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福建是汉族地区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较多、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传闽较早,在历代都各有重大发展时期。对海外的联系较广,交往较多。史迹丰富,救度传俗。宗教间的文化宽容度较大,和大量的民间信仰杂处,形成较大的社会信仰体系。特别在沿海地区对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都有不同程度影响。1996年,课题组曾参与全省性宗教调研。根据资料,五大宗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约90万,佛教信众196万,道教信众98万,基督教慕道友14万。还有莆田地区的“三一教”及其他未登记教徒和信众未计在内。会估信…  相似文献   

2.
从“浴佛”看印度佛教在鄯善国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佉卢文文书511号是鄯善国举行浴佛法会的祈愿词。该文书反映了鄯善国佛教信众因地制宜地改变了佛典规定的浴佛形式。该文书说明鄯善国的小乘佛教奉多佛说,属大众部。该文书也是若羌、且末地区皮肤病的最早的史料见证。  相似文献   

3.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相似文献   

4.
罗燚英 《学术研究》2023,(10):118-126
通过集中讨论唐代恒山慧炬寺所立四通石刻,追溯慧炬寺立寺前北岳地方社会与佛教发展情况,聚焦慧炬寺肇创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可以看出,慧炬寺虽创立于唐,但其创建佛寺的信众基础和宗教土壤却是植根于汉末以来河北佛教的历史发展。慧炬寺肇创是北岳地方社会中上层善信推动的结果,该寺在建立伊始就确定农稼立寺。不过,揆之碑刻可以看出,在慧炬寺的发展中,其信众中周边方镇军管手工行业中属于武职身份的管理官员,尤其是中下层管理者,特别引人瞩目,这一群体构成了慧炬寺延存的重要外缘。  相似文献   

5.
辽代佛教“世俗化”,缘于其受到了唐代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并有着庞大的基层信奉群体作为支撑。辽代佛教的世俗表象主要体现在僧侣上层趋俗涉政、佛教义理的儒化倾向、信众佛事活动中掺杂世俗内容以及僧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世俗取向等方面。佛教世俗化对辽代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出现了世俗社会“佛教化”的现象,民众世俗人生的某些时段、世俗生活的某些方面都打上了佛教烙印。  相似文献   

6.
藏密曼荼罗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大乘佛教密宗仅重修持、设供、持咒①、仪轨,而没有什么深奥的义理,更没有深厚的哲学理论,按佛教的术语,就是非常深厚的教理体系。这种观点,是由于只看到它的表面,没有认识它的内涵所致。当然,在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到晚期,由于教理愈来愈深奥,僧侣在寺院内深居简出,使佛教脱离广大信众,有被群众抛弃的危险,因此,迫使大乘佛教广开I河路,更多地吸收一些它以前认为是“外道”②的东西。这就不由自主地向密宗方向滑去,后来出现了古密教或“杂部密教”。在这个时期的密教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教义,更谈不上哲…  相似文献   

7.
辽代佛教"世俗化",缘于其受到了唐代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并有着庞大的基层信奉群体作为支撑。辽代佛教的世俗表象主要体现在僧侣上层趋俗涉政、佛教义理的儒化倾向、信众佛事活动中掺杂世俗内容以及僧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世俗取向等方面。佛教世俗化对辽代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出现了世俗社会"佛教化"的现象,民众世俗人生的某些时段、世俗生活的某些方面都打上了佛教烙印。  相似文献   

8.
佛教居士是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成份最复杂的佛教信众。僧伽佛教与居士佛教是在互动中发展的 ,而以往之佛教史籍 ,主要是述僧伽佛教之发展历史 ,并强调僧伽佛教对居士佛教的影响 ,忽视了居士在佛学理论、宗教实践及信仰需求等方面对僧伽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居士佛教之历史发展及特征、在佛教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了论述。通过对居士佛教的研究 ,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探讨佛教发展的进程及佛教中国化的内在动因 ,为佛教史的研究提供更大的范围、更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隋炀帝大业年间发生三次弥勒信众起事,这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首先,经过南北朝时期傅大士的改造,弥勒佛实现了由神佛向人的转变。其次,佛教僧侣利用神异故事传教的方式为信众所接受,这一方法也为弥勒信仰反叛者利用以发动信众。再次,隋代统治者对于佛教的保护政策使得民间弥勒异端思想广为传布。最后,隋炀帝时期的社会动荡又为弥勒信众起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唐代信教群体的善男信女叠叠大渐于佛寺的事例,从教外视阈反映了当时信教阶层对佛教寺院抱有人生归宿的思想感情。事实上,民众晚年大限弥留之际对寺院的依寄,从生存资源分配律领域内意味着寺院对信徒赋有药物施舍和心理医疗的职能——医疗条件极其匮乏的封建时代,寺院以慈悲情怀延揽病患信众的皈依,突显了佛教对社会关爱责任缺失及时修复、适当补偿的功能价值——中古佛教潜入中国世俗社会之腠理。而中国石窟寺以往出土的教门群体的带有法脉意味的写本文书,则折射出教内人际互动的思想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世高译经使中国佛学趋于独立,但仍不离道术;支谶及其再传弟子支谦译经奠定了佛学依附玄学的基础。康僧会译经兼收众长,借用儒家话语体系以儒释佛,使佛教自觉服务于主流思想,有效地遏制了信众与朝廷走向对立的可能,从而实现了佛教中国化的新突破。自此,佛教开始公开、积极地向士大夫阶层传播。  相似文献   

