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们在评述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时,一般总是推崇浑天说和盖天说,而对起源更早的平天说则甚为冷漠。诚然,浑、盖二说中提出的曲面(或球面)的天宇概念是导向近代天文学的一个很基本的概念,而平天说则连这样一个必要的概念也未提及。对于王充在《论衡》的“谈天”、“说日”两篇中所阐述的宇宙模型,人们也一般将它等同于平天说而予以忽视,在王充的宇宙模型中,平正的天地是一个首要的前提。王充基于一般可鉴的客观现象和事物运动规律,在“谈天”、“说日”中对平天说作了论证和解释,使王充的宇宙学说有了一个坚实的认识论基础,从而成为一个足可与浑、盖二说相提并论的独特的平天说。而且这一学说在宇宙结构、地理概念和太阳视运动诸方面都有高于浑、盖二说的许多优点,今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落下闳为巴人之源出赤狄支系皋落氏者,汉代浑天仪由落下闳始造,浑天仪所本理论为浑天说,而由落下闳的族属及其郡望学统、战国测星和西汉改历的史实、浑天思想的神话来源等观之,浑天说、浑天仪或非先秦华夏之族的旧学古器,而极可能起源于四夷中的狄、巴之族。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中的"浑深"、"偏拉"等六词有的辞书未收,便通过文中用例对其词义进行考释;有的辞书已收但解释不一,就借文中之例进行考辨;也有的辞书已收,且所释一致,也结合文中之例作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司马相如作为文字博物学家,其赋中动植物异方殊类,驳杂万象,凡天上地下,水居陆生乃至神话传说、古籍字书等无所不包。这些动植物多以名类聚,鱼贯而列,一词一语,均非简单堆砌可成,文情所至,结构浑成。或彰显帝勋,或暗寓武功,均隐含赋家褒贬之旨,堪为后世模则,然后学多师其辞而遗其意,不解相如旨归。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3):62-63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相似文献   

6.
《尚书考灵曜》是尚书纬的一种。前代学者对《尚书考灵曜》宇宙结构多有模糊认识。《尚书考灵曜》实际上属于盖天宇宙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地有四游"和"日行九道",并且对"日行九道"学说作了数术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秦汉是我国古代宇宙理论的形成时期,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古代宇宙理论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宇宙理论的探讨十分活跃,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围绕着汉以来的盖天说、浑天说、平天说和宣夜说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又出现了穹天论、昕天论和安天论等宇宙理论。总的来看,浑天说占着优势,盖天说仍在演变,浑盖合一论出现,平天说受到责难,宣夜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天地观是人类对天、地、星辰运行变化认识的智慧结晶。我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天地观主要有“盖天说”“宣夜说”及“浑天说”三种。通过对这三种学说的研究发现,“盖天说”对《黄帝内经》阴阳升降理论与人体组织结构理论、“宣夜说”对《黄帝内经》运气理论、“浑天说”对《黄帝内经》阴阳关系理论与藏象理论的形成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不着一字,自得风流袁枚论诗,一个重要观点即作诗全凭天分,非关学问。他在《随园诗话》中多次涉及到这一观点。他说:“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往往古今人持论,不谋而合。李太白《怀素草书歌》云:‘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公孙大娘浑脱舞。’赵云松《论诗)}云:‘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o对于近体诗的创作,袁枚就更强调诗人的“天分”了。他认为创作全凭“天籁”,人力是无所谓的。他写道:“作古体诗,极迟不过两日,可得结构;作近体诗,或竟十日不成一首。何也?盖古体地位宽余,可使才气卷轴,而…  相似文献   

10.
从“浑脱”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为囊橐的“浑脱”“浑脱”一名,最初绝非汉语词汇,而是百分之百的“外来语”,即非汉语的译名,这是毋庸置疑的.明代的陈士元在其《诸史夷语解义》中说道,“浑脱,华言囊橐也”,视其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囊”.同属明代的叶子奇在其《草木子》中,将“浑脱”解释得更为具体:“北人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逐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揉软.用以盛乳酪,谓之浑脱.”这里“浑脱”则被释为用以盛装乳酪等液体饮料的牛皮囊,而这里所说的“北人”,当是指“中国以北之人”,亦即北方境外非汉族的“夷狄”之流.故“浑脱”源自“不开化”的域外“蛮人”.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四赋"是指扬雄入仕后所作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和<长杨赋>.文章就"四赋"的写作时间、旨趣和表现手法分别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考证和评述."四赋"的创作,证明扬雄是一个关心民瘼、以天下治乱为己任的文人;而这正是他"三世不徙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天地人者曰儒”-黄宗羲与科学关系之系统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的"人"———特别是大家的思想、素质与学问等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科学精神、造诣和修养等则可能是其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要素。文章通过"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与科学关系及其影响的系统观考察,揭示了科学在人的塑造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汉扬雄"通天地人者曰儒"可谓是千古不易之论。  相似文献   

