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自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以来,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受到世界各国称赞。影响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因素有国内的财政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购买力平价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近几年来,中国依然面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国际压力,人民币升值总的来说弊大干利。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资本项目顺差,因此,应采取"交易平衡法"和"改革平衡法"来缓解与日俱增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国不仅不能改变现行的汇率制度,还应当让名义汇率成为中国汇率政策调整的目标而不是政策调整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已引起世人重视。通过评析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争论及其依据,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将是弊大于利。在当前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我国应当采取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渐进式调整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机制新解:政府行为与非对称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应实行目前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汇率政策,在外汇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汇率政策目标实现较为有效的工具则为政府的市场干预行为。而形成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本质上并非经济基本因素所致,而是供求机制中的非对称性使然。因此,改进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非对称性,应是释减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一直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稳定中国外汇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中国也因此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几年来的市场表现说明,人民币汇率已异化为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国际上关于人民币价值的争论趋热,亦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埋下了伏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现行汇率制度从改革伊始至今10年间产生的积极作用,并立足于当前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着眼于发展,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改革的可能路径:近期保持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中期选择钉住“一揽子”货币;远期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人民币的浮动汇率制。并针对各阶段实施的政策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9-2003年年度数据对汇率水平和波动对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对韩元升值对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有不够显著的正影响,人民币对韩元波动程度增加对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政策含义在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的背景错综复杂,除开政治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以及中美贸易失衡.本文从中美贸易的特点着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难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从而反驳了"汇率决定论"的错误观点,继而探讨了中美贸易失衡的真实原因,最后站在中国的角度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趋势从1994年汇率并轨时即确立,只不过由于连续15年贬值造成的思维定势、国内出口利益集团的利益动机、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的贬值预期和新自由主义教条以为外汇管制必然造成汇率高估等原因,使人们不敢相信而已。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再延长5-8年,在此期间人民币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可以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一方面消化升值压力,一方面逐步实现“浮动升值”。本文通过历史和理论分析,论证了人民币升值期的根据和影响,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汇率为中心调整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的结论。并提出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应适时调整相关政策,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于1994年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市场供求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与我国外汇储备额的快速增长表明:人民币长期呈现升值走势或面临升值压力。人民币长期呈现升值走势和我国外汇储备额快速增长是外汇市场供过于求所致,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及其变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外汇储备额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以1996年到2014年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出口退税与汇率和外汇储备的VEC模型,采用协整检验验证出口退税与人民币汇率及我国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以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出口退税对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的影响程度进行估计,得出如下结论:不增加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出口退税额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不升值的情况下,出口退税额增加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额的增加;出口退税额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则导致外汇储备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现实当中加息之后通常都会使通货膨胀加剧。运用黑箱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宏观的“费雪效应”关系式,即名义利率与通胀率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式可以得到历史事实的验证。因此,传统货币政策的调控思路有必要与时俱进地拓展。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社会折现率相关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全国及各地区的社会折现率进行了测度。测算结果表明,就全国的社会折现率而言,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社会边际时间偏好率虽具有波动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中消费因素的作用在提升;资本的边际社会机会成本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2011年是消费与投资利率平均水平变化的"拐点"年份;各地区加权平均社会折现率稳定在6%~8%的估计区间;无论基于哪种测算方法,地区社会折现率都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特征。得到中国消费与投资利率变动的6个基本特征,进一步提出根据区域异质性有针对性地选定社会折现率、制定消费与投资的引导政策,实现创新驱动以解决投资冗余问题,挖掘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培养新兴产业以提高投资收益率,实现区域间消费与投资的优势互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性质 、两权分离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2004-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参照Vogt投资研究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且相比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更为严重;现金流权比例的增加和两权分离程度的降低能够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抑制作用,且相比非国有控股公司,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金融市场利率数据(1997~2005年)和相关计量模型,对再贴现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回购利率和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利率成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同业拆借利率是我国基准利率的最佳候选者。同时,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 ibor)进行计量分析,亦发现其具备成为基准利率的潜力,但它也存在运行时间短、覆盖面小等不完善因素,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合理区间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可能长期固定不变。只不过,在一定时期,这样一个区间还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实施宏观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合理区间的选择与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市场大多采用单利计息 ,财务管理中一般用复利计算净现值。利用居民储蓄存款利率求出复利率 ,是求复利率的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利与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化是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前提下,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管制利率已不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近年我国正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要顺利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就必须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了解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同时认真分析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寿险公司利差损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承认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寿险公司发生的巨大利差损,因此,对产生利差损原因进行分析,并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样本,得出我国寿险业利差损的实证数值,对于认识我国寿险公司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94年利率和汇率脱节成因的基础上,对9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运行走向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解决“双率”脱节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入世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汇率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世贸组织将减弱中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 ,有效地扩大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 ,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更趋合理。为此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应由过去钉住于美元转为钉住于包括美元在内的一揽子货币 ,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起伏动荡 ,并确保我国对美元区、日元区和欧元区整体经济贸易关系的相对稳定 ;而且 ,在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而宏观经济环境又十分稳定的条件下 ,改革现行钉住美元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