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国两制”与香港九七回归郑汕黄成志赵康香港九七回归,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征途上的第一站。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艾晓明前段,在香港由岭南学院中文系,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1996年“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是一次颇富成果的大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和中国的学者,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和平统一祖国而开始形成,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香港是第一个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回归后香港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与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同的特例。探讨“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在香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孟庆顺教授的新著《“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后的政治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就是对这一理论的专题研究。“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梁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2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推进了我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有效地维护了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国两制”构想作为指导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其理论原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统一,即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早在1983年6月,邓小平就明确地、坚决地拒绝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说“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①1990年9月,邓小平指出,台湾某些人想搞“一国两府”,这实际上还是…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台湾向题而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对台方针的一个根本转变,是中国统一问题上最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已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伟大的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成为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考虑的 在当前世界上,除了为数极少的几个国家(德国、朝鲜、中国)外,一般都是一个国家一种制度,或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东方大国,所面临的现状是,大陆在摘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在搞资本主义,而且香港被英国控制着,澳门被葡萄牙控制着,台湾又与大陆隔绝,受到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庇护。这种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造成的复杂局面,不仅涉及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8.
人们习惯于把1984年12月19日至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日的这一段倒计时数的读秒时刻,称为“过渡期”。在这历史的“过渡期”中,香港文学本身的香港特色日益鲜明,硕果累累,举世瞩目,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进入“过渡期”后,香港作为联结海峡两岸乃至中西文化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作家立足香港,放眼于全球性的世界华文文学的大文学圈,成为沟通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的文学桥梁,同时也是沟通五大洲所有的华文作家的一座桥梁。可以这样说:香港文学在“过渡期”的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与两岸关系赵兴春“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直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基础,从而有利于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能否真正顺利地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一要看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  相似文献   

10.
杨昌勇 《学术研究》2003,(2):102-103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七界年会于 2 0 0 2年 1 1月 2 6- 2 9日在广州举行 ,由广东教育学院和广州大学承办。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 1 6个省区 31所大学、学会和杂志社的 61名代表 ,就两个主题“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社会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的社会转型首先在思想层面开始。到 90年代 ,中国的社会转型在实践层面有拓展 ,其最主要标志是市场化所引起的观念与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由此引起的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问题已持续多年 ,因而成了这次会议深入讨论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正> 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近三十年来,它从一个传统的转口港,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业中心、运输中心以至旅游中心,与台湾、新加坡、南朝鲜并驾齐驱,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成为中国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奇迹、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看“一国两制”的开创性宋晋川邓小平同志从1993年起,多次谈到在中国实行“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即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以及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异常大胆、新颖、颇具开创性的设想,是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利益观点出发,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在经济层面上存在高度的互补互利性,把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力量联合起来,以大陆为中心,实现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华人经济体的经济一体化,不仅可以赢得世界各方面的重视,提升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而且能够与美国、日本和欧共体诸列强争个高低,增强对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标志着邓小平擘画的“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变为现实,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实现中国的统一,并进而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繁荣与民主的国家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但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谈判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个  相似文献   

16.
事实与共识     
这几年,台湾文学界出现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作家、评论家在谈论台湾文学时,总是不适当地强调所谓“独立性”、“自主性”,而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88年,羊子乔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我们自己来》的文章,对我的《台湾现代文学简述》一书提出“质疑”。他认为:“台湾文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性”,在台湾,“中国、日本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部分”,而我却站在“有利于‘中国统一’的立场,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视台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视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因而是“大中国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是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台湾和香港问题时,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他说:“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我国将在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坚定不移的决策。为了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我们在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将采取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区际法律冲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它是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人民进行民事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或者说是在一国内部的跨区域民事交往中产生的。世界上许多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都存在区际法律冲突现象。〔1〕随着中国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即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以及日后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最终可能出现“一国两制四法”的局面,使中国成为多法域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相互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其中势必包括收养方面的法律冲突。而香港与大陆在收养方面存在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又具有典型性和先行性。因此,本文全面透析了两地在收养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以及收养效力等方面存在的种种法律冲突现象,并就解决冲突问题的原则、方式和途径等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解决好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区际收养法律冲突,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地人民的民事交往,而且有利于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护儿童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解决大陆与澳门、台湾的区际收养法律冲突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9.
<正> 何谓“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允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一种政策。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29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心归向,提出的香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恢复和重建以来,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大致经历了“缺失—移植—融合—反思—重构”的过程。从刚刚恢复和重建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缺失到1980年代中期对欧美社会学理论的移植,为中国社会学的全面恢复与重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动力。尽管其一直存在着经验研究“过密化”和理论研究“稀松化”的严重不足,但在其基本属性上却一直是坚持东方理论与欧美理论的融合与渗透,尤其到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学理论在不断增强对欧美社会学反思性探索的基础上,开始重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并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学在新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