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朱舜水命名的"舜水学"之所以能够成立,不仅反映在舜水对先哲的思想传承上,主要还在于其传奇生涯、学问技能、师友关系、回传故土、中日交涉以及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舜水可谓近世最了解日本的中国士人之一,但其日本观也有局限性.与中国近代以前几乎所有的日本研究者一样,舜水的日本观也有以中国为参照系的模式特征.因此,在舜水的日本观中,共同点仍明显多于不同点,中国色彩仍大大超出日本特色.除了文化观和日本观,舜水在其他思想文化领域其实并无太多原创性的东西.他虽然以实学、实用、实行著称于世,但在理论高度上却难与明清之际的实学大师们一比高下;他虽然也对明朝覆亡的原因做过总结、对未来的政治制度做过设计,但与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相比仍有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2.
汉字最初传到日本之时作为象征神圣与权威的事物被日本人民所崇拜。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时期以来众多的知识分子却提出了以废除汉字为主的汉字观,并开展了盛极一时的汉字废除运动。明治知识分子的这种汉字观是受国学者及水户学者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自国优越思想。明治时期的汉字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既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及其革命运动,无论和日本政府,还是和日本人民都有很深的关系.由于今年正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我想整理一下我国关于《辛亥革命与日本》的研究成果,大体上介绍一下和下列问题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一、概述性的论著,二、革命前夕革命运动与日本的关系,三、辛亥革命本身与日本的关系,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措施,四、对辛亥革命进行干预的日本人的活动,五、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观.  相似文献   

4.
无常观在造就日本人的精神方面尤其是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感叹世事无常是日本文学永恒的主题。日本中世,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人们笃信末法思想,无常观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使得中世文学中的无常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中世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认为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日本的国家独立.他认识到西方文明世界的规则是弱肉强食,希望日本也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因此他一贯主张利用"文明"的口号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福泽谕吉的思想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6.
安藤昌益是用"气行论"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他认为,气有进退之大小、阴阳之大小、以及厚薄、老若的差异。基于气的运行之不同,首先产生了国与国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其次基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国民的差别与优劣。可以说,昌益的国家民族观里含有差别歧视性,并且显著地表现为作为日本与日本人的优越性。昌益的地理观与他的国家民族观及其历史观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看来,日本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国民的优越性和日本的神圣性(神国史观),他的这种观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的思想,很可能仍深藏于现代日本人的意识中,从而影响着现在日本人的思想与行动,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当前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忠义”观与武士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的"忠义"现与武士道精神是代表日本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传承中,保留日本民族自身专有的遗产,呈现出一个完全特殊的国民形象.日本民族的忠义观也具有其特殊性.我们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忠义"思想的雏形─姓氏制和家徽;"忠义"现与佛教的相互影响;朱子学与武士道思想;"武家政权"与"公家政权";<保元物语>等对"忠义"的歌颂.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至今的近两个世纪中,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伴随着世情及日本国情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主要有三次变化,即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却一脉相承,都有一种"亚洲联合"的思想在里面,大东亚共荣圈只是对亚洲主义的一种扭曲.了解日本东亚秩序观的变化及其实质,利于东亚各国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9.
在纽曼大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牛津运动、宗教观念和反自由主义三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宗教因素.这三个因素成为纽曼大学思想的宗教根源,帮助塑造了他对大学目的、性质和范围以及知识观、自由教育观、理性观的论述,并铸就了纽曼大学思想的古典保守特性.这种强调信仰、道德等精神性事物的宗教根源使得纽曼的大学思想具有更为广阔的哲学视野和更为重要的现代性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环境伦理思想产生于公害引起的社会问题,它历经了四个阶段,现已进入成熟期,其主要论题涉及五大方面;日本重要思想家的环境伦理观主要有池田大作的依正不二观、高桥进的东方人伦观、岩佐茂的社会批判观、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岸根卓郎的共生系统观。对日本环境伦理思想的评价要从其与日本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与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比较入手。日本环境伦理思想的未来走向有五大趋向。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对运动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运动观.文章在解读其相关著作<物理学>的基础上,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和两个比例定理,并阐述了其思想和方法对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甄是清初较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富民"观,尤为学者津津乐道.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不少学者认为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市民阶级的要求,甚或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对此,笔者提出了异议,通过对其"富民"观的考释,认为唐甄的这种思想,实质上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80年来,中共领导人的"五四”观自始即采用了激进的革命话语系统,强调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和爱国精神,用政治运动统摄思想文化运动,把五四运动看作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这种"五四”观对学术界中国现代史研究产生了导向性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全面、深入地研究"五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产生、发展逻辑历史证明,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不仅具有实现"与时俱进"的体系保障、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今天必须坚持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即坚持以"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思想来指导新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5.
近卫文麿作为日本法西斯独裁政治的主要推行者,是一个典型的天皇主义者和法西斯右翼军国主义分子.本文通过对其思想的考察,全面解读蕴含着的以"国际和平观"为核心的强权政治诉求与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以益于准确把握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下其对日本的内外政策做出的历史性抉择.  相似文献   

16.
佛教于6世纪经由朝鲜半岛国家之一的百济传入日本。佛教文化自传入日本后即受到包括皇族在内的各个阶层的欢迎,融入日本人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之中,其基本理念"无常观"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感叹世事无常是日本文学永恒的主题。本文对日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无常观思想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
叶适的永嘉事功思想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形成了道器合一的思想,他指出万物皆动,强调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文学风气的形成,文学形式的演变也是运动发展的,因此他认为应该以“尊古不陋今”的观点看待文学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叶适道器合一思想及其与“永嘉四灵”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叶适发展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8.
日本无赖派文学是二战后日本最早出现的有典型性的文学派别。而坂口安吾作为该无赖派文学的两大泰斗之一,其文学观代表着日本无赖派文学的特征。其独特的文学观与其个人性格、自身经历、当时的社会状况紧密相关。堕落颓废、反叛传统、人性自由、孤独虚无等思想构成了其文学观的内涵。无论是日本学界,还是中国学界对其文学观都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五四白话文运动是为了适应中国现代化的要求而进行的一场语言变革运动,旨在建立一种“活的文学”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活的文学观、实用的文学观,是胡适白话文学观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天皇"这一提法虽然在7世纪才正式产生,但是天皇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民族思想特征在日本本土却早已产生。天皇观在其形成过程中,自然受到儒教、佛教、基督教等外来思想的影响,由于受当时的政治因素、社会思想意识等制约,天皇观也表现出受容和排斥等多重方式。从圣德太子时代对儒教思想的大量吸收到江户时代的大力提倡,明治维新以后转向对西方立宪政治思想的引进的过程中,天皇观都表现了其自身极大的灵活性。正是基于这一灵活性,天皇观才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成为贯穿日本民族政治主体的核心思想,从而保留了它的主体性特征。对这一主体性特征的具体和确切的把握,对研究日本民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