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市场风险的增加 ,人们对担保化解市场风险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年来各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依法管贷 ,大力推行担保贷款 ,几乎可以说是无保不贷 ;企业之间签定经济合同要求提供履约担保的也越来越多。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愿意给他人作“嫁衣”为他人提供担保的人却越来越少。很显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保证人的保护缺乏力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担保法》于 1995年6月 30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同年 10月 1日起施行。制定《担保法》的目的很明确 ,即其第一条…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不断征用,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利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能否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零售商”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佳模式。本文基于这种模式的思考,对现存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分析,存在着农产品供应链稳定运行中有损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保障的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切实保障合作社利益的有效对策,以实现供应链各主体的共赢,进而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对耕地的征用,伴随耕地被征用的是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对征地机制、征地补偿、失地农民安置等问题的解释不完整,农民在征地及土地被征后产生的增值利益分配上处于被动地位,因而造成大量因失地而失业、失保障的“三失”农民。解决这一去问题,须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它,同时制定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他们就业、培训等机会,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5.
在担保活动中 ,保证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本文对保证人在订立保证合同前、订立保证合同时 ,保证期内、诉讼阶段、承担保证责任后各阶段的自我保护问题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 ,结合担保纠纷常涉及到的情况 ,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旨在对担保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刑法中保证人理论的关键是解决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从保证人地位理论的历史发展入手,论述保证人作为义务的来源,进而得出监护人作为保证人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要件,最后,从监护人的不作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监护人的保证人地位的转移和监护人的不作为是否会构成间接正犯或帮助犯三方面对监护人的保证人地位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利益补偿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公平,保障可持续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协调各生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系,抑制消极的生态破坏行为,激励积极的生态保护行为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生态利益补偿制度进行梳理和实证分析发现其不足,以期用健全我国生态利益补偿的立法体系、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生态利益的市场化补偿等方式为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运行机制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为他人提供保证担保就等于“自杀”,其实不然。保证人通过采取有选择地提供保证担保、选择适当的保证方式、设定反担保、正确行使抗辩权、及时行使追偿权等自我保护措施,就可以避免因为为他人提供保证担保而导致的“自杀”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益追求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权利保障是对利益追求的认可与规范。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权利保障具有优先性。一方面,利益具有不法的本能,片面的利益追求不利于社会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权利保障是利益追求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具有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价值。同时,这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金泗 《兰州学刊》2006,14(10):150-153
社会转型时期资源占有极度匮乏的工农阶层利益受损,地位下降。现有工农利益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工农阶层利益被剥夺的情形加剧。本文认为现阶段有效保护工农弱势阶层的利益,主要应该作好两方面的基本制度建设:一方面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保障工农阶层的基本生活权利,避免工农阶层状况继续恶化;另一方面用制度规范利益表达,实现工农阶层的合理利益诉求,整合各阶层利益关系,并最终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均衡状态下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担保法的解释与适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担保法尚有漏洞、矛盾、含混等问题,影响正常适用。对押金、并存的债务承担等漏洞,应通过类推适用方式补充;对证券抵押、所有人抵押等漏洞,因物权法定主义的要求,只有待将来立法加以规定;对所有权保留,可通过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效力使之生效。反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必须符合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于原担保行使后实行。在一般保证中,只有在对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无效果时,才可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保证合同无效、被撤销场合,主张只赔偿信赖利益的损失。对拍卖“四荒”土地使用权,可通过类推适用承认为抵押物。抵押权的效力原则上及于抵押权设定后增加的从物,但因此影响一般债权人的共同担保时,无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指导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保障农民利益思想,为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其理论源渊之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还为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增进农民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目前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却出现了诸多弱化和忽视农民利益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难以充分获得土地出让的财产利益、难以共享与城市无差别化的公共资源供给以及当利益被侵害时难以获得基本的利益救济等三个方面。因此,新型城镇化进程只有从不断完善土地制度设计、改善公共资源供给规则、培养农民权利意识和能力等路径着手,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使其能够不断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地流转中失地农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 ,在土地流转中如何合理补偿和适当安置失地农民 ,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土地流转中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 ,尤其值得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某些制度变迁在增加社会净收益时,也可能使部分社会成员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制度变迁中因此存在一个利益补偿问题.由于多种原因,现有制度变迁理论对利益补偿问题缺乏系统研究.文章探讨了利益补偿的标准和方式,并对如何妥善解决我国改革中的利益补偿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益均衡与权利保障: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对公平正义的制度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追求和谐社会也就是追求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制度表达.为此,本文论证了和谐社会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认为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必须不断健全社会公平的保障--利益均衡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正义的形式--权利保障的制度机制.和谐社会只有在利益均衡、权利保障的制度机制科学配置和有效运作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企业既是商事主体也是利益的聚焦点,企业并购将影响到并购双方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只有这些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并购才能取得最终成功。因此,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主动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消除并购中的出现的种种疑虑和不确定性,保持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连续性,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源于利益问题的重要性,针对社会利益关系问题尤其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是比较丰富的;导源于利益问题的复杂性,针对特定的社会利益问题不同学科或学者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导源于利益关系的演化性,针对新时期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的表现、方向、效应以及协调利益关系的思路等问题研究成为一个热点.现有文献的讨论,无论是理论的还是现实的,无论是国外的还是中国的,无论是过去的还是当前的,对于人们在把握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认识中国社会利益问题都大有裨益.本质上,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放置在科学、有效、适时进行社会利益关系协调基础上才更有可能,这要求社会科学领域将利益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并努力在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前提下形成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基于这些结论所给出的政策含义无疑会显著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贷款的安全 ,银行要对借款方提供的第三方保证人的诸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只有在确定该保证人符合法定的要件后 ,银行才能与借款人签订合同 ,发放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