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末国内的速成教育涉及师范、法政、军事以及学堂、外文、卫生、工艺、农桑、铁路、警务、监狱等多个方面。速成教育之所以得以开展,根本原因一是毕业于正规院校的师资缺口巨大,二是舆论导向也起了助推作用。速成师范在发展过程中,不时有批评的声音,症结在于速成学堂学时短促,速成过速,还有学生自身不良、私立速成学校为牟利不择手段等问题。民国时期,速成教育并未消失,不过其影响、地位式微,与清末相比可谓天壤有别。  相似文献   

2.
一、弃文习武 赴日留学 我的父亲傅慈祥,原名元臣,字良弼。湖北潜江人。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八(1872年3月16日)生。“生而颖悟,……长负奇气,倜傥有大志,精于拳棒挺击之术,不屑屑于文艺”。1894年,他到省城武昌,考入两湖书院读书。当时正是甲午战败后,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我父亲每与人论及,必奋拳叹息不已。他觉得要想强种保国,不受外人欺侮,必须讲求武艺,于是不顾老师,同学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弃文习武,转入张之洞开办的武备学堂学习。 武备学堂成立于1896年。张之洞聘请德国教官,按照德国军事操典训练学生,学堂制度很严,对学生的要求也高。傅慈祥转入武备学堂后,刻苦学习操练,“屡试辄冠其群,大为师友重”。后来,张之洞选送学生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第一批二十人,傅慈祥即其中之一。 武备学堂按德国教程讲课,原计划选拨优秀学生赴德国继续深造,但是日本帝国主义也派特使来华游说,向湖广总督张之洞要求选派该校学生去日留学,表示“中日亲善”。张之洞不敢得罪日本,只好同意。但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使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武备学堂学生都十分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一心要洗雪国耻,因此不愿去日留学。张之洞便欺骗学生说:“你们不是学过孙子兵法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去日本是为了知彼,以便最后战胜它  相似文献   

3.
张凤翙在甲午战败后走上军事救国道路,历经陕西武备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士官学校的学习,系统掌握了现代军事知识与军事技术.回国后他在陕西新军中历练,成为清末出色的新军军官.1911年10月22日张凤翙响应武昌起义,领导西安新军起义成功并光复陕西.陕西是与湖南同日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的省份,也是北方诸省中革命成功的第一个省份,还是革命持续最长的省份,直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才熄灭战火.张凤翙是陕西军政府首任都督,他在领导西安新军起义和捍卫陕西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中,在陕西摧毁一个旧世界,创建民主共和的新世界中,立下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4.
林述庆字颂亭,又作松亭,福建闽县(今福州市郊区)闽安镇后山坳村人。1881年4月8日(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生。父亲林耀源是一贫苦农民,曾参加陈明良组织的抗法斗争。1884年甲申马江战役,陈明良壮烈牺牲,先烈的爱国献身精神激励着幼小的林述庆。1982年(光绪二十八年)林述庆被选拔人福建武备学堂学习。此时,加入了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开始接受反清革命思想。在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林述庆任闽江口长门练营督操官,常备军帮带。1906年春,林述庆在江宁(今南京)任新军九镇第十七协三十三标三营管带,受到时任三十三标统带、著名革命…  相似文献   

5.
试论清代伊犁城市体系之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以伊犁为军府制的统治中心,移驻人口,修建伊犁九城,形成了该地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群落,促成了伊犁中心城市和城市体系的产生。以惠远城为中心,惠远城和惠宁城为第一级城市,绥定城和宁远城为第二级城市,其余五城为第三级城市。其城市体系特征明显,体现了以政治军事布防为主要目的,以屯垦屯牧经济生活为经济保障,具有综合布局、职能互补、交通方便、民族隔离等特征。清代新疆北部边境地区城市体系产生的根源为:军事政治布局是边境地区城市体系产生的契机;屯垦开发是其稳固发展的基础;国家强有力的统治是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戊戌时期康有为军事改革思想,主要表现在:将军事改革和“振国体”结合起来;举国为兵,以救天下;精兵练兵,以致成强;精器械,以胜强敌;速成海军,以保国防等方面,积极因素仍占主导地位,值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宣告了沙俄在我国伊犁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伊犁正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曾纪泽因而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曾纪泽之所以能与俄国顺利签订《伊犁条约》,实与刘锦棠有极大关系一、坚决打击阿古柏余孽及卖国贼白彦虎等人的武装骚扰,粉碎了俄国利用武装骚扰长期霸占我国伊犁的阴谋;二、坚持以武力为后盾收复伊犁,才使得清政府拒不承认崇厚与俄国所签之条约,改派曾纪泽重新赴俄谈判,迫使俄国退还我伊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与边疆危机日趋严重。这在新疆表现得尤为突出。1865年春,中亚浩罕国安集延部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在喀什噶尔(今新疆疏勒)伯克封建主的勾结下率兵进入新疆,至1867年占领了南疆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1871年,沙皇俄国也趁火打劫,占领了我国伊犁广大地区。面对这严重的局势,左宗棠顺应历史潮流,代表广大人民的愿望,冲破重重阻挠,于1878年1月一举收复了新疆。1880年,左宗棠又毅然移兵前赴伊犁,“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  相似文献   

