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语电影《童年的稻田》表明目前三江侗语代际传承情况有好的一面,也蕴藏着危机。实地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文章结合电影中所折射的语言代际传承问题以及田野调查结果,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侗语面临的代际传承危机,提出以言护根、以文续脉,实施侗族母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四个一”工程等活态保护策略,以提升侗族人民的母语文化认同,从而守住侗族文化的“根”,延续侗族文化的“脉”。  相似文献   

2.
侗族的祖先崇拜是侗族传统文化重要部分。侗族祖先崇拜主要形式有始祖崇拜、宗祖崇拜、家祖崇拜等。侗族祖先崇拜具有汉族等民族祖先崇拜的一般特征,但也有自己民族特色,例如至今还保存着一种与父系社会制度有关的萨岁崇拜以及带有浓厚的英雄化色彩等。侗族祖先崇拜在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心理调适与安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侗族文化具有女性思维偏向,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中形成的,体现在侗族的“月亮文化”、“补拉文化”、“前喻文化”中。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梳理、田野考察等方法对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黔东南侗族武术在技术上体现出山地特征,传承上呈现出地缘和血缘特征,技击心理上表现出防御特征;并认为山地自然环境下侗族先民的生存竞争、宋朝以前侗款组织下的武装防御、明清时期反抗斗争、宗教信仰下的"禁忌"和祭祀活动是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侗锦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传统生活用品,是侗族服饰中具有标识性的符号。侗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种族繁衍与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侗锦为例,着重分析侗锦图案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元交融的特点,从族群之精神、民俗之载体、生活之愿景以及形式之语境四方面阐述其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侗族主要分布在怀化市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会同、黔阳、溆浦和邵阳市的绥宁等县,其中怀化市是侗族聚居的主要地区,占全省侗族人口的90%以上。侗族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语言、音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饮食、文化和建筑风格,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忌讳、传统节日等。侗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资源,充分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独特的环境与侗族民众生态伦理观相伴而生、相伴而存,在这种合力下产生出侗族地区丰富的生态法文化,内容丰富,实体结合程序,可操作性强,有力地维护了侗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反思侗族生态法文化中存在不足,对其加以修正、调适,与国家环保法形成一个有着必然逻辑关联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艺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彰显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侗族服饰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是侗族民族审美的重要体现,更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通过对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民族、文化,对侗族男士、女士、儿童、老年服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作为侗族服饰的专用面料侗布制作工艺。旨在传承和发展侗族服饰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侗锦是侗族织物中的精品,它融进了侗族妇女的心血和精力。侗锦图案多样,韵味深厚,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一、蕴含民族传统文化侗族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进行记录,因此他们很多的历史传说、宗教故事等就通过侗族妇女们的手表现在侗锦上面。很多时候,侗族妇女都是把人们对历史、祖先、迁徙、故土、战争和信仰等的回忆和缅怀演绎成各种图案和符号编织在侗锦里。如通道播阳民间收藏的一幅帛锦,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神话史诗《金汉与黎妹》的故事。帛锦中,黎妹用竹竿挑起亡夫的布衣,去神鸟雁鹅村寻找亡夫,一路上趟过浑水河,越过高  相似文献   

11.
<正> “巫医”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在贵州东部侗族地区广泛流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巫医”文化。贵州东部侗族的“巫医”具有族群的集体参与性,它反映着侗族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本文在调查之基础上,就“巫医”文化试作初步的探折。  相似文献   

12.
江明生 《民族论坛》2015,(2):57-61,65
文化产业园创建和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是文化产业园中一种形态。了解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的概念、特征和可能性条件,以及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的项目体系,结合侗族地区实际,提出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侗族,栖身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崇山峻岭之间,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绮丽多姿的侗族文化。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侗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走进通道侗寨,鼓楼前、芦笙坪里、风雨桥上,甚至寨门边,随处可见形式多样的侗族传统体育活动。孩童踩高脚、拣子嬉戏打闹,青年人抽陀  相似文献   

14.
侗族大歌与自然有关系?侗族大歌与侗族建筑有关系?侗族大歌与侗族稻作文化有关系?侗族大歌与侗族本土制度以及社区伦理有关系?不错,侗族大歌存在于以族群和地域为特征的自然生态及民族民间人文生态的多圈层系统运动之中,因其和谐而生。  相似文献   

15.
侗锦是侗族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同族人民文化心理,展示了侗人民的智慧,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是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锦的历史出发,来描述侗锦传统图案的特色,结合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来探讨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侗族口传文学《珠郎娘美》是侗族社会流传百年的口传经典,通过哀婉的爱情故事塑造出来的侗族女性形象,既是侗族文化瑰宝,又是侗族社会女性意识的象征。通过对《珠郎娘美》叙事歌、侗戏文本的研究,揭示侗族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和敢于追求独立平等的人格等方面,而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根源在于侗族社会有适合女性意识培植与生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地域集中,语言相同,但因内部支系不同,表现在服饰上则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侗族服饰的分类、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没有一般的文化,只有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民族的文化。侗族有自己历史悠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侗语声调是侗族民族文化中的三大瑰宝。  相似文献   

19.
侗族传统桥梁文化在侗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当前侗族桥梁文化面临营造技艺失传与桥体建筑年久失修等濒危现状,令人十分堪忧。因此,亟需对日益濒危的侗族传统桥梁文化遗产开展全面而系统的抢救性调查记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20.
郭婧  吴大华 《民族学刊》2010,1(2):91-99,164
侗族习惯法作为一种从远古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继续影响着侗寨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虽然侗族习惯法与刑事制定法之间在定罪和刑罚上的差异导致两者之间存在现实冲突,但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自治地方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刑法具有立法变通权,"两少一宽"刑事政策为侗族习惯法提供了法律依据;相对罪刑法定主义为侗族习惯法提供了理论空间,刑事和解制度在侗族地区运用为侗族习惯法提供了实践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