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5年,盖德斯(P.Geddes)最初提出“世界城市”概念时,主要用来指兼具重要的政治中心,国家和国际政府所在地,贸易、金融与交通中心,以及教育、研究、艺术与文化人员的集聚地。50年后的1985年,弗里德曼(J.Friedmann)在《世界城市假说》中,将世界城市聚焦为“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包括: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机构所在地,迅速增长的商务服务部门,重要的工业中心,主要的交通节点和较大的人口规模等等。弗里德曼的说法在20世纪末期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认同,成为上世纪末“世界城市”的主流判断。  相似文献   

2.
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态势,而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区域性合作势头增强,国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并形成多向特点;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其全球拓展的组织形态尤其是总部形态呈现多样化。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关注开放性和拓展国际视野应采取6项举措,即: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中,促进产业增量升级;在国际购并中推进产业升级;在优化出口结构中带动产业升级;在创造跨国公司总部、地区分部以及功能性组织发展环境中优化产业升级;在帮助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扶持产业升级;在融入区域合作经济发展中支撑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赵继敏 《城市观察》2011,(5):118-123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城市的概念和评价标准有所变化。早期世界城市是指世界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确立,世界城市是指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全球金融中心。21世纪之后,随着文化经济的崛起和人们对消费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世界城市有了新的内涵,正在从单纯的经济中心,转变为集聚科技、文化、娱乐、教育和医疗等多种高端才人的中心。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仅是发展金融业和总部经济,而是要从多方面入手,建设富有活力、利于创新、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相似文献   

4.
简讯     
《城市》2009,(10)
总部经济成为中国城市分工与合作新模式以发展总部经济,创新城市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10月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50多个城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知名总部企业代表300余人出席论坛,围绕总部经济:创新城市发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典型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深  相似文献   

5.
李快满  石培基 《城市》2008,(1):42-45
一、引言 区域发展的城镇群体化和城市发展的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区域、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基于这种趋势,城市发展日益呈现出群组化、网络化的演进特征.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或城镇群体之间的竞争.城镇群成为全球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基本组织单元。为此,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6.
服务外包: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重 《城市》2008,(4):34-37
一、现代服务外包拓展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必须依托长三角区域,建立起全球联系并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之中.一是借助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发展服务经济,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二是借助于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总部经济,增强城市的控制力.三是借助于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广泛对外经济联系,发展流量经济,增强城市的网络便捷性和通达性.  相似文献   

8.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波  张仁开 《城市》2009,(5):34-38
一、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合理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总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市场竞争白热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经济发展知识化、产业分工精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从3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加以表征.其一,基于跨国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网络和基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网络,分别表征城市作为全球资本支配中心和全球资本服务中心;其二,无论是全球资本支配中心还是全球资本服务中心,基于跨国公司的总部集聚度指数和网络关联度指数,分别表征中心城市属性和门户城市属性;其三,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门户城市,基于所在城市在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网络中的地位,分别表征中心城市层级和门户城市层级.  相似文献   

10.
王海天  盛逵 《城市》2009,(11):40-43
英国社会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1986年按照“世界城市”的标准对全球一些主要城市进行了划分,他把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列为第一等级的核心城市。作为世界级城市.它们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前瞻性的眼光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深化使各国城市之间的交流迅速发展。交流的领域和空间地域空前扩展,交流的深度、广度也从有形的货物贸易发展到资本、金融、人力、智力,乃至文化、艺术、体育等广泛领域。在这些交流的推动下,一些城市从地方性中心发展为区域性中心,从国内中心城市发展为国际城市,已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趋势和现象。国际城市是国际人、财、物多种资源聚集和配置的中心,是国际劳动分工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全球和区域综合竞争的主要承担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拥有较多的21世纪的国际性城市,谁就拥有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港经济一般是指城市依托大型机场特别是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即以航空港为推动力而形成或带动的产业经济体系,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经济。国际大型航空枢纽作为全球高能级生产要素的最佳融合点,并由此衍生的高端产业,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  相似文献   

13.
王敏  刘嗣明 《城市》2007,(12):18-21
近年来,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的亮点。武汉。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中部地区惟一的特大城市。也采取了种种发展总部经济的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激烈的总部经济竞争中.武汉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无论是在资本、技术、人才方面,还是在城市辐射力方面均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4.
王晓玲  车立强 《城市》2023,(1):3-15
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进行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发挥着区域节点的功能。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常住人口规模较大、社会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投资、对外贸易及消费方面存在短板,应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东北地区总部经济、实施灵活有效的人口政策并推动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和科技中心建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5.
李三虎 《城市观察》2011,(1):119-134
从产业整体结构绩效评估看,广州正在延伸出各种增长潜力巨大的新兴技术和产业,基本趋势是技术创新驱动、服务业高端化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紧紧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广州要推动国家中心城市优先领域发展,促进国际大都市竞争领域发展和奠定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期发展领域基础。充分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空间价值链分布,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合理分工格局,加快推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城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后世博上海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先天条件和资源优势,在世博会的带动下,完全能够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城市转型的突破口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上海应抓住世博契机,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在国内市场化与国际全球化的推动下,吸引制造、经贸、金融、会展等各要素积聚,从而成为全球要素配置中心。同时,提出发展上海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提高土地经济密度应以创新土地管控手段为方向,以产业能级提升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土地为发力点,全面推进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转变,尤其要以郊区新城经济密度提升为主要工作方向。要注重培育与上海“五个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龙头地位”相适应的产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让上海的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上海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需求正逐渐由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向综合性战略资源配置能力转变.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后,随着城市转型的发展需要,除了满足经济要素的全球配置能力外,吸引国际组织或机构,争取国际话语权也是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石烁 《科学发展》2015,(2):24-28
到2050年前后,上海将成为一个多层级、多任务模式的新兴全球城市,并在全球城市分工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在全球视野里,上海将取代纽约的国际资本输入中心地位;二是在亚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上海将取代东京成为亚洲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中心;三是在中国国内,上海将是绝对的资本运营中心。同时也应注意的是,层级与任务之间不是绝对分割的,而是互相交叉的,上海当然可以从事综合化的金融、贸易和航运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地区间竞争更加激烈。近年来,香港与上海之间争夺全球性“总部中心”的角逐也日趋白热化。从上海和香港的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条件对比分析,上海正逐步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新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