12.
魏校在明嘉靖初为按察司副使督学广东,在粤年余大毁“淫祠”,尤恶佛氏,故拆毁未获官方认可的佛教庙宇,改作社学和书院,强令无度牒的僧尼还俗,没收变卖寺庙田产,列佛经为禁书,削弱了岭南佛教道场基础、信众基础、经济基础和经论传播基础,尤其是砸毁六祖惠能祖传衣钵,阻滞了岭南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晓阳 《阴山学刊》2008,21(4):17-22
关于佛教在印度衰落的原因,中印西方学者已提出种种意见。此外,佛教在印度从未成为一统天下的宗教,在与婆罗门教互争雄长的过程中从未获得过压倒性的优势,这是佛教最终在印度衰落的原因之一;佛教虽然是作为反婆罗门教的“异端”出现,但其主要教义却出自婆罗门教的思想,后在发展过程中为争夺信众又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许多东西,这更成为佛教在印度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疆汉传佛教虽然继承了佛教文化传统,但是在新疆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它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佛教壁画、建筑的多元文化特色鲜明;佛教信众"皈依"率较高,但活动场所少;佛教文化影响处于上升态势。新疆本土道教虽具有内地道教文化的一般特征,但受到新疆从古至今多元文化的影响,新疆本土道教呈现出新的特质与品格。新疆本土道教鼓励信众追求死后神界的乐园生活,而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社会人生的现实生活;新疆本土道教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和个人伦理精神,要求在现实利益的世界里完成自我的完善;新疆本土道教要求信徒采用祈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活,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追求人生的幸福;新疆本土道教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层次性,更多地注重民间和世俗家庭的教导,其布道范围倾向于知识水平较低的阶层。  相似文献   

15.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最富有宗教色彩的一个宗派,也是真正扎根于民间的宗教信仰。净土宗之所以历经千余年而盛行不衰,信众甚多,这主要得益于净土宗自身的法门特征。净土法门的特征也就是净土宗的优势之所在。在某种意义上说,净土宗是最具人性化的佛教宗派,念佛的人生是一种人性化和审美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萧子良集团是南朝极具特色的文化组织,它由竟陵王萧子良引领,吸纳了众多优秀士子和文化高僧.这些人从事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对南朝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突出表现在:理论上义学发达,玄学色彩浓厚,三教融合趋势明显;实践上注重修行,信仰虔诚,信众激增.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尼雅所出犍陀罗语《解脱戒本》残卷林梅村解脱戒,或译“波罗提木叉”、“禁戒”,是一部规定佛教信徒行为和日常生活的佛教律部文献,梵语作Pratimoksa,巴利语作Patimokkha,在犍陀罗语中则称为Pratimokha。这部佛教律书收录了许多诗...  相似文献   

18.
赤松和尚(1634—1706),法名道领,别号黔灵,赤松乃其字。他是清代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他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创建名蓝巨刹,倡导农禅道风;弘扬佛法,利济群生,悲深愿大,心坚行苦,孜孜矻矻,至老不移,深受当时海内佛教信众及社会人士的尊仰与钦敬。他作为贵州黔灵山寺(即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开山祖师,佛教临济禅宗第三十三代传人,禅净双修,解行圆融,创办禅宗道场,饮誉黔省内外,是贵州佛教界的一代宗师。赤松的佛学思想、精神风貌和品格情操,不仅辉耀于古代西南边陲,而且对后世贵州佛教文化的发展亦影响深远。在此,本文仅就赤松佛学思想中颇具特色的认识论思想作一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简论因明研究的现代意义颜华东因明是古印度的佛家逻辑,它是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因明就随着佛教传入了我国。我国的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它们都对因明的研究、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中国是因则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因...  相似文献   

20.
早在西晋时期敦煌张氏就已经信仰佛教,五凉及北朝时期张氏信众普遍抄写供养佛经,同时敦煌张氏也从事着经生职业,是北魏敦煌官方写经事业的主力军之一。北朝时期,张氏在莫高窟还建有张家窟第442窟,这在早期莫高窟家窟修建史上是不多见的,显示了北朝敦煌张氏强大而丰厚的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