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中,影响民族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利益关系。能否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实质是马克思的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化。用“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最早提出,后被党的十四大正确确定下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就这个问题,笔者谈点粗浅看法,求教理论界各位朋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强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非常现实并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加强党的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曾反复指出,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江泽民同志说:“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造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这说明党的建设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加强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4.
所谓“精神文明标准”.是一个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相对应的、直接检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即认为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活动、生产及产品的是非得失.不能简单地、直接地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而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直接标准(简称为一两个有利于”标准)。去检验、去衡量。这是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决定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二重性杨建国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四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拓宽了党建的实践范围和理论视角,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本文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有重大贡献。其贡献主要是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 ;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重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了一个检验一切事业的成败,衡量各项工作的得失,判断路线、思想、理论是非的正确标准。我认为确定生产力标准是继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之后,理论界又一件大事。如果我们把实践标准的大讨论作为我国现代史上一次思想  相似文献   

8.
略析“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道德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性道德与个体道德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既要注重个人道德的规范和升华,更要注重体制性道德的合理与进步。“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它既是衡量一个社会体制是否具有道德性的主要标准,同时,它自身的含义中也蕴含了道德意义。揭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体制性道德的这种内在关系,目的在于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合道德性和用伦理视角衡量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发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并且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以为,这“三个是否有利于”,核心的因素是是否有利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 ,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关于“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教导。在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 ,结合新的实际 ,总结新的经验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深刻阐述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和光辉思想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强调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治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强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非常现实并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十一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造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入基层总结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前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一文中强调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一标准的确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为适应这一伟大任务的需要,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阐述了生产力标准的观点。他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说,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加强生产力标准的研究和宣传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提出了判断姓“资”姓“社”的三项标准,邵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简称为三个“有利于”。这对于解放思想、消除顾虑,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大有益处的。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很不一致。有的认为,三资企业符合三个“有利于”因而三资企业就姓“社”。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16.
党的14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诸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近来,理论界对新时期如何搞好党建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党建工作的创造性问题理论界的同志们普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才能使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核心作用。但在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有的同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工作必须有所创造。因为党目前面临着两个变化:一是经济上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经济环境;二是政治上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面临着全新的政治环境。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环境中,党的建设面临着挑战,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现在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批党的干部被腐蚀就是这种不适应的表现。为了使党建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这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中央为全党确立的党的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是向全党发出的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动员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党要肩负起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正如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的:“现在,各方面的大政方针已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要求强有力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党的建设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拓宽了党建的实践范围和理论视角,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本文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存在着多元二重性作些粗浅的探讨。一、市场经济对党建工作的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它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时隔8年,2000年2月~5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广东、上海、浙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即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笔者认为"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之间充满着辩证联系,本文试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力标准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这一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指导意义,至关重要。第一,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是否“够格”,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