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劳动力的使用权归生严经营单位所有,而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使劳动力必须经过转让才能归生产经营单位.全民所有制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决定了这种转让必然采用商品形式.同时文章还论证了社会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证明劳动力的商品性质.最后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未否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2.
使用中国省级层面劳动力市场分割数据,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回报的影响。研究表明:(1)劳动力市场分割会显著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2)在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低时,劳动力市场分割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回报,但在人力资本水平高于临界值时,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降低人力资本回报。(3)市场分割会显著影响女性、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水平,但是对男性、城镇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启示是:从短期看,"一刀切"的市场分割保护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低素质劳动者的收入,但并不利于高素质劳动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实现低素质劳动力充分就业和高素质劳动力自由流动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市场分割会降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看,不利于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鼓励劳动力自由流动,坚持人力资本提升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劳动者的收入回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和局限性,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无论哪种形式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这不仅因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实际上存在着分离,劳动力仍然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及劳动者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而且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是无形商品,其产权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因此它是有价的。劳动力价格主要是由其对社会贡献大小,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决定的。提高劳动力价格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想维护廉价劳动力“优势”只能保护落后而已。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还是资本商品、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企业主人地位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阐明了如下思想:劳动力商品的实现形式是租赁而不是买卖;在资本主义传统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而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表现出了资本化的趋势;在劳动力简单商品关系下,劳动者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而在劳动力资本关系下,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主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化不是要移植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关系,我们不能以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企业主义地位的对立来否定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构建和谐工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确定不能违背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学说,劳动者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劳动者的工资还将受地区、行业、职业、个人能力及相关素质的影响而显得不平衡.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是当今保障劳动者工资收入权益,构建和谐工资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古典主义理论假定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市场达到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等能实现劳动力配置的静态效率,这是把劳动力作为纯粹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观念.如果考虑到劳动力所有者作为人的利益和需要,那么将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仅仅限于劳动力配置的静态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还体现在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劳动力市场制度是实现劳动力市场公平性和安全性的根本保证.我国在优化劳动力配置的同时,应加强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安全,实现劳动力市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劳动力商品化,而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商品出卖者与社会主义企业主人翁 的双重身份似乎难以相容。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对主人翁地位的内涵予以了重新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相容性,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可以根据特长选择职业,可以确定个人奋斗目标;拓宽财路,参与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必要性.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具备这两个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必然的.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对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以地点作为界定回流劳动力的指标,文章运用事件史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因素。其中,着重探讨了在从事非农职业过程中的积累(包括资金和社会资本)对回流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受到婚姻状况、入伍经历、地区和职业经历的影响。对于职业经历来说,有农民工经历和有“其他”职业经历的人员更偏向回流,而有个体工商劳动者和农村智力劳动者经历的人员回流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回答多重分割下的劳动力市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问题。采用CFPS2014基线调查数据,基于Neumark和Brown分解方法,考察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下城乡户籍劳动者的工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行业、所有制、职业与区域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劳动者;Neumark分解的结果表明,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82.24%是由劳动者个体特征引起的,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引致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有17.76%的差异由户籍歧视造成。进一步Brown分解显示,无论在行业、所有制、职业及区域分割下,就业机会差异均不是导致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部门内部城乡户籍劳动者同工却不同酬是户籍歧视的主要原因。文章在两个方面丰富了现有研究:利用Neumark和Brown等多种工资分解方法深入分析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工资差异的影响,从劳动者个体特征和市场歧视两个视角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收入差异的特征事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采用微观数据考察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更加深入揭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背景下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的微观差异,为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影响提供了最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需求者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场所,是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的一种渠道.在我国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实现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3.
经典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完全理性为假设前提,难以准确分析当前我国存在的“盲流”“回流”等劳动力流动“异象”问题.通过对劳动力流动现状与传统理论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得出造成劳动力流动异象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有限理性.劳动者的有限理性造成预期成本和收益与实际不符,进而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决策,当预期净收益现值与实际净收益现值异号时,劳动力流动“异象”便会发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根本条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实际主人,劳动者的劳动力已经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5.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产权是产权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以及这种产权制度的形成后果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研究马克思劳动力产权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的地位与历史使命,以及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学者们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已在国有企业必须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在总结中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由于马克思等社会主义的先驱并没有在其著作中谈论到劳动力产权问题,西方的产权理论也没有从劳动者权益问题上真正关注劳动力产权问题,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如何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尚处于摸索阶段。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力产权问题的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劳动力大量闲置的现象,其直接的原因是农业的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换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劳动者素质的低下,即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低,在生产活动中缺少竞争力。要解决我国劳动力大量闲置,其根本的对策应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就业形势是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完善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价值如何评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从劳动力价值的可变性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指出劳动力产权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劳动力产权中的资本性、投资性决定了这类复杂劳动力实质上是劳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转化为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所有者,依据某种标准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