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此,要改变过去作文教学“满堂灌输式”的传统,让学生尽可能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写出他们亲历感受的作文,就是所谓的“探究作文”。  相似文献   

2.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作文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真正成为“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在指导学生立意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写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提醒他们.要少写甚至不写假、丑、恶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一听到作文或叹息或摇头.他们深感无话可说.没有什么感情可以抒发。  相似文献   

4.
作文批改花时多,收效微,费力不讨好,于是不少人呼吁要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上,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问题是如何指导。我想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所谓训练感受能力,就是训练他们不仅仅会用眼观察,还要用耳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创作的天赋,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于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诗人”潜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异彩纷呈的作文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与表达。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词和语句,对一件事物的感受和看法有了连贯的语言表达,所以有必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训练他们把表达的话语记到纸上成文,形成作文的初萌。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速写作个性化进程.提高写作能力”。为了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提出了以下具体目标:(一)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而别人没有的感受,是最有创新意识的感受。(三)在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因此.作文要有创新意识。如何给作文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怎样打开写作的新巧之门呢?下面就我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谈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明确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此。我们认为小学生的作文应源于真实的生活,借助科学的写作技巧。流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求实”;而大千世界神奇无穷,畅想、创造、好奇又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是富有创意的,即“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者把观察生活的过程通过感受和思考的形式反映出来就形成了作文,因此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感受和思考必须存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反映,它往往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并进行充分的感悟和认识,从而洞悉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感受可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引发,并且引起内心某种情感波澜,从而产生某种类似的生活感慨,表达某种思想意趣,渗透个人浓重的主观意识。思考即把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通过理性判断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文教学中,我们曾为学生无“米”下锅而犯愁,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我们又为学生有“米”,却不知道怎么下锅而着急。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激活孩子们的个性化感悟,引导他们抒发个性化的情感?笔者就这个问题介绍几种作文讲评课的课型。  相似文献   

11.
日常作文教学始于小学三年级。对于在学业上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感受力、表达力、观察力、描写力等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如何依托课内单元的命题作文来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我手写我心”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呢?我想,立足于课堂,(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作文小结,是指一篇作文或一个阶段作文训练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就训练目的。或从审题立意。或从选材谋篇,或从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谈感受发议论,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尚存差距,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它不同于一般的作文讲评。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作文小结.是落实作文训练效果,扎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探讨作文小结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目前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并没有对作文评改予以应有的重视,仍采用传  相似文献   

14.
作文训练必须走出依赖教师传授技法的误区,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悟,形成“悟”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悟”性就是机智,就是对作文之道的心领神会,只有在长期的写作训练实践中仔细体悟,才能逐渐形成。古人云:“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以知音。”写作亦然,只有自己动手多写,才能有切实的认识和感受,才能熟中生巧。我们必须注重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切忌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一是在材料选择中启发“悟”性。中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是选材不新,立意不深,他们不善于从日常生活素材中提炼出一个较有深度的主题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思…  相似文献   

15.
探究小学生作文的实际,发现了存在于他们之中的三种困难:一是找不到什么内容来写,无话可说;二是虽然能写,但写的内容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总在表面上打圈;三是文字平板,想象不丰富,手法技巧简单,文字表现力差。特别是有些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如临大敌。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培养学生作文热情,训练这一综合思维过程,要注重内容、注重感受、注重技巧,在全面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去帮助学生写。  相似文献   

16.
联想的妙处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作文的时候,思路不畅通,写着写着就没有多少话说了,写出来的作文好像是蜻蜓点水,内容单薄。主要是不会运用联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纵观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很不乐观,许多学生都害怕作文,写不好作文。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阅读链太少,视野狭窄。二是对生活体验不够,感受不深。于是就造成了无话可说的现象。每当作文课,就成了一些学生的受难日。  相似文献   

18.
作文中的造假现象是相当严重的。鲜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实情感的宣泄,作文只能造假。因此,强调真“事”的叙写,真“心”的投入.真“理”的表达,对于改变作文现状,就显得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9.
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心,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满足与自豪感。他们往往把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心里感受,巧妙地在作文中表达出来,希望能及时得到老师的理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具体操作起来过于简单化的并不少见。许多教师急于求成,“速成”意识较浓,希望学生多出作文,快出作文,出好作文,导致学生以《作文选》中的题材为依据,这篇搬过来,那篇套进去,“无感而发”。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