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朝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契丹族建立的政权,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辽朝政权机构是以契丹贵族为核心,联合汉族封建统治阶层的代表人物,又吸收一定数量的奚、勃海等族的上层分子组成的统治政体.辽朝政权机构的多民族特点,说明其不仅是契丹史、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其特点及渊源予以粗浅探讨,不妥之处,恳请匡正.  相似文献   

2.
试论辽代牧场的分布与群牧管理何天明中国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对适应于本民族生产特点的畜牧经济都十分重视。契丹族源于北方,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代便注重于对畜牧业的经营管理。统一北方以后,辽朝政权辖境内仍然呈现南粮北牧的基本经济格局。畜牧业在契丹部肢驻牧的...  相似文献   

3.
契丹乐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丹人是公元五至十二世纪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契丹文化,公元907至1125年曾以契丹族为首建立起我国北方空前统一的政权契丹(后改辽)。契丹在大量接受汉文化的同时,还完整地保留了契丹本民族的文化体系。这在我国少  相似文献   

4.
辽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于辽朝历史的研究,因局限于汉字资料.以契丹人为主体所建立的辽朝历史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远未解决.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契丹文的墓志不断被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契丹文的解读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学者们也期待着契丹文解读方面的进展能早日用来解决研究辽史的某些难题.  相似文献   

5.
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皇朝,历时二百余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疆域最广时“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将辽阔的中国北疆之地统一起来的少数民族皇朝。辽朝的统治者为适应其统治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辽代文学研究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契丹族统治者在中国北方建立的辽朝,由于“风气刚劲,三面临敌,岁时以蒐狝为务,而典章文物视古犹阙。”(《辽史·文学传序》)辽朝的文学作品传世甚少,已经散佚殆尽,辽代文学可以说是一门散佚了的断代文学。文学作品和有关史料的严重匮乏,史事背景的语  相似文献   

7.
杨莉  杨慧芳 《学术探索》2002,4(3):105-108
从 1 0世纪初至 1 2世纪 2 0年代 ,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辽政权经历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发展阶段 ,但辽朝封建化道路曲折复杂 ,本文依据当时史事 ,围绕辽朝前期的政争 ,探讨辽朝封建化进程。阿保机死后 ,皇位继承权问题是辽朝前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 ,围绕皇位继承而展开的不同集团和不同派系的斗争 ,虽然与辽朝历史上形成的家族世选制有密切关系 ,但其深层的原因乃是封建制与奴隶制的深刻矛盾所导致。因此 ,对辽朝前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些问题 ,有必要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辽朝是契丹族统治者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国家自太祖耶律阿保机(公元907或916年——926年在位)至天祚帝耶律延禧(1101——1125在位),历时二百余年。(后来耶律大石建西辽,又历八、九十年,乃辽朝的继续。)早在公元四世纪时,契丹民族即活动于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其后,它经历了从原始的氏族公社制经过奴隶制发展到封  相似文献   

9.
辽朝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并结合女真、汉人、奚、乌古、敌烈、蒙古里、阻卜和室韦等族上层分子所建立的中国北方局部性政权。这些民族自古以来就繁衍在祖国的东北地区,他们对开发东北和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有过重大贡献。他们的分布随着历史情况的变化也有所变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考证一下辽代东北女真和汉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公元10世纪初,契丹族统一中国古代北方,建立辽政权.他们在继承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契丹文化.在创造本民族文字并将其使用于辽朝统治区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辽代真正意义上的史学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魏志江  潘清 《学术月刊》2023,(12):160-172
从东部欧亚区域史的视角,研究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与宋、西夏和高丽以及西域地区高昌回鹘,东、西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等权力结构关系的变化,显示了辽朝世界秩序的形成、内涵及其特征。这种以辽朝为主导的东部欧亚政治、经济的制度规范以及社会性文化的认同,与费正清教授的东亚“朝贡体系”理论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体现了辽朝建构的东部欧亚世界秩序,即以辽朝为世界秩序中心、以宗藩关系为基础、交邻体制并存的多元复合型的东部欧亚世界秩序。辽朝与宋朝、西夏和高丽以及内亚诸王朝的关系,即辽朝视野下所建构的世界秩序,也体现了包括辽朝在内的以多元一体为格局的中华民族对于塑造东部欧亚区域历史文明形态和推动世界秩序进程的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公元十世纪初,随着唐中央政权没落以及中原地区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耶律阿保机领导契丹族嵋起于我国北方。九三六年(太宗天显十一年),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契丹政权扩及到华北。九四七年(太宗大同元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朝把政权分“北面”、“南面”两个系统,即“北面官”和“南面官”。  相似文献   

