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宋     
《中文信息》2007,(6):94-99
南朝是北宋亡国之君所建的偏安王朝。皇帝昏庸无能,苟且偷安,朝政腐败,政治上的腐败也板度影响了经济实力的发展,陵墓的规模也受到了板大的影响。南宋的陵园建筑大体沿袭北宋,但是规模已经远远不如巩县宋陵,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没有种道两侧制作精美的石雕,加上千百年来的破坏,现在陵区已经荒烟菱草了。原有的诸陵只剩下几个土墩头和明代以后所立的碑石,刻有帝名和陵名而已。  相似文献   

2.
西汉“致仕”成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仕制度标志着封建官制在本质上具备了完全的性质和意义,其成制于西汉的社会条件包括:大一统的封建强权是政治保证,官吏招聘制是直接动力,经商风潮盛行打开了通道,健全的学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用人之术的兴起促其趋于完备。  相似文献   

3.
致仕制度标志着封建官制在本质上具备了完全的性质和意义,其成制于西汉的社会条件包括:大一统的封建强权是政治保证,官吏招聘制是直接动力,经商风潮盛行打开了通道,健全的学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用人之术的兴起促其趋于完备.  相似文献   

4.
西汉是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形成时期.自战国起,传统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开始孕育.至西汉中期,各种经济转型相继完成,包括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为特征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为内容的租佃制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上林三官钱"为法币的五铢钱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制;盐铁官营、酒榷、均输以及平准等成为最主要的工商经营方式.西汉经济转型之完成,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5.
秦朝     
《中文信息》2007,(6):18-25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始皇开创的陵寝制度对以后历代帝王陵园建筑影响是最大的。秦始皇陵的修建历时38年,整个陵区面积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采用的是“方土”的陵墓形式,修建成方形的封土堆,“方土”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后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相似文献   

6.
贾谊提出众建诸侯的建议为文帝所采纳,并对后来晁错和主父偃很有启发。消除边患是贾谊治国方略之一。对于匈奴侵扰,文帝和景帝采取和、战结合,武帝则是先和后战,不同做法与贾谊方案是一致的。重视经济是贾谊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这样思想主张得到实行,文景之治带来经济的发展。武帝时币制改革,事实上也是贾谊思想在政策方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孟祥才 《江海学刊》2004,(2):120-125
西汉前期出现了持久、深入的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反思。这一反思对“黄老之治”的形成和当国者对轻徭、薄赋、节俭、省刑等与民休息政策的选择起了直接的作用。历史反思能否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在于这种反思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必须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 ,必须有当国者参与或直接影响其治国理念和政策选择 ,还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辑刊》2007,(1):139-144
“华夷之辨”是西汉处理邦交关系的理论依据。先秦“五服制”所构建的以中原为核心的天下秩序,对于西汉“大一统”天下观的形成亦有重要影响。汉匈战争背景下的“修攘制御”和外交经营,不仅反映了西汉人的地理观念,而且体现了西汉全方位经营的外交理念和对外交关系制度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西汉荒政角度考察了当时的抑商问题。文章认为西汉荒政与其抑商在时间与力度上有相当的对应关系;在荒政下,西汉财政陷入困境,而商贾“不佐国家之急”,成为西汉统治者抑商的直接原因。荒政引发的商人对土地、人口的兼并,在此时更为突出,同时荒政下的社会环境,也增加了其与官府对抗的危险性,这一切更促使西汉官府推行抑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茹 《阴山学刊》2020,(2):81-87
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简牍材料,西汉时期都有着史不绝书的再婚现象。这既应归因于经济根源,又要考虑到政治宽松、人们身心需求、社会观念和性别比例等多种缘由。西汉再婚的常见,在实现个人幸福、增加人口、稳定统治、提升妇女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正统伦理教化受阻或重组家庭内部矛盾较多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汉在中国经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战国起,传统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开始孕育.至西汉中期,以各种经济转型为标志,传统经济制度正式确立.西汉经济转型的主要特征为: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为内容的租佃制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上林三官钱"为法币的五铼钱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制;盐铁官营、酒榷、均输以及平准等成为最主要的工商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2.
毋有江 《人文杂志》2006,(1):119-127
宗藩入继作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一个方面,是对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一项重要补充。在两汉历史上多次出现宗藩入继的现象。本文重点考察了西汉文、宣、哀三个皇帝宗藩入继之后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通过西汉一代的考察,可以发现宗藩入继对王朝的政治运作具有体制上的必要意义,其对前汉刘氏皇统的延续、政治格局及大政方略的承继与修正,构成西汉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这种体制性安排只适应汉初宗藩强大的政治状态,与随后汉室限制宗室活动的政策存在内在的冲突,其对西汉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很大的历史特殊性。本文试图提供另一种观察汉代政治体制的视角,并适时评估了宗藩入继对两汉政治演进的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王勇  杨芬  宋少华 《社会科学战线》2022,326(8):143-151
走马楼西汉简中官府在无阳组织的垦种,显现出其诱导当地蛮民从事农耕的意图。西汉官府导蛮务农,目的是改善蛮民生计,促使其迁出山谷,同化其语言习俗及改造其心性,以提高国家对蛮人地区的控制力度。随着西汉国家权力对蛮人族群的渗透,到走马楼西汉简所属的汉武帝时代,无阳部分蛮人已处于编户体制之内,其日常生活受到王朝行政制度、身份秩序、国家义务、法律规范等影响,并且与政府官吏常有接触。在习惯并逐渐认同官府管理的同时,这些编户蛮人对汉王朝的态度亦日益有别于游离于编户体制之外的蛮人。  相似文献   

15.
琅琊王氏是汉晋以来门阀士族政治的典型代表 ,研究琅琊王氏家族成员之仕宦历史 ,无疑是我们考察琅琊王氏家族政治乃至门阀士族政治历史的重要参照。琅琊王氏政治源起于西汉昭帝时期 ,至曹魏后期西晋初年已经初步形成以宗族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政治体系。世人以及朝廷对琅琊王氏的认可 ,基本上限定于伦常与政治这样两个层面 ,鉴于此 ,琅琊王氏成员之道德人格与政治才智 ,也便成为历代史家以及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仕宦源流与道德人格的角度探讨了琅琊王氏在西汉中叶、魏晋之交的伦常政治状况 ,力求为琅琊王氏家族政治历史的系统研究做一些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18.
围绕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态转变及其所凸显的社会危机,哈贝马斯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性等层面入手,全面地分析和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多重隐忧”,建构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奠定了自身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而后通过倒置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的关系,哈贝马斯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与对“交往理性”的重置结合起来,提炼了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最终则以针对时代困境所设计的“世界公民社会”为其理论体系的逻辑终点,探索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另一种路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9.
西汉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前期,离开奴隶社会仅二三百年,旧的生产关系、传统思想和奴隶制的残余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在墓葬形制、棺椁、礼乐、绞衾制度上,还保留其奴隶制时代的色彩。西汉中期以后,旧奴隶主的复辟势力已经过去,西汉王朝的国家机器臻于完备,大土地所有制急剧发展,家族茔地、凿石为室的崖墓,小砖券墓、单穹窿顶墓、壁画墓等应运而生。礼乐制度衰微,伴之而来的是玉衣,陶质仓、灶、井、风车、碓房模型明器,猪、狗、牛、羊家畜偶像,奴仆俑、操作俑和墓主死后升天、车马出行、牛耕耧播、历史故事画像等表现官僚地主封建庄园经济的新葬俗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两极分化、多极化、区域一体化、市场化与中国发展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