假、贪赃枉法的。还有苏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原处长郑某,也是在“阳光采购”中因收受贿赂,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看来,“阳光工程”、“阳光采购”也并非是遏制腐败的克星。“阳光工程”、“阳光采购”为什么也会产生腐败呢?它给人们有哪些教训和启发呢?教训、启发之一:在反腐倡廉中,我们决不能因为建立了一项新的“阳光工…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5)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是人们在困境中自我安慰的话语,也是人们放弃理想的一个绝好借口。一个由命,一个在天,由此看来,所谓的“天命”就是我们的命运。但“天”何在?“命”何往?佛祖的极乐世界、上帝的伊甸园虽然令人向往,谁又愿意去?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幸福的生活,只能靠我们自己。漫漫人生路,谁能保证自己就能一路与鲜花和阳光相伴?谁能断言自己不会遭遇挫折和打击?磨难是人生旅途的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所有的坎坷都是  相似文献   

4.
光和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外国摄影家说:“生活中的一切,无非是光和影,当你看到一束光线从窗户射进,你要立即想到其阴影,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位中国诗人说:“有人在阳光下/低着头只看见阴影/有人在阴影里/往远看全是阳光。”看来,“光和影”跟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而不同的人对此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你对这个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有什么富于个性的体验?请以“光和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说真话、诉真情才是文章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生活,留心采撷至真至纯的东西,从而以至诚之心写至情之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渭感情。因此,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觅得“源头活水”,酿造真情“琼浆”。1.从大自然中发现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篇。有丰富情感的人,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读出自然景物美的意蕴。例如,精美短文《白菜》中这样描写“…  相似文献   

6.
黄小平 《可乐》2008,(6):24-24
无度不丈夫。一缕阳光照进教室,教光学的老师指着那缕阳光问我们:"阳光中有什么?"阳光是透明的,阳光中会有什么呢?我们说:"什么也没有。""真的什么也没有?你们再仔细看看。"老师说。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阳光下,无论是父母的关爱,还是好书的滋润,都是阳光。阳光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给了我们动力和勇气,让我们心灵感动,但是,最能够让我们心灵感动的,却是在过滤阳光之后。一父母对我们关爱的阳光最令人感动。可现在,有的父母给子女的阳光却过盛了:孩子爱吃鱼,他们就吃鱼头;孩子要星星,他们不敢摘月亮……太多的“阳光”,实际上是太多的溺爱,这就让某些孩子聚万千宠爱于一身,从而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的过分宠爱。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还能让人感动得起来吗?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对化学家…  相似文献   

8.
芬兰,是神秘遥远的极地;芬兰,是波罗的海养育的女儿;芬兰,是“千湖之国”、“森林之国”;芬兰,是午夜有阳光的地方。芬兰人,金发碧眼,矜持纯朴;芬兰景,柔情灵动,气质秀美。芬兰美,美得让人凝神屏息。有幸在那儿度过了一段柔软时光,因此,也就有了一些在碧水与阳光之间绽放的心情故事。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我的心情就像这五月的阳光一般明媚。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家的"星期八"。想知道"星期八"的来历吗?让我讲给你们听听吧。我是一名小学生,平日里除了上学、吃饭、写作业、睡觉之外,很少有其他娱乐活动,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好不容易盼来个  相似文献   

10.
何其芳在其诗集《预言》里将颜色意象运用得十分出色和耐人寻味。象征“生命的觉醒”和“达到最旺盛的境界”的绿色出现18次;象征着人性中最深层的两种冲动“行动和欲望,开放和压抑”的红色出现15次;体现“光明和生命的颜色”和“青春力量”的黄色出现20次,既是“纯洁的颜色”和“充满希望和潜力的形象”,又表示“空虚”和“抑制的状态”的白色,出现27次。蓝色等甚少出现。颜色意象在各卷中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既意味着题材的集中或改变,也意味着心情的集中或改变,多侧面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人崇尚多支点“主义”。什么是多支点“主义”呢?就是说,人的一生应当有多个支点,比如说朋友吧,“多个朋友多条路”,比如说技艺吧,“艺多不压身”……笼统地讲,人生支点越多越好是不对的。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待“多支点”论者也一样,不能轻率地点头表示首肯,要作具体的分析。为什么?因为支点是有范围的。比如:爱好、经济、感情等等,不  相似文献   