13.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12,(6):9-13,31
佛教在契丹族建立政权以前便受到重视,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以后至辽朝各位皇帝统治时期呈持续发展状态。佛教是辽代统治阶层和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在北方草原上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都超越以往。辽代的佛教与城市的发展相伴随是辽代佛教勃兴的特点之一,佛寺和佛塔是标志性建筑。对萨满教和佛教的历史作用要根据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性质予以评价。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行为准则。辽代佛教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公元815年,肇源县属归契丹治内。契丹族的形成由耶律氏和萧氏两大部落融为一体。契丹族,出于东胡源于鲜卑,是东部鲜卑宇文别部之一支。契丹族语是东胡语的分支,属阿尔泰语系。契丹文字使用时间不足300年,金灭辽后渐渐失传。  相似文献   

15.
契丹国家生产的时间和最初发展形态问题,是研究契丹国家历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多年来,学术界通常认为:契丹国家产生于建辽之际,契丹国家,指的是辽朝和西辽。说契丹建国,指的就是契丹建辽。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误解。客观的情况是,契丹建立的国家政权,并不仅仅以辽...  相似文献   

16.
“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芮忠汉要正确评价“遭渊之盟”,必须从历史上认识契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早在北魏太祖登国三年(388),契丹族同中原王朝就有了交往。当契丹族被慕容氏破后,逐水草而居时,就有“许多部众相继归隋”①。唐贞观二年(682),当契丹还处...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研究的百花园里 ,最近又有一部新书问世 ,这就是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黄凤岐先生撰著的《契丹史研究》。读过之后 ,受益匪浅 ,感到有必要作一评介。  该书共分八章 ,并有前言“契丹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与附录“契丹历史大事年表”,分别讨论了契丹族的族源和族属、契丹族的历史、契丹族的政治、契丹族的经济、契丹族的军事、契丹族的文化、契丹族的习俗、契丹族与周边的关系 ,总计 3 2万字。在“前言”中 ,作者有较精辟的论述 ,充分肯定了契丹族的历史贡献 ,诸如为中国走向统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对北中国的开发建设 ,稳定…  相似文献   

18.
辽·金·西夏     
《中文信息》2007,(6):00-107
公元十世纪初到十四世纪,中国北方诸民族纷争崛起,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加速了封建化过程。同时又以他们新兴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统治权,其中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建立了”西夏”,女真旗建立了“金”。这些入室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旅,在陵寝制度上。吸收了汉旅传统文化,同时还保留了许多民族特色和习俗。这种汉族文化与北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是中国陵寝制度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9.
辽朝的中央宿卫军关树东建立了辽朝的契丹族,保持其游牧民族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随阳迁徙,岁无宁居,以毡帐为室。皇帝及中央官属也不定居京城,仍四时逐水草而动。辽虽建有五京,但皇帝的行在所──捺钵,汉译行营,才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皇帝起...  相似文献   

20.
辽朝刑罚制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朝法制中的刑罚制度 ,与传统的汉族封建法制有许多不同之处。诸如“射鬼箭”、“瘦死狱中”及用沙袋、木剑、铁骨朵等刑具对犯人施刑等 ,均展现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刑罚制度中野蛮与残暴的特征。同时 ,契丹统治者在执行刑罚中宽契丹、严汉人及草菅人命、乱施杀威等作法 ,也是辽朝奴隶制残余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在刑罚制度上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