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107-110
基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创造性发展的现状,认为教师在其创造性发展中存在创造意识薄弱,创造能力与动力不足,创造目标与动机偏离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涉及教师个体的成长经历、教育领域本身的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3.
曾云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98-103
当前社会伦理道德中耻感缺失严重,表现荣辱观念界线模糊,不以耻为耻,以不该耻者为耻,不知无耻为最大耻,对无耻的麻木和追随,分别体现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中。深入探究主观原因有二:价值观多元化,道德意识淡薄化。客观原因有四:传统伦理丧失主体地位;道德教育的失误;社会机制的不完善;经济不发达等。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源泉,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当前政府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不仅已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共管理的效能,而且也成为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按照近代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权力异化的倾向和政治体制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运浓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课程缺失有育人目标定位模糊、课程结构不当、教师选择加工遗漏及学生认同编码遗漏等表现形式 ;其原因在于课程价值观念错误、行政督导无力、实施过程无序、教育技术技巧落后等 ;其特点呈现为客观性、渠道多样性及部分可控性。治理课程缺失对策应是强化课程立法 ,整肃行管规程 ,加速课程改革 ,完善考评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姜萍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Z1):24-2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一些中职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状,针对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新时期对中职学生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徐梅荣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72-74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晓红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动机及兴趣的培养,本文在深入大学课堂调查及相关访谈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分析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失范行为,并具体分析引起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以引起实践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试析我国法律程序缺失的表现、后果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2):29-34,38
在现代社会,程序对法律的存在、运行以及对法律价值的保障和实现等方面的意义是如此重要,因此有人说“程序是法律的心脏”。但我国法律程序缺失的现象却十分严重,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程序的缺失使国家权力的行使失去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接受,导致权力的失控和腐败的滋生,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影响民主和法治化进程。解决程序缺失的问题除了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以外,还必须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加大程序法普及宣传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核心指标。根据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体育人口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增强国民体质和终身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3-226
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塑造完美的教师人格,更是时代的要求。现代教师人格具有育人性、示范性、完美性、发展性的特性。由于道德冲突导致师德缺失,权威挑战导致魅力消失,人际冷漠导致情感流失,出现了当前教师人格作用弱化的现象。所以,现代教师人格的塑造,可以通过社会环境、教育实践、教师自我完善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刘妍静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5(4):410-412
材料的运用,决定了立体构成作品的表现力和作者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而立体构成又是和艺术作品特别是一些建筑、雕塑作品有着紧密关系的一门学科。科学自然形态构成观产生新的设计思想,带来更新更现代的审美品位。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多的空间语言,创造出更为强烈的色彩效果。而立体构成则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其中材料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艺术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夏素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36-38
在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上,曾出现过许多误解。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工具,形式理性和辩证理性之间是互补互益的关系。正确区分两种“矛盾”是认识两种理性的关键。辩证理性以确定性为基础讲求变化、发展;形式理性暂时将形式与内容区分开来,研究变中之不变,最终目的是达到更全面的认识。两者统一于思维对确定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师资管理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红梅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5):179-18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校师资管理模式弊端日渐显明,时代呼唤高校师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只有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高校师资管理模式,才能提高高校师资管理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纯粹理性的批判,不仅探讨感性、知性和理性,而且探讨人类追求幸福的希望,探讨人和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从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三方面界定理性概念的意义,突出理性作为人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指出理性的主要目的在于道德。道德理性并不仅是作为知识理性存在,而是在价值评判上彰显了价值理性,又在人生目的上指向幸福。 相似文献
16.
柳永在词的内容上作出了大胆的开拓与革新:不避俚俗,描写下层歌妓舞女的生活;描写繁华富庶的都市风光;直抒羁旅行役的落寞失意的情怀。北宋初期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市井文化的兴起是柳词内容开拓的客观基础,柳永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写词作曲的才能是其开拓的主观条件,而这种个性和才能与传统思想道德和仕宦理想之间的矛盾是其开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跳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高校教师自身特质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环境的变化和教师职业中的不满意因素的增加等方面做原因分析,并提出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师跳槽的预防机制和善后机制,积极应对高校教师跳槽。 相似文献
18.
张继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4):124-128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143-147
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分歧由来已久,"交恶说"和"融合论"都同样把它们看成为相互外在的两极。文章立足于人文理性的视角,考察了理性的分化和科学理性的张扬过程,揭示了科学理性的人文价值内涵,最后从存在论、人性论和哲学理性完整性的意义上论述了二者的同根共源。 相似文献
20.
合唱是多声部共同合作的演唱艺术,体现出集体意识和凝聚力。该文阐释了合唱艺术表现中的心神合一、音声合一、音质合一的和谐之美,并提出合唱是音量、音色、音准等三种因素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是人声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