9.
尽管它很快就毁于兵燹,但这个学校仍然堪称北洋军阀的摇篮中国设置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创办于1885年的天津武备学堂,在其诞生15年后,它以轰轰烈烈的火中涅槃实践了办校的宗旨与勇气。  相似文献   

10.
一八七一年一月,沙俄乘中国内部动乱、阿古柏匪帮侵占我国领土的时机,悍然出兵侵占我国的伊犁,声明俟中国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后,即将伊犁交还中国。一八七八年一月,中国西征军不仅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并且收复了略什噶尔、和阗,全歼阿古柏匪帮,戡定南疆,俄军仍旧占据伊犁,拒不交还中国。暴露了它侵吞伊犁的狼子野心,由此引起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俄伊犁交涉。在伊犁交涉的过程中,西征军统帅左宗棠坚持收复伊犁,驳斥李鸿章对俄妥协投降、出卖伊犁的谬论。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促使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更多的爱国分子,集结在爱国派首领左宗棠的抗俄旗帜下,参奏  相似文献   

11.
藩镇节度使——唐军事变革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学者从政治、经济、阶级、兵役制度等多个角度对唐藩镇节度使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从唐军事战备变革的角度来看,藩镇节度使则是军事进攻战略向军事防御战略变革的产物。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是出于对游牧民族骑兵飘忽不定地袭扰进行战略防御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大权,是减轻中央财政压力,解决边防驻军后勤供应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拥有地方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防御战略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865-1900年是美国军事发展的转折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军队完成了职业化建设;建立了完整的军事教育体系;开展了军事理论和科研工作;改革了人事制度;建立了国民警卫队和远洋海军.军队在国家内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建立了海外作战体制,为海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代军籍虚占与军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军籍勘简趋向于军额限定 ,中唐以后 ,额内兵与额外兵并存 ,但军籍虚占、窜名挂籍、军功虚冒之风 ,普遍存在于各道诸军之中。军费漏洞愈益严重。这些现象导致唐廷财政亏空 ,进而成为国政之弊。唐政府采取的弥补措施软弱无力、不济于事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李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军事战略、军事教育、战术和指挥艺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墨西哥战争和美国内战中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华。但是他的政治观点和行为却是南辕北辙的。  相似文献   

15.
新军事变革与高校学生军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军事变革是智能化的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理论、变革的体制编制和实时的信息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全面军事变革。在客观上,它要求高校学生军训,在内容上要贴近高技术战争特点;在目标上要培养大学生适应高技术战争环境的军事心理素质;在培养学生思维观念上,要明确在未来战争中战场前线和后方基地的区分越来越模糊;在理想目标上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在国防科技领域发挥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6.
军品的商品属性的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军品、军品采办、军品是商品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从使用价值、价值、交换市场、生产积累、生产实现等五个方面, 就军品的商品属性的特殊性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在军事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德国军事专家以“私人身份”受聘于国民政府,帮助国民政府整训军队、联系军购、建立现代化军事教育乃至直接参与指挥对日作战。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贸易使中国在抗战初期困难的国际环境中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国民政府据此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德式部队,在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军事领域在军事思想、文化、作战方法、组织编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面临着信息化的冲击,需要及时的转型。通过研究美军的信息化军事转型,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由此对中国军队的信息化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军事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军事全球化也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现实。军事全球化时代对各国的国家军事安全带来了不同的影响。面对军事全球化的现实,中国应该积极应对这一客观趋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提高国家军事安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军事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军事与经济相驱发展的基本矛盾状态。深入分析信息化战争给军事需求与供给带来的制约和影响,揭示军事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是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