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先锋 《云梦学刊》2001,22(5):83-86
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赋予理想信念教育以丰富内涵,而且对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必须正确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内在联系,坚持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做好结合文章,把理想信念教育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信念是价值观念的升华和体现,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9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主力,其理想信念存在一定的淡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理想信念淡化,个人主义倾向凸显;第二,道德理想知行不一,个体行为有时失范;第三,轻视传统生活方式,追求流行生活观念;第四,看重现实名利,轻视理想价值.为此,作者认为,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筹划内容,拓展教育方法,运用优秀文化,发挥典型作用,不断强化其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的讲话中,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勇做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泰山"挑山工"精神蕴含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毫不松懈的自律意识、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应是泰山"挑山工"精神的题中之意。泰山"挑山工"身上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恰恰是当前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因此以泰山"挑山工"精神为指导,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为指导,探索对大学生开展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教育、勇于担当的责任教育、自律教育、奋斗精神教育、敬业精神教育,通过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日常生活、校园文化等途径来将泰山"挑山工"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各自为政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与思考,阐述了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内涵及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学校机构调整、资源整合、教师的综合素养等方面对"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过度的新媒介沉浸中,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让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开始出现风险性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四史"当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治国理政的智慧,是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必备的"营养剂".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深入开展"四史"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活力色彩和时代意涵.在实践中,应当利用思政课主阵地、校园文化主端口、互联网主渠道,不断提升"四史"教育的引领力、鲜活力、感染力,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当前西方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双重影响下,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要改变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佳的状况,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理想信念教育阵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党自身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根本要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三个代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近期目标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落实好"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理论自信.思政课教师理论自信,是讲好思政课的真理支撑、是学生理论自觉的重要前提、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点.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自信缺失问题.面临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迷失旁落、理论研读创新不足、课堂教学底气不足的问题与挑战,思政课教师应在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教学上自我"革命",切实增强自身理论自信,才能教育引导学生领悟新思想、贯彻新思想、宣传新思想、实践新思想,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9.
王岑岑 《南方论刊》2022,(1):102-104
思政工作的核心就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提到"国家强关键在于文化,网络,科技,经济",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迎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创新研究对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金山 《理论界》2005,(5):175-176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诸多新动向、新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何鸣 《江淮论坛》2006,(2):134-137
"意义"主要来自媒体的生产,而有选择的"呈现"与有意识的"遗忘"就是意义生产的基本策略.万科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房地产大企业,王石作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其品牌的营造、"白领"的想象或偶像化的运作,主要得益于媒体的"呈现".这种"呈现"同时"伴随"着"遗忘",如对"万科金色家园"的业主与万科集团的纠纷,深圳的媒体就表现出让人不可思议的沉默.其实,在媒体与万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以利益为原则的同谋关系,媒体需要来自万科地产巨额的广告收益,而万科也需要来自媒体的"呈现"与"遗忘".媒体与大公司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必须引发我们对媒体的思考媒体必须以"公器"作为其基本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杨建华 《社会科学》2002,1(9):35-38
我国传统理想人格追求人格的“完美” ,结果却违背初衷 ,葬送了国民的“精神家园”。本文提出完整人格 ,以人格的“完整”来归还本属于个人的人格完整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引领人们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并主张完善人格 ,从完整人格升华到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殷国明 《社会科学》2006,(8):174-179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理论与批评陷入了"精神疲软"和"话语城堡"之中,失去了原创性,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失去了对于文化之根--"元点"的追寻,在历史线索方面有所迷失,而且远离了具体的文艺创作实践,使文艺理论与批评失去了原生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研究所纠结的问题,其实也是现代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普遍的方法论问题。出于"中国儒家重伦理"的历史认知,周作人呼吁在学术上应学习希腊"纯粹求知"的"科学精神"。如果说"回到鲁迅"已成为一种共识,那么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回到周作人"也是必需的。道德不仅是认识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周作人的悲剧不在于他的道德学说,而在于他未能真正履行自己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6.
阿Q、王秋赦、赵多多们扭曲的造反欲望及其愚昧、"沉默"中的"爆发",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体现。他们的"爆发"具有相同的物质和人格背景、行为动机,它比"从昏睡入死灭"的"沉默"具有更大的历史危害性。这类形象也成为历史运行轨道上具有特殊警示意义的路标。其经典性的艺术生命力的生成,源于作家高出于同时代人的历史反思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作家创作取向和忧患意识的深度差异,也决定了形象的艺术价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认知成为解读其"边缘性"的基本思路.20世纪中国面临着贯穿百年的"现代性"危机--价值观念失范和制度性体系脱序的整体性危机,而原本就是西方现代文明危机产物的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作为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回应和救赎方式因此东渐而至并渗透到文学话语中.然而,本土化的存在主义(文学)只能对"现代性"危机起到文化重构、艺术救赎的作用,如何从存在着的意义世界推衍出对秩序性建构的现实救治不是其价值所在.而马克思主义则以既能提供道德和信仰层面又可以重建制度性秩序的话语方式回应并克服着中国的"现代性"危机,并在其"中国化"过程中被转译为主流文学的"现代性"主题内涵.在此意义上,存在主义文学的边缘性正是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合理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王玉琴 《天府新论》2010,(4):128-134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内涵,学界普遍以王国维是"中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而把"境界"等同于"意境".通过对两概念的统计和辨析可以看出,两者不能等同,王氏对"意境"的使用仍不出传统诗学范围.而从<人间词话>中"境界"使用的频次、内涵、结构、思想资源等方面和意境比较,则王氏"境界"说有二层大的内涵,一是境界的本意,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一层意义是意境不具有的.二是境界在意境的范围之中,但境界是意境的高级阶段,有境界必有意境,而有意境未必有境界,境界是在意境的基础上融入格调、无功利之真、堂庑气象等元素之后一个更高的原则和标准.<人间词话>在文论史上的意义是"境界"说,而不是"意境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