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批判、继承、改造、创新的观点来认真发掘、科学评价国学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探索大学国学教育与符合现代文明趋向的思想文化价值的自然对接,推进国学教育现代化与大学德育教育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发挥现代大学国学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民族意识的增强、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的德育功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学研究中,“国学”的基本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基本指向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的探寻。由于研究者不同的学术背景、价值取向和致思路径,国学研究中又存在着分歧与争论。本文从对“国学”成立前提的聚讼、“国学”研究层面的交叉、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混淆三个层面对近二十年来关于“国学”内涵的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进一步剖析“国学热”这个文化现象提供一个基础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国学传承模式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之一,但当前,国学师资问题成为了制约国学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学师资应该具有知行合一的教学创造力,以推进国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如此,才能成为国学教育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培养国学师资需要创设国学常识类、文本解读类、课程教学类、教学技能类等四类课程,形成基础型、提高型、专业型三种教学层次,构建经典式、探究式、实践式三种教学模式。这种内生式教师专业发展逻辑是国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国学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创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高度,阐明了新时期国学的基本定义、内涵和外延.与此同时,系统论证了处在盛世的中华民族应该学习弘扬国学的根据和从事国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国学教育呈现出"复兴"状态,本文主要从国学的概念、国学教育现状以及国学教育回归的意义三方面重新审视现在的国学和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国学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高职院校实施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从而增强职业素养及管理理念的形成。一是通过国学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企业管理理念;二是通过国学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三是通过国学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理想。国学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管理艺术、人文情怀和人生境界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从欧美高校引进的,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和探讨永恒的真善美的人性。中国传统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是"君子儒"的养成,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殊途而同归,因此国学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国学教育,需摒弃功利目的,体会"无用之用"的深刻内涵;需引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古典文明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需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国学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李存山国学,顾名思义,乃中国传统之学术;然而,某一时代有某一时代之国学。当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先秦诸子与两汉经学是国学;迨至隋唐以后,儒、释、道三教之学便已都是国学;近代以来,研究中国传统学术而卓有成就者,莫不兼综中西,西学实已...  相似文献   

9.
国学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当前沸沸扬扬的弘扬国学有用与否的讨论热潮,本文首先肯定了研究、开发国学具有积极意义,继而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的分析中指出了国学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意义。最后,本文从加强研究、师资保证、课程结构优化、多种途径结合、防止走入误区这几个方面就如何在高校中加强国学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国学的复兴让众人开始重视国学教育,由此,许多幼儿园将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上了日程。幼儿园推行国学教育虽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以及端正其价值观,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园能在正确认识国学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明确自身教学目的、科学地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平台,力求将国学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1.
国学方法论     
国学不仅仅涉及文化事实,而且还有价值取向、精神内涵,关系到修养与践行,因此,认知方法不是国学研究的唯一方法。只有运用认知方法、体证方法、践行方法、敬仰方法、创新方法、综合方法,国学才能走上兴盛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国学和"新国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早已深入民众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本文在梳理以往国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概念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新国学的内涵、价值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等,为其进行现代化的诠释和阐发,注入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自由观念、民主思想,寻求其社会价值和启迪意义。最后阐明了怎样以现代的新视角、新方法学习和研究新国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从塑造国民的角度提出国学教育思想。他的国民塑造主要包括德育和科学素质教育。梁启超找到了西学与国学相通性的部分"道德"和"科学",并确立了国学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他的国学教育思想为当前解决如何避免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构建成他者,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一种普遍性意义的中国文化主体等问题提供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国学教育对构筑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内涵重在“启迪智慧、完善品格”,而和谐人格是大学生现实人格发展的目标模式。深化国学教育,创新高校教学、文化建设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国学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一个可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开始,"国学"的概念已经由此前专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转换为"国故学"的简称,即"国学"是中国传统故有之文化与同时对其研究所表现的学术思想的统称,时下"国学"通指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学"溯本求源,从章太炎和胡适最初界定的"国故学"基本内涵的起点上,探求"国学"的应有外延范围,并对社会政治、道德的几个基本范畴加以分析,探求"国学"在民族精神建构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厘清国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并着力探索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新模式:“理论精粹+琴棋书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国学教育+社区教育”的新型致用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有别于古代的近代国学以救亡图存为宗旨,以坚守中学为目标,以借助西学为手段,对中国本土文化予以整合和内容转换。这使近代国学拥有了特定的内涵和特征,近代国学的特定内涵和特征是判断谁是近代国学家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学教育的理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国学自身魅力、教育发展内部问题等多方面原因,国学教育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但是,国学教育作为教育界刚刚兴起的事物,人们对此易于出现较为迷惘的情感倾向和极端的行为举措。为此,我们应该详尽了解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走向,理性地分析其利弊和发展中的问题,并以泰然、辩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今的国学教育,才能为今后国学教育提供一个较为科学、清醒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20.
国学文化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根同源,两者的有机融合是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既有利于提升教育内涵,又有利于国学文化的传承。本文结合苏州大学研究生会“立人、立文、立世、立行”的工作理念,探析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融合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力求找到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以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