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陈鼓应先生对《庄子·逍遥游》进行了深入的审美分析 : 神人的容态 :“肌肤若冰雪 ,绰约若处子”,写神人柔静莹洁的容貌 ;神人的超越精神 :“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乘云气 ,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形容神人透破现实的藩篱而精神上达 ,超出物质形相的拘限而心灵飞扬 ;神人的精神定力 :“之人也 ,物莫之伤 ,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写神人的心灵独立自足 ,不为外境所牵扰 ;神人的开放心灵 :“之人也 ,之德也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神人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 ,以开放的心灵 ,与宇宙万物和谐交感而冥合一体。 可见 ,“…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盛夏一日闲暇无事,翻箱倒柜查找资料,无意中翻出寻觅多时不见的1947年《武义明招中学同学录》,我高兴无比。急忙翻开同学录.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校长和教员名录,在第四面就看到绍兴嵇山中学武义分部最末一期同学名册中自己的名字。此时。60年前初中母校的记忆既清晰又模糊的往事一幕幕的脑子里显现出来。虽然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在别人看来不值得一提,但对我来说却觉得很有趣,更感到很有些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又见岁末冬天.又是一年新春到。“不想过冬.厌倦沉重,就飞去热带的岛屿游泳。”可突然袭来的东南亚海啸在对旅行线路造成实际的灾难后,也给游客心理带来无法预估的负面影响。不去东南亚出游了,但总要找个地方放松玩玩吧。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何不趁着春节去泡泡温泉,一定非常惬意! 相似文献
11.
12.
《逍遥游》诠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1)
《逍遥游》是一篇奇文。它思想玄虚、复杂,行文曲折、变幻,引起了古今学人的纷歧评议。所以如此,还有论者方法上的原因。笔者以为,从探索、诠释《逍遥游》重要概念的固有含义入手,对全文各个部分及其联系做缜密的、具体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历史的评价,将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和认识的统一。基于此,本文对《逍遥游》进行简要地诠释和评论,做为尝试,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3.
赵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1)
《逍遥游》为《庄子》内篇之冠冕,历来治庄者,都十分重视它,把它看作是庄子的代表作。然而,由于《逍遥游》的思想深藏含蓄,文章又虚实相杂,庄谐并用;正论奇想,茫无畛际。因此,对于它的题义,历来解者纷歧,迄今难齐一是。本文在前人今 相似文献
14.
15.
17.
日前,距今262年的瑞典哥德堡号沉船茶样、清代“素心茶”、清“向质卿造”宫廷砖茶等4件珍贵的古代茶样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护送进京参展,它们将在第三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上首次亮相京城。 相似文献
18.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总纲,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石,庄子所有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逍遥游”之上的。“逍遥游”一词在庄子笔下,得到质的飞跃,赋予其全新的涵义,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从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极大的影响了以后的哲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庄子以"天在内,人在外"的天人关系理解为基础,强调齐生死,一寿夭,万物无足以撄其心,出入人间世且作逍遥游。逍遥游实质上是自然而然,它反对逞其私智而以生事为能,也反对执着于有为之迹而累心,但自然无为并非不事事,逍遥游也不是在浩渺之乡孤芳自赏。道之为用,始于养生治身,而终于治天下,也就是说,由己之身而至国家、天下,无处不逍遥矣。庄子思贯孔、老两家,而其究竟处更近孔子之意在此处最为显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