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晚清经学大师,是定海黄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史。本文从家族文化研究视角,探讨黄氏家学、家风的流风余韵与"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风范及其影响,以期更好地继承黄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定海黄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式三、黄以周成为学界公认的“东南经学大师”、“浙东学派殿军”,得益于社会、家族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家族教育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文章以家族教育为视角,从黄氏家族教育之渊源与发展、家族教育之内容与特色及家族教育之成就与影响三方面探讨定海黄氏家族成为经学名门、簪缨望族的秘诀。  相似文献   

3.
家谱文化中,蕴藏着家族成员文化人格的历史基因.黄式三、黄以周父子是定海黄氏家族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是名载史册的晚清学术名家,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由崇教尚文、善良慈德和孝悌传家构成的家族文化背景对黄式三父子的治学精神与人格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定海黄式三、黄以周是晚清全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名人故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薪火,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气质,是我们走向未来实现振兴的重要"软实力"。本文以黄氏故居考证作为切入点,探寻大师留下的文化精神,同时对黄氏家族的名、字、号加以研究,透过黄氏家族名、字、号这个小小窗口,一窥近代国学大师的诸种风貌。  相似文献   

5.
近代定海黄式三、黄以周家族,滨海力学,穷经葄史,四代中有十三人业儒,是一个世居浙东海岛的耕读之家。该家族几乎完全依赖儒学话语的传动,成就了近代以来浙东海岛地区的首个儒学学派——儆居学派。作为清代浙东学术后劲,儆居学派对浙东学术在浙东以外地区的迁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这个孤悬海上的家族声望在浙东乃至江南地区得以延续、提升与广布,并最终成为近代社会一个知名的海岛儒学家族。  相似文献   

6.
黄式三(1789-1862),字微香,浙江定海紫微人,晚清著名学者.《论语后案》是他的代表作,在晚清、民国期间影响甚大,其实事求是、不主汉宋的学术贡献获得李慈铭、章太炎、程树德等人高度评价.该书共有叙记五种,其中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印本有"黄式三《论语后案弁言》"一种,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有"黄式三《论语管窥叙》"、"黄式颖《论语后案叙》"、"黄式三《论语后案自叙》"、"黄以周《后记》"四种.据此五种叙记,可大略认识《论语后案》的版本源流、思想特质等问题,故试予以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7.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是清代后期著名学者。其学术博大精深,在经学、史学等方面造诣精深,为时人所推崇,然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注不足。近年来,随着黄氏父子相关著作的大规模整理、点校,和黄氏父子学术内涵之探究,海峡两岸对黄氏父子的研究和关注正在兴起,其学术价值也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海峡两岸黄氏父子当代学术研究概况,分成经学、史学、义理学,以及整体学术综论四部分,对黄氏父子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进行管窥,并呈示当代研究成果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在清末虽然以礼学著称,但易学亦是其经学研究的着力点,乃至是其出处进退之依据与信仰所在。其易学研究,亦可以称得上是清代易学的重镇。黄氏的易学特点,一是汉宋兼采,一是以条例治易,一是注重易学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之关系。这都对清末民初的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尤其通过黄以周执教南菁书院而发挥出来。其中的佼佼者,为唐文治与曹元弼。是故,对黄氏父子的易学进行研究,对于清民之际的经学之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近代学术名家,清代浙东学派殿军。他们一生主要以著述与教学为职,故学术交游广泛,门弟子众多。通过对他们交游与门弟子作出较为详尽的辑考与梳理,大致展示了黄氏父子学术经历与网络、学术传承与谱系、学术思想与影响的基本事实,从而为观察近代以来学术嬗变与构建百年学术谱系提供个案示范。  相似文献   

10.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子,浙江定海紫微人,晚清知名学者.其认为王阳明本人的学术思想卓然可立,但因为思想形式过于简略,思想态度过于自信,以至天资不足的后学流于空谈狂妄.因而不认同王阳明对朱熹的批评,斥责阳明后学的思想弊不胜言.黄式三为清代实学一脉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此可知该学派对王阳明思想的认识为阳明后学的流弊所蔽,未能认识到"敬"、"诚"是先秦儒家"礼"和"仁"的精神内核,而王阳明的"良知"说又是对"敬"、"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式三的《尚书启幪》总结了前代学者的学术成就,以简易的形式将其呈现给学者。黄以周的《尚书讲义》接受前代学者的辩伪成果,并作了重要的发展。他们治《尚书》,讲求小学以通训诂,讲求礼学以通滞难,推求经例以贯穿全经,重视会通以证经说,讲求大恉以提纲挈领。他们的《尚书》学研究觅得正解,简易便学,明辨正误,触类旁通,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2.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近代经学大师,博通群经,造诣精深,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思想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父子俩撰有《易》学专著五种:黄式三撰《易释》一种,黄以周撰《十翼后录》、《易释》、《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四种。共有序跋八篇:黄式三《易释》傅梦占叙、自叙和后记各一篇;黄以周《十翼后录》二十四卷稿本黄以愚序、黄以恭序和自序各一篇;《周易故训订》黄以周自序一篇;《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合刊本唐文治跋一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近代礼理之辩的大背景下梳理黄式三、以周父子的礼、理思想,以及他们对清代礼学的系统总结,试图洞见诂训说经背后的清代学术真貌,并对清代学术思想进行某种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天一阁收藏的《音韵部略》四卷是晚清经史大家黄式三的遗稿。该稿本颇有收藏价值,历史上曾先后被杭州丰华堂和萧山朱鼎煦收藏。其主要研究古韵分部问题,是黄式三音韵学方面的代表性著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式三《周季编略》是一部编年体史著,为研究战国史基本史料之一。黄式三虽作为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但《周季编略》对乾嘉史学遗风也有明显继承与发扬:首先《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考据精神相融,其次《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细节情怀相通,最后《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议论特征相合。因此,透过浙东学术“以经明史”、“践履之笃”精神传统与乾嘉史学遗风在《周季编略》中双重表现之个案分析,亦可看出浙东学派在近代以来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