13.
扬雄的文学批评具有独特的体系,它建立在易学之上而又有所发展。扬雄《太玄》与《周易》有联系,亦有区别。《周易》主张二要素论,《太玄》主张三要素论。《太玄》的三要素即天地人三要素,乃阴阳二要素加上作为批评主体的人。扬雄突出了人在文学批评中的主体作用,并用它建构了一套完整的文学批评的模式,这是扬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突出贡献,而且在这一点上西方各国的文学批评家尚无人能与扬雄相比。扬雄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秉持发展的前进的立场,此可以概括为发展的批评观。扬雄的文学创作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尝试的批评范式:尽可能多地涉道。在《太玄》中,扬雄还建构了四组对偶范畴。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天地相对尺度的认识上,中国和古希腊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希腊人认为地远远小于天,中国人则主张地的大小可以与天相比拟。导致中国人产生这一认识的根源在于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观念和宇宙起源演变理论的影响,传统的天地测量之术则给这种见解提供了数理依据。另一方面,东汉王充通过对在不同地点观察太阳出没时的大小及北极星方位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地小居狭”的主张。王充的论证方法与托勒密是相通的,而思想根源则与其重视量的概念的思想方法有关,但他的观点长期被人们所忽略,未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扬雄治学,从辞赋到学术,都是在模拟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文章总结了扬雄明道崇圣宗经的治学模式,认为这个模式是扬雄对后世产生的最大影响,而且是理解扬雄学术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扬雄用喜好"雕虫篆刻"的"童子"拟喻喜好赋文学创作的人,其拟喻是对赋家身份的建构和价值评判。汪荣宝在《法言义疏》中认为童子的雕虫篆刻是费力甚多而实用性不强,故价值甚低的行为,扬雄用以拟喻赋文学创作,以表达他对赋文学价值的轻视和否定。汪荣宝的疏义对赋学界影响甚大。然而,汪荣宝对扬雄童子—壮夫论的释义在主要的方面并不正确,其释义对人们正确理解扬雄的童子—壮夫论产生了误导作用。本文认为,扬雄的童子—壮夫论应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中,童子对雕虫篆刻的喜好所导致的童子对文字书写之功利目的的远离,所生成的童子于文字书写中的游戏娱乐之心理必须给予重视,扬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他用经学式"壮夫"的极具价值否定了审美式"童子"的极无价值,用成圣的英雄观取代了大赋作家的英雄观,用为天下思想立法的宏大人生追求抹除了游戏式创作大赋的人生辉煌。扬雄的"童子—壮夫论"如此把赋家在汉代的特定身份和价值敞亮出来,为中国后来的赋家论提供了基本的问题意识,开启了用经学宰制赋文学的理论方向和道路,从文艺学的角度看,其赋家身份的经学建构导致了赋家身份之文学本位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此谱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订扬雄生平及著作。一是择录扬雄所处时代中诸如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大事,以期为扬雄研究提供一些较为翔实重要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8.
扬雄为西汉时川籍著名学者、辞赋家.明以后,其身价一落千丈.论文以史料为据,论证了扬雄事王莽之说之不足据,为扬雄在政治上平反.论文又以后人大量赞美扬雄的诗文,对扬雄在历史上的地位,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轩辕,为星宿名,蜿蜒如龙如车,喻指通天的神车,玉璜是通天的虹桥,熊为天熊,通天的神话动物,即天与地、阴与阳之间二元对立的调解者、中介者的形象。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中介物的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前二者作为神话想象的运载工具,有着互为象征的对应性:玉璜的形制中有一种雕刻出双龙首(有时则为一龙首)的原型形象,故为龙璜或龙形璜;轩辕神车为龙驾之车,上天入地。所谓黄帝骑龙而升天的传说,成为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神话情节中的最佳实例。璜为龙形天桥,轩辕为龙驾之天车。有熊为升降于天地之间之天熊。对于黄帝之多种名号的这种三合一式贯通阐释,能够顺理成章,调和三者间的符码矛盾和语义对立,达成统一的神话理解。充分利用四重证据的论证优势,对此做出多方面的证明,将是找回并有效解读有关华夏人文初祖的文化记忆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扬雄尊崇孟子。他以孟子为法,力辟异端,维护儒学传统。在思想内涵上,扬雄重仁厚义,追孟继孔,并精体实践,切实履行,将孟子学说发扬光大。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不异,将孟子列入道传序列。其尊孟思想在后世引起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