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近30年来新加坡全国出现的大规模语言转移缘于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全国性语言运动:华语运动和英语运动.该运动由政府发起并全力推动,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远在语言学史上可谓罕见.政府通过普遍宣传、大众教育、行政措施等方式,达到了“突出英语、扶持华语、消灭方言”的预定目标,华人使用十多种汉语方言的传统发生了根本变化,普遍转向使用华语和英语,放弃方言.新加坡华人的语言转移与其他移民国家的语言简化趋势明显不同.近三代新加坡华人至今也没有大范围转向完全的英语单语制,而是保持英语和华语双语并存的局面,英华双语兼用的趋势还会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2.
语言环境是影响语言态度的重要因素。对佛山地区青少年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由于学习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对英语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声望有着高度的认同;普通话和广州话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已经趋于同等地位;文化环境是方言的重要载体,对地方文化的传承有重要作用。重视对语言环境的分析有助于方言复杂地区的语言政策制定和规划,对语言发展趋势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语言和谐环境的长远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对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冲击,我国应采取“由点到面”——从国际化大都市扩散的策略,采取“两手抓”的语言规划方针,即一方面开发研究英语学习自主策略,缩短英语教育时间;另一方面,增强语言内外和谐,平衡普通话和方言、英语和汉语关系,立足长远,降低强势方言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普通话在本土的地位和使用规范,建立平等、和谐的语言环境,并为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传播创造平台。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着重调查90后大学生对普通话、方言、英语及英汉语码混合等语言变体语言态度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女生受试者对普通话、方言和英汉语码混合语言变体的语言态度普遍好于男生受试者,而男生受试者对英语的语言态度更为感性。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语音学的角度来分析榆次方言中l不与u拼 ,n不与u拼 ,l+u与l+uo、l+ou同音 ,n +u与n +uo同音等现象 ,结果表明 :在榆次方言里 ,舌尖中、浊这两个发音要素使其后的u变成了 。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不同文化背景带给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引致的障碍,论述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及相通性;汉式思维对于英语学习所带来的障碍并非无法逾越,关键在于语言学习要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并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两种语言的相通之处,以利于消解英语学习与交流上的障碍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英语热潮下对汉语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学习热潮在我国不断高涨,相比之下,汉语却受到不应有的冷漠。汉语的书面形式———汉字不仅扫除了不同方言之间交流的障碍,更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中华民族身分标志之一。在当前学习英语的热潮中,不能忽视汉语的学习,要从语言政策层面和民族意识的高度确立汉语的地位,才能在新世纪重铸汉语辉煌。  相似文献   

8.
论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认知-知识语言双元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人脑语言学习功能的模块化特点的分析,并运用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和认知论等相关理论,同时基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提出了成人在英语语言习得中所形成的大脑语言双元结构理论的假设,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在成人的英语学习中,英汉两种语言的交叉对比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母语对英语的习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相互影响和制约,语言安全是文化安全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当前存在很多与文化安全相关的语言问题,如国家外语能力不强、英语和网络语言冲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在国际上和信息世界中地位不高、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和地域方言濒危。要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科学进行语言规划,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和地域方言,同时进行外语规划,提高国家外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考察义乌方言入手 ,讨论现代汉语“V·de”结构及“de”的性质。现代汉语“V·de”结构与义乌方言的类似结构有着非常规整的对应关系。现代汉语里的“de” ,不管书面语作“得”还是“的” ,语音形式只有一个 ;在义乌方言里一个“de”却对应着两个不同的读音 :[tai]或 [ ]。两个读音泾渭分明 ,从不相杂。义乌方言的这一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它将引导我们分析各家的观点 ,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汉语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但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说普通话或者是把普通话说好,它极大地受到方言的影响,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掌握到很好程度之后开始的,英语发音极大的受到母语(包括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与此同时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又有多组发音相类同的音素,普通话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发音的好坏。本文就普通话、方言、英语发音三者间的联系展开论述,论述了如何利用母语发音因素的正面效应并克服其干扰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接触看东乡语和临夏话的语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乡语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一支,临夏话是汉语西北方言的一支。东乡语和临夏话的使用者同处于甘肃临夏地区。这一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所以语言间的接触影响也比较频繁。本文主要探讨东乡语和临夏话由于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语序变化现象:东乡语受汉语影响已出现svo句式;临夏话受当地少数民族语影响,基本语序已变为sov型。  相似文献   

13.
不同语言文化互动交融而形成的外来词现象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进行研究,就是追溯中德文化交流的过程并探求其发展趋势。在当代德语外来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文外来词至今在国内外学界仍未得到完整的梳理和分析,运用计量语言学方法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这一文化互动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早期进入德语的中文外来词发音多源自粤方言,主要通过英语进入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当代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则呈现数量持续上升、拼写方式向拼音化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双方面的影响。结合高职阶段英语的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及语言习惯四个方面对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进行了分析。以期运用好这些迁移规律.使母语最大限度地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对英语方言的翻译采用汉语方言对等翻译的方法,虽然是目前英语方言翻译的主要方法,但是从翻译效果和后期反响来说却不尽人意。由于英汉方言存在各自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单纯方言对等直译不能传达原著的精髓。张谷若先生在译《德伯家的苔丝》时候采用山东方言进行翻译,不仅不能完全传达原著的文化,还为国人阅读增加了一定困难。任何语言的方言都无法用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做对等替换,只有恰当的运用汉语表达法和加以一定的注释说明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坡脚土家语有n、η 两个鼻音韵尾。该语言有些词的鼻音韵尾是从原始藏缅母语继承下来的,有些词则是在土家语从原始藏缅母语分化出来之后才产生的。坡脚土家语鼻音韵尾的发展演变跟韵母元音、鼻音声母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该语言与汉语之间长时问的频繁接触也对其鼻音韵尾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疆汉语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就其构成方式来说,仍与普通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结构方式特点的分析,概括出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构词方面的一些特点,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疆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有关语言接触的探讨,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研究的方法、接触的机制、与其他学派关系等方面;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研究中关注于接触与语言的变异、借词、语法渗透、语音干扰、翻译研究等方面;在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研究中主要涉及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言现象、方言系属、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互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间接言语行为是一个特殊的言外示力类型,它是人类语言包括英语、汉语在交际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不同文化实现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言语形式是不同的,这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障碍。本文通过对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的具体案例的分析,强调在外语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前提下侧重语用能力的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