12.
四维 《社区》2005,(10):38-39
除了“公事公办”,再加上包容和感情互动,雇主和保姆相处起来也不是件太难的事——除非你当初挑选时选错了人。一块石头握久了都会有感情,更何况生活在一起的人呢?《家庭周末报》的一篇文章,讲述了雇主与保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形象是诗的生命.诗人艾青说过:“离开了形象思维就无法谈诗.”那么,怎样表现诗的形象?孙绍振教授在他的《文学创作论》中这样说:“通常我们所说的形象是客观生活特征与主观感情特征的统一.……从诗来说,二者不是统一于生活的特征,而是统一于感情特征.”所以他认为“诗的任务之一是表现自我的心灵.”他引用了别林斯基的一句话:“抒情诗用形象图画来构成人类天性内在本质的虚无飘渺的,无定型的感情.”这就是说诗的形象是和图画并列的,不同于小说、戏剧的形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图画、形象,才有意象、有境界,从而产生艺术魅力.吸引读者从有限的语言文字的构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含“颜色”的词语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生活的环境五颜六色、异彩纷呈。在汉语中,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然而英语却十分重视颜色的情感反应和交际作用,这是因为颜色可以使人产生很多联想,往往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颜色被用来喻指人的不同情绪,美国有“bule Monday”(蓝色星期一)的说法,卡朋特有首歌曲叫“RainydaysandMondaymornings”(雨天·星期一)就反映了人的忧郁心情。另外,红色是最能激发人的情绪的颜色,而蓝色往往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比如大中学校往往以蓝色布置教室。英语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们,在用“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这种暧昧的说辞解说或鼓舞作家们写作时,总是忘记指明生活的无限可能性里,也是包含着无限的“生活的陷阱”的。李铁的转身,同时意味着他有了对“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进行分解的自觉,开始用他的小说去邀请、“想象”那种应然的、宜人的、有阳光照耀的“可能性”,将其组织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文学虽然是一种感性方式的表达,但它的“形而下”方式归根结底通向“形而上”的意义和思想宣达。因此,文学家们若是“梦想”文学能够成为人世间一种善意、积极、正面的思想精神力量,就必须去亲近哲学家指给的这个“思想秘密”:让文学从强化昏暗的轻车熟路上,朝着有阳光照射的方向迈步。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传统?传统何住? 我们正在以急切的心情追求现代化,焦虑、徬徨困扰着我们,于是有对文化传统的热烈争执。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其实质是在现代化中寻求立足点。争论激烈证明立足点已失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茫然感升腾而起,于是有寻根意识蔚为热潮。寻根不等于复旧。根不等于旧文化——不管“文化”指日用器物,还是指艺术作品、生活方式、各项制度和规范,乃至指价值观。传统真有那么可恶吗?关键在于对“传统”作何理解。综览各家所论,反传统者大体上把“传统”看作已模式化的东西,简言之,把传统等同于文化,有时直截了  相似文献   

17.
汉语、英语、日语中的色彩词“红”“青(蓝)”“绿”都有丰富的感情隐喻。由于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生理现象,从而使得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相同的隐喻;同时又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颜色词在各语言中也有各自独特的隐喻,这里通过对比分析,以揭示它们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8.
五彩缤纷的颜色点缀着人类生活和大自然,人类对这些颜色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反映在语言文化之中,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其本意外,悠久的社会文化背景赋予了他们许许多多的特殊涵义,这类颜色词用来描述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揭示人们的感情状态或心理特征,或用来指代某种颜色为标记的事物、职业或社会活动。有些同人连用的英语颜色词,却另有新义,不可直译为相应的汉语颜色词;尤其形容人的某个身体部位等连用的英语颜色词,切莫望文生义。翻译颜色词时注意表示“时间、时代”等概念,不可直译为汉语颜色词。在英译汉时,有时英语颜色词不能译成与其相应的汉语颜色词;在汉译英时,有时也不能译成与其相对应的英语颜色词,而要译成其他颜色词。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听到那愉快爽朗的笑声,也听到过那郁闷的叹息或悲哀的哭泣声,这些声音都有它各自的特殊的音色。即使是在看不清对方的情况下,仅从音色上来判断,也可以判断出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以及对方此时的心情如何。这说明音色在我们的语言中,早就被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相似文献   

20.
金末学者王若虚在《文辩》中说 :“或问文章有体乎 ?曰 :无。又问无体乎 ?曰 :有。则果何如 ?曰 :定体则无 ,大体则有。”作文确有“大体” ,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可以探寻。学习掌握这些规律 ,融会贯通 ,可使学生作文由盲目状态进入自觉状态。为此 ,结合实际讲法则 ,抓一种主要格式进行训练 ,努力使学生掌握写作规律 ,从中演绎出学生大体可循的写作程式。应试说理文一般要求 :头尾短 ,四五段 ,观点明 ,内容实 ,感情真 ,有创意 ,字迹清。“头尾短 ,四五段”指的是一篇说理文的基本框架。我们不妨用一个A字来表示 (见左图 )。A字一个尖 ,说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